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為什麼沒有到臺灣消滅國民黨 ?

General 更新 2024-05-22

共產黨為什麼沒有到臺灣消滅國民黨

因為毛主席打仗的策略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消滅敵人,不打無把握之戰,不做賠本的買賣。

當時準備解放臺灣的時候,美帝國主義派出強大海軍到臺灣海峽武裝干涉,接著又爆發了抗美援朝戰爭。再後來,又計劃和平解放臺灣。毛主席去世以後資改派上臺,更加沒有能力解決臺灣問題。最終一拖再拖,拖到現在。不過國民黨現在也衰落了,臺灣其他黨派,如民進黨勢力不可小覷。消滅國民黨的最終還是國民黨自己的不得民心。

參考資料:ogin_u

國民黨為什麼會在臺灣大選中慘敗

臺灣許多政治評論家都有莫衷一是的類似說法,他們觀察這一次國民黨的敗選,提出的原因有三個,這三個原因就是1)馬英九、2)馬英九、3)還是馬英九。

上述說法雖然很粗糙偏執,但也不難反映出相當真實,2008到2016這8年時間,臺灣總統是馬,國民黨的主席也大多是馬擔任,說是馬要負起絕大責任,絕對不是推錯諉過的說法。

1)黨內分裂:馬英九任親不任賢,許多能人賢者未得善用,其中最為人詬病者,便是重用毛治國的’交通幫‘,另外就是”馬王政爭“,開除-立-法-院-的王金平黨籍,是引爆國黨內部分裂的一個重要事件。

2)地方分崩離析:開除許多人的黨籍,這些人都是在地方頗有勢力與民意基礎的民意代表,造成許多人帶兵投靠,改而投靠敵對勢力。

3)內政欠佳,執政不力:臺灣經濟與民生停滯,民怨沸騰。

4)兩岸政策推行過程太過蠻橫,朝野未有效溝通,黑箱作業之說甚囂塵上,形成民怨。

5)後繼無人:國黨新生代近乎絕種,未重視人才培養。

6)權力結構老化:從《周子瑜》事件足以檢驗,從權力結構遇到此事,眾人皆不知黃安與周子瑜是何等人物可見一般,這些老態龍鍾的為政者尸位素餐,與民意民情遠遠悖離。

綜合以上,才是國民黨敗選的主要原因。

國民黨為什麼失去了在臺灣的執政權

2000年3月,在臺灣執政長達50年的中國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僅僅只得到了23.1%的選票,倉皇敗北,黯然下野,有濃厚臺獨傾向的民進黨取得了臺灣的執政權力。國民黨失去政權的原因,以及此後臺灣政黨政治的走向,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對於國民黨在競選中失敗的原因,大陸和臺灣島內、乃至國際上有關方面的學者專家,都作了大量的分析,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看法。

第一,認為國民黨的敗選是臺灣過去幾十年政治發展的必然結果。當然在這方面首先是國民黨內有一種情緒化的反映:即認為國民黨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失敗的境地。更多的政治評論家則認為國民黨的敗選在於在不斷推進政治在它可以容許的範圍內民主化的同時,沒有能夠有效地消除其長期執政所背上的歷史包袱和有效地應對民主政治的挑戰,從而給反對黨造成了可乘之機。有香港學者認為,民眾對政黨輪替的訴求是阿扁當選的重要原因,一些民眾出於希望儘快在臺灣形成現代民主政治生態,反對國民黨黑金政治的考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是希望通過政黨輪替實現臺灣的民主改革和社會進步。應該說,民進黨在這次選舉中攻擊國民黨,最為激烈和最能夠引起民眾共鳴的,就是國民黨的黑金政治,即官商勾結,貪汙腐敗,這也是國民黨相比民進黨的最大劣勢,因為民進黨從來沒有執過政,腐敗問題暫時還無從談起,而國民黨則是積重難反。不少民眾認為,要解決政治腐敗的問題,只有打破國民黨的一黨獨大,造成多黨輪替的局面,形成政黨間的強有力的監督,這也可以看作是國民黨這次選戰失敗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族群意識和省籍意識對這次臺灣選戰成敗發揮了重要影響。關於這一點的評論主要集中在臺港報刊上,而內地學者對這一點卻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長期以來,隨著蔣經國的政治革新和李登輝主導的政治改革的不斷髮展,臺灣社會經歷了本土意識不斷上揚,本土勢力不斷上長的過程,可以說,本土意識已經成為能夠左右臺灣政局,影響臺灣選情的關鍵性因素之一。有香港學者指出,族群意識和省籍意識在選戰進入白熱化的最後幾天突然充分爆發,很多本省人雖然希望臺海和平,但是要求當家做主的強烈願望超越了對於臺海局勢可能惡化的不安,最終還是選擇了帶有明顯臺獨傾向的本土人阿扁。

