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味覺有那些因素? ?

General 更新 2024-06-06

影響味覺有那些因素?

有些孩子由於食慾不振、偏食、甚至厭食,導致體格發育達不到正常的平均值,智力發育也受到影響,因此使他們的父母十分擔憂。現在我們一起來分析引起孩子食慾不好的常見原因。

甜食影響食慾

甜食是大多數孩子喜愛的,有些高熱量的食物雖好吃, 卻不能補充必需的蛋白質,而且嚴重地影響了孩子的食慾。此外,食慾不振的孩子中,大多數很少喝白開水,他們只喝各種飲料,如桔子汁、果汁、糖水、蜂 蜜水等。這樣使大量的糖分攝入體內,無疑使糖濃度升高,血糖達到一定的水平,會興奮飽食中樞,抑制攝食中樞,因此,這些孩子難得有飢餓感,也就沒有進食的慾望了。

缺鋅引起味覺改變

臨床發現,厭食、異嗜癖與體內缺鋅有關,通過檢查,頭髮中鋅含量低於正常值的孩子,其味覺,即對酸甜苦辣等味道的敏感度也比健康兒童差,而味覺敏感度的下降會造成食慾減退。

鋅對食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唾液中的味覺素的組成成分之一是鋅,所以鋅缺乏時,會影響味覺和食慾;

2,鋅缺乏可影響味蕾的功能,使味覺功能減退;

3,缺鋅會導致粘膜增生和角化不全,使大量脫落的上皮細胞堵塞了舌乳頭上的味蕾小孔,使食物難以接觸到味蕾,味覺變得不敏感。

肉眼觀察一些缺鋅孩子的舌苔,可以發現舌面上一顆顆小小的突起即舌乳頭,與正常孩子的舌乳頭相比,前者多呈扁平狀,或呈萎縮狀態,有的缺鋅孩子明顯口腔粘膜剝脫形成地圖。

心理因素不容忽視

正常情況下,孩子在就餐前,胃內空虛,血糖下降,開始有飢餓感,食慾很好。但是,如果某種原因(如吃了點心),就會干擾了這一規律。此外,父母應當允許孩子的胃腸功能有自行調節機會,可是許多父母往往不懂這個道理,總是勉強孩子吃,甚至有的採取懲罰手段強迫孩子吃,長此以往,這種強迫進食帶來的病態心理,也是影響孩子食慾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些父母愛挑選那些他們認為最好的最有營養的食品給孩子吃,這種挑挑揀揀的做法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自然就會趨向於那些所謂好的食品,而對所謂不好吃的,就少吃,甚至不吃。

味覺的影響因素

① 物質的結構:糖類—甜味,酸類—酸味,鹽類—鹹味,生物鹼—苦味。②物質的水溶性:成為物質必須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於水的物質是無味的,溶解度小於閾值的物質也是無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覺產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現酸味、甜味、鹹味的物質有較大的水溶性,而呈現苦味的物質的水溶性一般。③溫度:一般隨溫度的升高,味覺加強,最適宜的味覺產生的溫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於或小於此溫度都將變得遲鈍。溫度對成為物質的閾值也有明顯的影響。25℃:蔗糖0.1%,食鹽0.05%,檸檬酸0.0025%,硫酸奎寧0.0001%0℃:蔗糖0.4%,食鹽0.25%,檸檬酸0.003%,硫酸奎寧0.0003%。④味覺的感受部位我們通過味蕾感受味覺,每一個味蕾包含50到150個不同味道的受體細胞,每一個味蕾都能夠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覺。所以,無論味蕾如何分佈,舌頭各個區域對於不同味覺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差無幾的。⑤味的相互作用兩種相同或不同的成為物質進入口腔時,會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覺都有所改變的現象,稱為味覺的相互作用。A 味的對比現象: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呈味物質,適當調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質的味覺更加突出的現象。如在10%的蔗糖中新增0.15%氯化鈉,會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心中新增一定量的氯化鈉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新增氯化鈉會使鮮味更加突出。B 味的相乘作用:指兩種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質進入口腔時,其味覺強度超過兩者單獨使用的味覺強度之和,又稱為味的協同效應。甘草銨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與蔗糖共同使用時末期甜度可達到蔗糖的100 倍。C 味的消殺作用:指一種呈味物質能夠減弱另外一種呈味物質味覺強度的現象,又稱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與硫酸奎寧之間的相互作用。D 味的變調作用:指兩種呈味物質相互影響而 導致其味感發生改變的現象。剛吃過苦味的東西,喝一口水就覺得水是甜的。刷過牙後吃酸的東西就有苦味產生。E 味的疲勞作用:當長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質的刺激後,就感覺刺激量或刺激強度減小的現象。

