生薑要怎麼種植,怎麼做才會好, 10分?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生薑要怎麼種植,怎麼做才會好, 10分

生薑栽培技術要點 一、種姜處理

1、晒姜與困姜:播種前約1個月,旬平均氣溫10℃左右,取出貯藏的姜種,先用水衝淨泥土,晾晒1-2天,然後將種姜置室內堆放3-4天,蓋上草苫為困姜。晒姜和困姜交替2-3次,便開始發芽。

2、選種:選擇姜塊肥大、豐滿、有光澤、肉色鮮黃、未受凍、無病蟲害的健壯姜塊作種。

3、催芽:以筐盛姜圍以麥草保暖,置空氣相對溼度80-85%、溫度22-28℃的溫暖處催芽。

二、整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旱田,前作收後,深翻25-30cm。播前開溝作壟,採用溝播東西向開溝,溝距50cm,溝深10cm。基肥施入姜溝南側的施肥溝中,畝施豆餅150-250斤、碳銨30-40斤或腐熟廄肥1-1.5萬斤、草木灰150-200斤、過磷酸鈣50斤。

三、播種

1、播種期:即4月上中旬,地溫穩定在16℃以上。

2、播種量:每平方米1斤。

3、密度:每畝7000-9000株。

4、播種方法和技術:選晴暖天氣播種,每個種塊保留1-2個短壯芽,去除其餘弱芽,淘汰斷面發黑的病姜。播種時應先順溝澆透水。把種塊芽朝南或東南水平擺放於溝內,將種塊輕輕壓入土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摟平溝面,覆土4-5cm。有條件的可用地膜作小拱棚覆蓋。拱高10-15cm。

5、遮蔭:播種後於姜溝南側用穀草插成稀疏的花蘺或插一行柞樹枝(或玉米杆)為姜苗遮陽。花蘺高70-80cm,稍向北傾斜。有條件的用遮陽網遮蔭。

6、肥水管理:出苗後可澆1-2次水,然後中耕保墒。苗期不可缺水。早晚小水勤澆,收穫前3-4天澆1次水。以便姜塊帶泥下窯貯藏。

四、病蟲害防治

1、姜腐爛病: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輔以藥劑防治,切斷傳播途徑,拔除病株,挖去帶菌土壤,撤施石灰,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及蔓延。

2、姜斑點病:注意輪作,避免姜田連作,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0-15天噴一次,連噴2-3次。

3、姜螟:葉面噴施40%毒死本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吡蟲林1000倍液等。

4、姜蛆:精選姜種,發現被害種姜立即淘汰。用1.8%愛福丁乳油1000倍液浸泡種姜5-10分鐘,杜絕害蟲傳到田間。

如何種植好生薑

生薑栽培技術要點 一、種姜處理

1、晒姜與困姜:播種前約1個月,旬平均氣溫10℃左右,取出貯藏的姜種,先用水衝淨泥土,晾晒1-2天,然後將種姜置室內堆放3-4天,蓋上草苫為困姜。晒姜和困姜交替2-3次,便開始發芽。

2、選種:選擇姜塊肥大、豐滿、有光澤、肉色鮮黃、未受凍、無病蟲害的健壯姜塊作種。

3、催芽:以筐盛姜圍以麥草保暖,置空氣相對溼度80-85%、溫度22-28℃的溫暖處催芽。

二、整地施肥

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的旱田,前作收後,深翻25-30cm。播前開溝作壟,採用溝播東西向開溝,溝距50cm,溝深10cm。基肥施入姜溝南側的施肥溝中,畝施豆餅150-250斤、碳銨30-40斤或腐熟廄肥1-1.5萬斤、草木灰150-200斤、過磷酸鈣50斤。

三、播種

1、播種期:即4月上中旬,地溫穩定在16℃以上。

2、播種量:每平方米1斤。

3、密度:每畝7000-9000株。

4、播種方法和技術:選晴暖天氣播種,每個種塊保留1-2個短壯芽,去除其餘弱芽,淘汰斷面發黑的病姜。播種時應先順溝澆透水。把種塊芽朝南或東南水平擺放於溝內,將種塊輕輕壓入土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摟平溝面,覆土4-5cm。有條件的可用地膜作小拱棚覆蓋。拱高10-15cm。

