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尚書是什麼官 ?

General 更新 2024-06-13

古代的尚書是什麼官

【尚書】官名。戰國時亦作掌書,齊、秦均置。秦屬少府,為低階官員,在殿中主釋出文書。秦及漢初與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稱"六尚"。武帝時,因系近臣,地位漸高。成帝置尚書五人,秩六百石,分掌三公曹、常侍曹、二千石曹、戶曹、主客曹,職權始重。東漢政悉歸尚書檯,各曹尚書地位更見重要,其主客尚書令至成為總攬事權的貴官。時尚書分掌各曹,官名只稱尚書,不冠以某曹名義。漢靈帝任樑鵠為選部尚書,始用曹名。魏有五曹,晉增為六曹。後尚書檯改名尚書省,曹改稱部,列曹(各部)尚書遂為貴官。隋以後尚書為六部長官。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清未增設外務、郵傳等部,主官亦稱尚書。宣統三年,始改尚書為大臣。

尚書大人是什麼官職

從隋唐至清末每個朝代中央行政機構都設有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等尚書,沒一個部門尚書都為該部門的一把手,待郎為二把手。這些尚書對應我們現代官職的話如下

吏部: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戶部:財政部、民政部;

禮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兵部:國防部;

刑部:司法部、公安部;

工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工信部;

在明朝的時候尚書的地位是最高的,那時候是直接對皇上負責(各部尚書一般都是一品大臣,有特殊的一品上面加三級的特殊待遇)

古代官職(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

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相當於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門的主官稱為尚書。

比如刑部尚書就是現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的首腦。尚書令,始於秦,西漢沿置,本為少府的屬官,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漢武帝時以宦官擔任(又稱中書令),漢成帝改用士人。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道腦。魏晉以後,事實上即為宰相之任。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職,後不復置,故唐代尚書省長官僅為左右僕射。宋代為親王及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師上,非實職。明廢。

六部尚書是什麼職位?

六部與尚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國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機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的總稱。尚書,是中國古代官職名之一。

吏部:又稱天官,掌管全國文職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

戶部:掌管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

禮部:掌管國家的典章制度、祭禮、學校、科舉和外事活動等;

兵部:掌管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驛站等事物;

刑部:掌管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物;

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各部的長官稱“尚書”,副長官稱“侍郎”。

古今對比:吏部:中央組織部。

戶部:財政部、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口計生委、審計署、人民銀行。

禮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互國家民委、文化部。

兵部:國防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

刑部:最高法、最高檢、司法部。

工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鐵道部、農業部、水利部。

(其餘:發展改革委職權由內閣控制、公安部職權分散在地方行政、國家安全部被東廠及錦衣衛分權、監察部即監察院、商務部職權應屬內廷、無衛生部概念、無中央外聯部概念、國資委職權應屬內廷)

古代的六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官職大體相當於現在的一部之長。

現在的政府機構職能已經細化了,對應古代六部大體為:

兵部=國防部+國安部

刑部=公安部+司法部+監察部

吏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戶部=財政部+民政部+國土資源部+水利部+農業部

禮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

工部=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

職能多有交叉大概如此。

另外,六部之上尚有3省,類似於國務院的存在。

六部尚書官職是幾品?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外官:提督、八旗都統、將軍

尚書是什麼職位

各部的尚書就相當於現在各部的部長

官到尚書吏到都什麼意思了?

古代皇權社會,皇帝(天子)獨尊。治下臣屬,稱為官僚、官吏。每個歷史時期,官員稱謂均有變化。既然說到“官到尚書吏到都”,就應該考慮“三省六部”什麼時代完善的。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

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相當於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比如六部尚書。

吏,舊時代的大小官員:~治。官~。 舊指小公務員:~員。胥~(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在本句中的解釋應該為“小公務員”或“工勤員”,如《陌上桑》中的“十五府小吏”。都,古代稱頭目、首領。如都司、都頭。在本句中,應該理解為“官”和“吏”是不同的。

結合從隋文帝開科舉到清朝光緒皇帝廢科舉的一千多年曆史與“三省六部制”的發展,可不可以這樣認為:官是考上的,吏則不同?

再結合“對仗句”的出現(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推測這句話應該形成於唐代以後。

尚書,是中國封建時代的政府高官名稱,相當於現在各國家部委的部長。比如六部尚書。

吏,舊時代的大小官員:~治。官~。 舊指小公務員:~員。胥~(地方官府中辦理文書的人)。在本句中的解釋應該為“小公務員”或“工勤員”,如《陌上桑》中的“十五府小吏”。都,古代稱頭目、首領。如都司、都頭。

綜合起來,這句話的意思應該理解為“做官做到了尚書,就到頭了,上面就是皇帝一家人了”,“做吏做到都頭也到 頭了,上面就是官了”。

個人之見!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

兵部尚書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

在明代,兵部尚書屬於文官,而且由於明朝的“以文制武”(同品級武將權力低於文官權力)政策,兵部擁有軍隊調動權,當地方武將需要調動軍隊時,還需經中央批准。

古代 尚書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兵部尚書——國防部長吏部尚書——中組部部長禮部尚書——外交部部長戶部尚書——財政部長工部尚書——建設部長刑部尚書——司法部長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的尚書是什麼官 ?
者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古代的青衣是什麼顏色?
古代的更衣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才人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封地是什麼意思?
古代的家禽是什麼意思?
哭在古代的意思是什麼?
古代的麒麟是什麼動物?
古代的宇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