哪些原因會引起味覺異常?

味覺異常是指人在飲食時口舌感覺的味道(主觀感覺)異於正常人,如苦、淡、酸、甜、鹹等,也可表現為進食無味、味覺減退或味覺完全喪失。中醫認為味覺異常是重要的辨證參考,如“熱則苦、寒則鹹、宿食則酸、煩躁則澀、虛則淡、勞鬱則口臭”等。味覺異常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病症,它與區域性和全身因素密切相關。 味蕾是人體的味覺感受器,主要分佈在舌背部的表面和舌緣,可以感受甜、鹹、酸、苦四種基本性質的味覺,其餘各種味覺都是這四種基本味覺適當混合的結果。人舌表面的不同部位對不同味刺激的敏感度不同。舌尖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舌兩側的前部對鹹味比較敏感;軟齶和舌根部對苦味比較敏感。當味蕾感受到味覺後,還需由神經傳導至大腦中樞,人體才能感覺到。因此,凡能引起舌體本身和傳入神經功能障礙或疾病的,都可引起味覺異常。 1.燙傷 一般是由於過燙的食物對味蕾的刺激造成味孔的損害,使味蕾在短期內無法正常辨別味覺。常為一過性的味覺障礙,可以自行緩解,也無需進一步處理。 2.唾液量不足 正常的唾液量可以使味覺物質分子與味蕾保持接觸,並保護粘膜,防止味蕾萎縮,當唾液量不足時,味覺物質不能到達味蕾感受器,因此不能正常感覺味覺。常見於口乾症、乾燥綜合徵的患者。 3.鋅及維生素A的缺乏 鋅和維生素A都是味覺感受器中味細胞的重要合成物質,鋅的缺乏導致味覺感受器內感受味覺的受體蛋白不能順利合成,而維生素A的缺乏會導致味細胞不能正常代謝合成,從而影響對味覺的感受。 4.鐵缺乏 鐵缺乏會導致味蕾萎縮、受體數量減少以至神經興奮和資訊傳遞的減弱,最終導致味覺閾的升高。 5.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可侵襲味蕾以至阻塞味孔,且產生的味覺抑制物質也可以引起味覺障礙;另外大部分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會出現唾液減少,間接影響味覺。 6.神經損傷 中耳手術致鼓索神經損害、面神經麻痺、聽神經瘤、腦出血所致的神經損傷等均可引起味覺傳導路徑障礙,從而影響味覺的感受。 7.藥物 藥物引起的味覺減弱是由於唾液中含有該藥物及其分解產物所致。如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抗高血壓藥物、抗甲狀腺疾病藥物、特比奈芬、伊曲康挫等。 8.嗅覺與味覺 味覺和嗅覺的受體在部分感覺細胞中常常結合,從而產生相互的影響,嗅覺的障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味覺的辨別。 9.放射及貝爾面癱 放射治療可破壞味蕾影響味覺。 此外,某些心理性疾病(如假性抑鬱症、精神創傷及癔病)的患者,以及營養缺乏和患有全身性疾病者也可出現味覺異常。有報道稱,隨著年齡的增長,味覺的敏感性呈下降趨勢。