5、遮蔭:播種後於姜溝南側用穀草插成稀疏的花蘺或插一行柞樹枝(或玉米杆)為姜苗遮陽。花蘺高70-80cm,稍向北傾斜。有條件的用遮陽網遮蔭。

6、肥水管理:出苗後可澆1-2次水,然後中耕保墒。苗期不可缺水。早晚小水勤澆,收穫前3-4天澆1次水。以便姜塊帶泥下窯貯藏。

四、病蟲害防治

1、姜腐爛病: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輔以藥劑防治,切斷傳播途徑,拔除病株,挖去帶菌土壤,撤施石灰,儘可能控制病害的發生及蔓延。

2、姜斑點病:注意輪作,避免姜田連作,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苯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0-15天噴一次,連噴2-3次。

3、姜螟:葉面噴施40%毒死本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5%吡蟲林1000倍液等。

4、姜蛆:精選姜種,發現被害種姜立即淘汰。用1.8%愛福丁乳油1000倍液浸泡種姜5-10分鐘,杜絕害蟲傳到田間。

生薑怎樣種植產量最高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溼,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生薑需肥量大,除施足基肥外,應及時追肥。發芽期不需追肥,苗高30釐米、發1-2個分枝時追1次壯苗肥,畝施硫酸銨或磷酸二銨20公斤,或硫酸鉀型複合肥30公斤,在生長旺盛期追轉折肥,畝施餅肥75公斤,複合肥50公斤,同時結合追肥第1次培土,以後結合澆水進行第2、3次培土。

生薑的種植一般需要沙壤土。而且勞動強度較大。不適合喪失勞動力的人去做的。

植物學特徵

生薑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佈在30釐米左右的範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莖,叢生密整合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地上莖是葉鞘抱合成的假莖,高70~100釐米,直立不分姜枝。葉披針形.具葉鞘,綠色,葉互生,排列兩行。姜在熱帶能開花,花黃綠色或紅色,很少結果,以根莖繁殖。

2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姜喜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而泥槽、莊科、阿那黑等村委會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最低熱河谷區域,對生薑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農諺有“生薑晒了劍(新葉)等於要了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

姜喜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為好。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溼,受旱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溼,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3

型別及品種

姜 根莖節多而密,姜塊數多,雙層或多層排列,代表品種有廣東密輪細肉姜,我省的玉溪黃姜,西疇細姜。此外,還根據姜的外皮色分為白姜、紫薑、綠姜(又名水姜)、黃姜等。長勢中等,分枝多,龍慶黃姜則屬密苗型黃姜。

步驟/方法

嚴格選地,避免連作: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薑不宜連作,應與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進行3—4年的輪作。

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2個壯芽、重50—75克、無病害的老薑作種姜。種姜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種姜消毒後,先晒2—3天,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即可堆放,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催芽,要求保持溼潤,溫度控制在20~25℃,當姜芽長到1釐米時即可播種。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灌溉條件好,氣溫高,且不催芽,在驚蟄節令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後或穀雨節令播種。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釐米,株距26~30釐米,溝深10—20釐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畝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複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溼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並用手輕輕按入泥中,覆溼潤細土5釐米左右。

4

施足基肥,科學追肥:生薑生長期長,應採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則。整地時,畝用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鉀肥25公斤作基肥。當苗高30釐米左右、1—2個分枝時,追1次肥,畝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糞水澆苗;立秋前後,畝施複合肥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釐米左右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

遮陰降溫,促進生長:生薑是喜陰,不耐高溫和強光的植物,因此夏......

如何種植姜?