影響人們味覺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外,還有什麼

影響味覺的因素

一、生理、病理因素男人耐品辛辣刺激食物,女人耐品酸甜之物,這與人的味蕾有關。人白恤浮夜中缺氨基酸時想吃肉,缺糖時想吃飯,缺維生素時想吃蔬菜瓜果。健康人味覺強,生病時味覺差,這是口腔舌砧膜發生變化,味覺出現障礙之故。一’ 二、環境、氣候因素正常人晨起味覺差,晚上味覺強。北方人喜鹹味是因氣候寒冷的緣故,南方人喜清淡之味是因氣候溫和的緣故。川、湘、黔等地喜食麻辣,是因氣候潮溼,麻辣味能增強面板表面張力,促進骨骼、關節多餘水份滲出;西北地區耐品酸味,是因該地區乾燥,酸可使面板勃膜收縮,體內水份不致大量外溢所致。 三、心理因素恐怖、憤怒時,胃及其他消化腺分泌顯著減少而影響味覺

是什麼原因造成味覺失靈的

味覺異常辨病

俗話說,“鼻聞香臭,舌嘗五味”。酸、甜、苦、辣、鹹五味的資訊,是靠舌面上密佈的細小乳頭,稱為舌蕾的味覺細胞來傳遞的,再經大腦皮質味覺中樞產生興奮,由反饋環路神經體液系統完成整個味的分析活動。但是有的人在進食時,口中會有異味感,或者不進食口腔內也覺得有異常味道。這常常提示可能得了某種疾病。

(一)口苦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見於急性炎症,以肝、膽炎症為主,這常與膽汁的代謝有關。口苦還可見於癌症。美國醫學家德維斯醫生還發現,癌症病人喪失對甜味食物的味覺,而對食物發苦的感覺與日俱增,這與病人舌部血液迴圈障礙和唾液內成分改變有關。中醫認為,口感苦者,常兼有頭痛眩暈、面紅眼赤、性急易怒、大便乾結、舌質偏紅、苔薄黃、脈象弦數等症,多為肝、膽有熱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熱往來,心煩喜嘔、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黃等症,多為膽熱上蒸所致。

(二)口甜

口甜,指口中自覺有甜味,又稱“口甘”。此時即使飲白開水亦覺甜,或甜而帶酸。口甜常見於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或糖尿病患者,前者是因為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引起各種消化酶的分泌異常,尤其是唾液中的澱粉酶含量增加而感覺口甜,後者則由於血糖增高,唾液內糖分亦增高,覺得口中發甜。中醫認為,口甜多為脾胃功能失常所致。臨床上分為脾胃熱蒸口甜和脾胃氣陰兩慮口甜,前者多因過食辛辣厚味之品,滋生內熱或外感邪熱蘊積於脾胃所致,表現為口甜而渴、喜飲水、多食易飢,或脣舌生瘡、大便乾結、舌紅苔燥、脈數有力等;後者多由年老或久病傷及脾胃,導致氣陰兩傷、虛熱內生、脾津受灼所致,表現為口甜口乾而飲水不多、氣短體倦、不思飲食、皖腹作脹、大便時干時軟。

(三)口鹹

口鹹,是自覺口中有鹹味,猶如口中含鹽粒一般,多見於慢性咽喉炎、慢性腎炎、神經官能症或口腔潰瘍。中醫認為,口鹹多為腎虛所致。如伴有腰膝痠軟、頭昏耳鳴、五心煩熱、盜汗遺精、苔少、脈細數等症狀,屬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稱之為“腎陰虛口鹹”;若兼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夜尿頻長、陽痿帶下、舌胖脈沉細等症,屬腎陽不足,腎液上乘,稱之為“腎陽虎口鹹”。

(四)口酸

口酸,是口中自覺有酸味,多見於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醫認為,口酸多為肝膽之熱侵脾所致,常伴有胸悶脅痛,噁心、食後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症狀。

(五)口辣

口辣,是口中自覺有辛辣味或舌體麻辣感。常見於高血壓、神經官能症、更年期綜合徵及長期低熱者。因為辣味是鹹味、熱覺及痛覺的綜合感覺,所以自覺口辣的病人舌溫可能偏高,口辣的病人舌粘膜對濤逗屯淳醵冀廈舾小V幸餃銜??誒倍轡?穩熔帳⒒蛭富鶘涎姿?隆30橛鋅人浴⒖┨禱瞥懟⑸嗵Ρ』頻戎⒆礎?