生薑 (不是藤蔓植物)

姜科姜屬中的栽培種,學名Zingiber offcinale (Willd.)Rosc.。多年生草本植物。別名均姜。以根莖入藥。分佈於亞熱地區。中國主產四川和貴州兩省,浙江、山東、湖北、廣東、陝西等省也產。

株高50-80cm。根莖肥厚,橫生並分枝,表面淡黃色,有芒香和辛辣味。葉片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穗狀花序,花冠管黃綠色。形成藥姜和菜姜兩大品種。花姜產區稱為黃絲或黃口姜,是乾薑的來源,特點是澱粉多,纖維素少,斷面色較黃,水分少,氣味辛,外形拳卷疊迭,分枝多而節間密。

【種植技術】

一、植物學特徵

生薑根系不發達,入土淺,主要分佈在30釐米左右的範圍內。莖為肉質根狀莖,腋芽不斷分生可發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莖,叢生密整合塊狀,一般苗數愈多,姜塊愈大,產量愈高。地上莖是葉鞘抱合成的假莖,高70—100釐米,直立不分枝。葉披針形.具葉鞘,綠色,葉互生,排列兩行。姜在熱帶能開花,花黃綠色或紅色,很少結果,以根莖繁殖。

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姜喜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不耐低溫霜凍,16℃以上開始萌芽,幼苗生長適溫20一25℃,莖葉生長適溫25—28℃,15℃以下停上生長。而泥槽、莊科、阿那黑等村委會終年氣溫基本在15℃以上,最低熱河谷區域,對生薑的生長非常適宜,產量也相對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強光,在強光下,葉片容易枯萎,農諺有“生薑晒了劍(新葉)等於要了命”。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

姜喜肥沃疏鬆,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壤土為好,喜微酸性的土壤。對水分要求嚴格,既不耐早也不耐竊,受早則莖葉枯萎,生長不良,高溫高溼,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對三要素的要求,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型別及品種

根莖節多而密,姜塊數多,雙層或多層排列,代表品種有廣東密輪細肉姜,我省的玉溪黃姜,西疇細姜。此外,還根據姜的外皮色分為白姜、紫薑、綠姜(又名水姜)、黃姜等。長勢中等,分枝多,龍慶黃姜則屬密苗型黃姜。

四、栽培技術

(一)栽培制度及季節:生薑可以淨種,也可間套種,龍慶黃姜一般在清明前後,蠶桑樹地裡播種。

間套種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種植,也可以在包穀行間間作,起到遮陰作用。

(二)選地,整地及施肥:姜忌連作,愚好與水稻、蔥蒜類及瓜、豆類作物輪作,並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強光,應選適當陰蔽的地方栽種。姜生長期長,產量高,需肥量大,每畝農肥不少於3000千克,並施人硫酸鉀20千克或複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滿足姜對營養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選種,播種:播種前要精選姜種,剔除黴變,腐爛,乾癟的病弱姜塊。種姜要選擇50—100克有1—2個壯芽的姜塊為好,太大的姜塊也可播種但需種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開,但傷口應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後再播。播種前最好用藥劑浸種催芽,方法將種姜攤開晾晒1—2天然後用1:l:120的波爾多液浸種10分鐘,然後將種姜撈出後,用潮砂子將其層層堆碼好用薄膜覆蓋,厚度約30—40釐米,使溫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報據芽子的大小、強弱分級播種。每畝用種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溝條播,行距35—40釐米,株距26—30釐米,溝深10—12釐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釐米,塘深7—8釐米。

溝、塘打好後,將姜種斜放,芽朝一個方向排列,排好後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土雜肥覆蓋,厚度6—8釐米,肥上再蓋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間管理:姜排好後如土壤溼潤不需澆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乾燥應澆一次......

生薑怎麼種植到土壤

生薑為地下塊莖作物,姜根細弱分佈淺,在表土30釐米以內,既怕旱、又怕澇,喜水、喜肥,怕重茬,對土壤要求比較嚴格。

因此,要選擇疏鬆、肥沃、土層厚、排灌方便、富有腐殖質的沙壤質或輕壤質地塊,以中性或微酸性壤土最好。土質與生薑辣味有關,沙壤上姜塊辣味強,香氣濃,但產量低,宜做種姜或乾薑;腐殖質多或黏土姜塊辣味淡,組織柔嫩、水分多,適宜採收新鮮嫩姜作蔬菜;土壤過黏過重,會導致姜生長不良,且易積水引起爛姜。重茬地塊一般要輪作三年以上。

栽培生薑注意事項:

是整地施肥,起壟澆水。耕地前每畝應施圈糞5000千克、腐熟雞糞1000千克,地力較差的地塊可增施硫酸鉀30-50千克,深翻20-30釐米,整平耙細,採用寬壟稀播。單拱塑料薄膜覆蓋栽培,壟距65-68釐米,播種溝深25釐米,寬10釐米;地膜覆蓋和雙膜覆蓋栽培實行一壟雙行帶種植,帶距115-120釐米,膜內壟臺寬50釐米,膜外壟臺寬55-60釐米,壟高20釐米,播種溝寬8-10釐米。起壟後視墒情澆底水。土壤相對溼度不足70%的地塊在播種溝澆底水,澆水量不易過大。澆底水時間視土壤質地而定,提前1-3天。

怎樣種植大姜

我家是市把場買來的姜埋土裡,過一段時間它自己會發芽

怎樣才能種姜高產

掌握姜的生長習性,學習科學的蔬菜管理技術。搜尋蔬菜瓜果種植部落

生薑的種植時間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姜原產於我國熱帶及東印度,性喜溫暖,根莖(姜塊)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在16~18℃以上才能發芽,在20~27℃時姜塊發育迅速,月均溫為24~29℃最適宜根莖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長,達40℃時發芽仍無妨礙。但低於10℃以下,姜塊容易腐爛。

2、光照:姜耐陰而不耐強日照,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效能差,故對於水分的要求格外講究。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幹或過溼對姜塊的生長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發病腐爛。

4、土壤營養:姜喜歡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溼的低窪地栽種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長也不好。姜對鉀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二、栽培技術

(一)種姜處理:

1、選種消毒:在上年的留種地選擇健壯植株的姜塊採收貯藏,播種前選形狀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且無病蟲害的姜塊,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鐘進行消毒,防止腐敗病(姜瘟)的傳播危害。在選種消毒時,凡發現姜塊有水漬狀肉質變色,表皮容易脫落的,說明已經受病害感染,必須淘汰。

2、晒種催芽:為了出芽快而整齊,在播種前一星期左右,選擇晴天,將種塊翻晒數天,使姜皮變幹發白,放入墊有稻草的籮筐內,使其頭朝內、腳朝外,一層層放好後,再蓋草簾或稻草,用繩子紮緊,放於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熱煙加溫,保持筐內溼潤和20~30℃的溫度,經過20余天幼芽長1釐米左右取出。也可放於溫室或塑料大棚內,維持20℃以上的溫度進行催芽。催芽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種。

(二)整地施肥

姜喜歡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肥土,由於姜的根系少,分佈範圍小,因此用來栽姜的土地還須實行深翻曝晒,使其風化疏鬆,以利根系生長髮育。姜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故需肥量多,每畝應施放腐熟牛、豬圈肥2000~2500公斤,或濃人畜糞水70~80擔作為底肥,有條件還可增加20公斤的複合肥效果更為理想。姜不宜連作,應與其它蔬菜進行3年以上的輪換栽培,防止姜瘟發生危害。

(三)播種栽培

1、播種:

(1)播種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2)播種量:種塊的大小與產量關係甚大,使用較大的姜塊作種不但出苗早,加快發育生長提早成熟,而且產量高,因此每塊種姜應以50~100克為宜。若以50×15釐米的田間栽培行株距計算,每畝可用姜種150~250公斤。雖然用種量較多,但姜種以後還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

為了避免在生長期間根莖露出土面,降低品質,在栽培時必須適當進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廂栽培法:將土地平整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釐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縱開種植溝3條,施入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釐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每畝可栽8000~9000株。這種 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帶(如稻田),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

(2)條壟栽培法:將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廂,按50釐米的行距開種植溝施放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20釐米的株距進行播栽,以後培土做成壟。此法每畝可植8000株左右,適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風透氣性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

在播種時,若是經過催芽的種塊,應將芽子朝上放,未經催芽的種塊平放斜放均可。播種後覆蓋5~6釐米厚的細泥土,使其儘快出苗。

(四)田間管理

1、搭棚遮蔭:姜害怕......

什麼時候種姜?如何種?