(六)口淡

口淡,指口中味覺減遲、自覺口內發淡而無法嚐出飲食滋味,多見於炎症的初起或消退期,而以腸炎、痢疾以及其他消化系統疾病為多見,還見於大手術後的恢復階段;內分泌疾病及長期發熱的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維生素及微量元素鋅的缺乏、蛋白質及熱量攝入不足的病人,也常有口淡感,因為這類疾病可使舌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造成口淡無味。另外,口淡無味、味覺減弱甚至消失,還是癌症病人的特徵之一。因此,中老年人發生原因不明的味覺突然減弱或消失時,要高度警惕癌症的可能。當然,這要同老年人味蕾退化、牙齒殘缺不全(即使裝了假牙,也因頜骨有不同程度的萎縮)使咀嚼不充分,甚至囫圇吞嚥,食物不能和味蕾充分接觸導致食不知昧的情況區別開來。中醫認為,口淡無味,飲食不香,多屬病後脾胃虛弱,運化失健。常伴有食慾不振、四肢無力、胸皖脹滿、舌淡苔白等症狀。

(七)口澀

口澀,指口中自覺有一股澀味,常見於神經官能症或通宵未眠者,......

簡述影響人味覺的各種因素.

您好!

生理學專家進行人類的味覺實驗時,曾分別在各種不同的味蕾上對單一味道加以測試及反應力作觀察,終於在人的舌頭上印證出四種截然不同的味蕾,其中負責酸味的感受位於舌頭邊緣地帶,苦味的感受則集中於舌根處,而舌尖則專司甜味及鹹味。每一個味蕾大約由40個味蕾細胞所構成,其前端有特殊的味毛用來接受各種化學分子的刺激,然後將其感受到訊號傳至後方的感覺神經纖維,最後再由感覺神經的動脈將味道訊息傳至視丘部,再由視丘傳訊至大腦皮質解析其味道。

嗅覺與味覺條件反射

最近十多年發現,伴有情緒體驗或情緒反應成分的學習模式不但建立快,而且形成以後也容易鞏固。儲膚電擊的主動躲避反應、味-厭惡情緒性條件反應和嗅條件反射,就是這類通過邊緣系統而實現的學習行為。

僅由嗅球和嗅皮層兩級神經元組成的嗅覺,它的通路短,資訊加工速度快。此外,氣味常伴有明顯的情緒體驗和情緒反應。所以,嗅覺條件反射建立得快,易於鞏固。這是由於從嗅球到梨狀區和內嗅區皮層的短短的距離中,嗅束髮出大量側支達海馬和額葉皮層,並由皮層再發出纖維與丘腦背內側核聯絡。嗅覺經驗不僅對齧齒類動物具有重要意義,人類新生兒在哺乳期對母親的氣味經驗,也是早期學習過程的基礎。

利用14C-2-脫氧葡萄糖組織化學法,對新生大鼠的實驗研究表明,在出生後的幾日內,幼鼠嗅球的葡萄糖吸收率竟高達64%,而且不同氣味可在嗅球和嗅皮層中,誘發出葡萄糖吸收率空間分佈的不同模式。這種現象在出生後一週齡以上的鼠中卻不會發生。因此認為,生命早期嗅覺經驗的習得至關重要。現已知早期嗅覺經驗的分子生物學基礎,是嗅皮層內大量NMDA型穀氨酸受體,因為NMDA受體阻斷劑完全可以阻斷新生鼠嗅覺經驗,所以對嗅腦結構發育也有影響。嗅皮層向皮層下的傳出纖維和嗅皮層、島葉味覺皮層間的聯絡,在不同層次上實現嗅覺和味覺的協同作用。

味覺間的相互作用有哪些

味覺

1、味覺的概念與分類

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併產生的一種感覺。不同地域的人對味覺的分類不一樣。

日本:酸、甜、苦、辣、鹹

歐美:酸、甜、苦、辣、鹹、金屬味

印度:酸、甜、苦、辣、鹹、澀味、淡味、不正常味

中國:酸、甜、苦、辣、鹹、鮮、澀。

從味覺的生理角度分類,只有四種基本味覺:酸、甜、苦、鹹,他們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產生的。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面板、和三叉神經而引起的一種痛覺。

澀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而產生的一種收斂感覺。

2、味覺的生理基礎

A 味覺產生的過程

呈味物質刺激口腔內的味覺感受體,然後通過一個收集和傳遞資訊的神經感覺系統傳導到大腦的味覺中樞,最後通過大腦的綜合神經中樞系統的分析,從而產生味覺。不同的味覺產生有不同的味覺感受體,味覺感受體與呈味物質之間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B 味蕾

口腔內感受味覺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經末梢,嬰兒有10000 個味蕾,成人幾千個,味蕾數量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對成為物質的敏感性也降低。

味蕾大部分分佈在舌頭表面的乳狀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皺褶處的乳狀突起中做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個味覺細胞構成,大約10-14 天更換依次,味覺細胞表面有許多味覺感受分子,不同物質能與不同的味覺感受分子結合而呈現不同的味道。

一般人的舌尖和邊緣對鹹味比較敏感,舌的前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靠腮的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而舌根對苦、辣味比較敏感。人的味覺從呈味物質刺激到感受到滋味僅需1.5-4.0s,比視覺13-45s,聽覺1.27-21.5s,觸覺2.4-8.9s 都

快。

3 味的閾值

在四種基本味覺中,人對鹹味的感覺最快,對苦味的感覺最慢,但就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苦味比其他味覺都敏感,更容易被覺察。

閾值:感受到某中成為物質的味覺所需要的該物質的最低濃度。常溫下蔗糖(甜)為0.1%,氯化鈉(鹹)0.05%,檸檬酸(酸)0.0025%,硫酸奎寧(苦)0.0001%。

根據閾值的測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將閾值分為:

絕對閾值:指人從感覺某中物質的味覺從無到有的刺激量。

差別閾值:指人感覺某中物質的味覺有顯著差別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終閾值:指人感覺某中物質的刺激不隨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4 影響味覺產生的因素

①物質的結構:

糖類—甜味,酸類—酸味,鹽類—鹹味,生物鹼—苦味。

②物質的水溶性:

成為物質必須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於水的物質是無味的,溶解度小於閾值的物質也是無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覺產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現酸味、甜味、鹹味的物質有較大的水溶性,而呈現苦味的物質的水溶性一般。

③溫度:

一般隨溫度的升高,味覺加強,最適宜的味覺產生的溫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於或小於此溫度都將邊得遲鈍。溫度對成為物質的閾值也有明顯的影響。

25℃:蔗糖0.1%,食鹽0.05%,檸檬酸0.0025%,硫酸奎寧0.0001%

0℃:蔗糖0.4%,食鹽0.25%,檸檬酸0.003%,硫酸奎寧0.0003%。

④味覺的感受部位

⑤味的相互作用

兩種相同或不同的成為物質進入口腔時,會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覺都有所改變的現象,稱為味覺的相互作用。

A 味的對比現象:

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呈味物質,適當調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質的味覺更加突出的現象。如在10%的蔗糖中新增0.15%氯化鈉,會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心中新增一定量的氯化......

電腦怎麼老是愛重新啟動啊 15分

這是因為上次關機沒關好,放心我也有這樣的經歷,要麼是有點病毒了!