播種適期為3月初至4月中旬

一、生薑播前準備及方法

1. 播前的準備:

(1)掰姜種:種姜催芽時,姜塊較大,雖有的姜區催芽前已將大塊掰開,但出芽後仍需挑選,因此,在姜種下地前多進行掰姜。掰姜的過程實質上是進行塊選和芽選的過程。

掰姜時一般要求每塊姜上只保留1個短壯芽,少數姜塊可根據幼芽情況保留2個壯芽,其餘幼芽全部去除,以便使養分能集中供應主芽,保證苗全苗旺。掰姜時若發現幼芽基部發黑或掰開姜塊斷面褐變,應嚴格剔除。

掰姜除應選留壯芽外,還應考慮姜塊的大小。經筆者多年試驗證明,種塊以75克左右為宜。

掰姜時還應注意,為了以後便於管理,可按種塊大小及幼芽強弱進行分級,即瘦小的姜塊和瘦弱芽姜塊放在一起,肥胖姜塊和具壯芽的姜塊放在一起。種植時分割槽,分別視生長情況進行管理。

(2)澆底水:因生薑發芽慢,出苗時間長,若土壤水分不足,會影響幼芽的出土與生長。為保證幼芽順利出土,必須在播前澆透底水。澆底水一般在溝內施肥後,於播種前1~2小時進行,澆水量不宜太大,否則姜壟溼透,不便下地操作。

2.播種方法: 底水滲下後,即可按一定株距將事先準備好的姜種擺放溝內。擺放姜的方法,各姜區也不一致。一是平播法,即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苗方向保持一致。若東西向溝,姜芽一律向南;南北向溝,則幼芽一律向西。入好姜塊後,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使姜芽與土面相平即可。而後隨手扒下部分溼土,蓋住幼芽,以防強光灼傷幼芽。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薑母垂直相連,便於以後扒老薑。二是豎播法,即將姜塊豎直插入泥中,姜芽一律向上。這種播種方法,種姜與新株上的薑母上下相連,扒老薑時易傷根,操作也不方便。

南方有的姜區為便於扒老薑,將姜種倒放,該法雖便於收穫老薑,但影響幼芽出土,生產上不宜採用。

姜的種植方法?

l、嚴格選地,避免連作: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薑不宜連作,應與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進行3-4年的輪作。

2、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2個壯芽、重50-75克、無病害的老薑作種姜。種姜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種姜消毒後,先晒2-3天,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即可堆放,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催芽,要求保持溼潤,溫度控制在20~25℃,當姜芽長到1釐米時即可播種。

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灌溉條件好,氣溫高,且不催芽,在驚蟄節令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後或穀雨節令播種。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釐米,株距26~30釐米,溝深10-20釐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畝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複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溼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並用手輕輕按入泥中,覆溼潤細土5釐米左右。

4、施足基肥,科學追肥:生薑生長期長,應採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則。整地時,畝用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鉀肥25公斤作基肥。當苗高30釐米左右、1-2個分枝時,追1次肥,畝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糞水澆苗;立秋前後,畝施複合肥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釐米左右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

5、遮陰降溫,促進生長:生薑是喜陰,不耐高溫和強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長期間要進行遮陰,以促進生長。遮陰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陰,也可與高稈作物玉米進行間作。

6、防旱防澇,及時培土:生薑不耐乾旱,也不耐澇,對水分要求嚴格。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溼潤為宜,在夏季高溫期間,應及時澆水降溫,以早、晚澆水為好,雨水天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姜瘟的發生。為防止根莖露出地面,表皮變厚,品質變劣,要進行培土,一般結合澆水施肥進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釐米左右。   7、搞好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和斑點病。腐爛病一般在7月始發,8~9月為發病盛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挖去帶病菌土,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用乾淨無菌土填埋。斑點病發病初期噴灑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蟲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敵百蟲或辛硫磷進行葉面噴灑防治。

相關問題答案
扁肉餡怎麼做才會好吃?
生菜種子怎麼種植方法?
我的世界花生怎麼種植?
牛油果籽怎麼種植方法?
黃豆怎麼種植時間?
車釐子樹苗怎麼種植?
看櫻桃怎麼種植?
山核桃樹怎麼種植?
盆栽香蕉樹怎麼種植?
雞蛋果籽怎麼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