味覺是怎麼形成的(七下科學)

我覺得肯定也是要看個人感覺的,畢竟每個人的口味都不同,適應能力也不同,電視新聞說印度有個老爺爺,簡直是神人了,他們那裡有種辣椒,正常人舔一口都會辣到流淚的,可是他可以每天吃很多,然後還把辣椒抹在眼皮上都沒有問題哦~

還有我吃過苦的藥,人是我自我保護功能的,我吃重要的時候超級超級的苦,醫生要求必須要熬的頭遍濃時喝。我每次都捏著鼻子,不呼吸,不想味道,但是身體本能反映就吐出來了~

1、味覺的概念與分類

編輯本段

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化學感受系統的刺激併產生的一種感覺。不同地域的人對味覺的分類不一樣。

日本:酸、甜、苦、辣、鹹

歐美:酸、甜、苦、辣、鹹、金屬味

印度:酸、甜、苦、辣、鹹、澀味、淡味、不正常味

中國:酸、甜、苦、辣、鹹、鮮、澀。

從味覺的生理角度分類,只有四種基本味覺:酸、甜、苦、鹹,他們是食物直接刺激味蕾產生的。

辣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黏膜、面板、和三叉神經而引起的一種痛覺。

澀味: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蛋白質凝固時而產生的一種收斂感覺。

2、味覺的生理基礎

編輯本段

A 味覺產生的過程

呈味物質刺激口腔內的味覺感受體,然後通過一個收集和傳遞資訊的神經感覺系統傳導到大腦的味覺中樞,最後通過大腦的綜合神經中樞系統的分析,從而產生味覺。不同的味覺產生有不同的味覺感受體,味覺感受體與呈味物質之間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B 味蕾

口腔內感受味覺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經末梢,嬰兒有10000 個味蕾,成人幾千個,味蕾數量隨年齡的增大而減少,對成為物質的敏感性也降低。

味蕾大部分分佈在舌頭表面的乳狀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皺褶處的乳狀突起中做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個味覺細胞構成,大約10-14 天更換依次,味覺細胞表面有許多味覺感受分子,不同物質能與不同的味覺感受分子結合而呈現不同的味道。

一般人的舌尖和邊緣對鹹味比較敏感,舌的前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靠腮的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而舌根對苦、辣味比較敏感。人的味覺從呈味物質刺激到感受到滋味僅需1.5-4.0s,比視覺13-45s,聽覺1.27-21.5s,觸覺2.4-8.9s 都快。

3、味的閾值

編輯本段

在四種基本味覺中,人對鹹味的感覺最快,對苦味的感覺最慢,但就人對味覺的敏感性來講,苦味比其他味覺都敏感,更容易被覺察。

閾值:感受到某中成為物質的味覺所需要的該物質的最低濃度。常溫下蔗糖(甜)為0.1%,氯化鈉(鹹)0.05%,檸檬酸(酸)0.0025%,硫酸奎寧(苦)0.0001%。

根據閾值的測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將閾值分為:

絕對閾值:指人從感覺某中物質的味覺從無到有的刺激量。

差別閾值:指人感覺某中物質的味覺有顯著差別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終閾值:指人感覺某中物質的刺激不隨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4、影響味覺產生的因素

編輯本段

①物質的結構:

糖類—甜味,酸類—酸味,鹽類—鹹味,生物鹼—苦味。

②物質的水溶性:

成為物質必須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於水的物質是無味的,溶解度小於閾值的物質也是無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覺產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現酸味、甜味、鹹味的物質有較大的水溶性,而呈現苦味的物質的水溶性一般。

③溫度:

一般隨溫度的升高,味覺加強,最適宜的味覺產生的溫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於或小於此溫度都將邊得遲鈍。溫度對成為物質的閾值也有明顯的影響。

25℃:蔗糖0.1%,食鹽0.05%,檸檬酸0.0025%,硫

酸奎寧0.0001%

0℃:蔗糖0.4%,食鹽0.25%,檸檬酸0.003%,硫酸奎寧0.0003%。

......

相關問題答案
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有?
影響社會認知的因素有?
影響決策的主要因素有?
影響液體沸點的因素?
影響土壤發育的因素?
影響英鎊匯率的因素?
影響流域面積的因素?
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
影響工作效率的因素?
影響建築構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