第三,臺獨勢力的發展促成了國民黨的下臺。李登輝執政以來推行分裂路線,縱容臺獨勢力的發展,使其得到迅速的發展壯大,為阿扁上臺建構了政治社會基礎。到此次選舉時,民進黨已控制了臺灣本島過半數縣市的執政權。這為阿扁競選提供了充沛的地方行政資源和許多有利條件。香港有報刊刊文指出,國民黨選舉失敗最重要的原因是國民黨在李登輝的操縱下,逆歷史潮流而動,放任臺獨分子,一步一步走向臺獨,在臺灣島內形成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讓臺獨勢力得以微弱多數贏得選舉。

第四,民進黨在競選策略方面的成功運用。阿扁為了迎合臺灣人的求平安、保和平、維持現狀的心態,在競選時很早就打出安定牌,還一再強調民進黨絕對不會造成兩岸的緊張關係,兩岸絕對不會發生戰爭,民進黨將是兩岸重開合作大門的契機。

第五,國民黨的組織分裂給民進黨造成可乘之機。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相比民進黨本來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其長期經營的龐大的組織體系,但是,這一優勢在國民黨內部的嚴重分裂的形勢下,卻喪失殆盡。在這次選舉中,李敖代表的新黨和宋楚瑜的競選陣營,都因為不滿李登輝的兩岸政策而先後從國民黨中分裂出來。這三家所得的選票加起來,要遠遠超出民進黨所得選票。由於李登輝的剛愎自用,國民黨中生代整合失敗,分裂為連宋兩大陣營投入此次大選,使國民黨相對雄厚的票源一分為二,據選前各種民意調查顯示,連宋各瓜分......

當時國民黨跑到臺灣為什麼不打了

多方面的。主要是因為共軍沒有在海洋上打仗的經驗。解放軍的陸戰是天下無敵的,但是遠洋作戰就不行了。那時還沒有自己的軍艦,而國軍有,還有臺灣地理位置也很好,易守互攻。還有民心問題和國際問題,共軍真打到臺灣,國軍肯定不要命的打了,因為要把人趕盡殺絕,誰不拼老命打啊。國際問題是前蘇聯和美國也想讓國共兩黨互相牽制內耗,這樣新中國就發展不起來了。共軍真敢打,難保美軍和前蘇聯不幫助國軍。還有那時的國民政府才是正牌的政府,而。。。。。我就不多說了。現在就是成者為王敗者寇,誰贏了誰說話算數、太複雜了,還有很多,注意多看看歷史就由自己的看法了。

國民黨為何選擇臺灣作為最後的落腳點?

要談這個問題,首先就要提到一個人,此人名為張其昀。

張其昀字曉峰,是著名的史地學家、教育家,系蔣介石的同鄉(浙江寧波人)。張其昀1900年出生,進入蔣介石幕府之前,他是一位純粹的學人,曾經在上海商務印書館、南京中央大學任職、任教10年之久。

1943年,張其昀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及講學。1945年,抗戰勝利歸國後,他出任浙江大學文學院院長。1947年,他被選為“國大”代表。1949年,張其昀取道廣州轉赴臺灣,成為蔣氏父子的股肱之臣。

1949年初,經過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有生力量已被消滅過半,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面臨徹底垮臺的命運。此時蔣介石採納了張其昀的建議,決定把臺灣作為退身之所。

當時蔣介石和張其昀都認為:退居臺灣,退可守,進可攻;臺灣與大陸隔著一條海峽,憑藉海峽天險和海、空軍力量,完全可以抗衡當時尚無海、空軍的中國共產黨,以積聚力量,待國際形勢發生於己有利的變化時,再“反攻大陸”。

其實此前蔣介石已在1948年底進行撤退的醞釀和安排,不過,將國民黨的黨、政、軍、財、文的中心東撤臺灣,是來自張其昀等人的建策。

張其昀即是當時國民黨圍繞撤退方向的“東撤論”的主張者。他認為西撤川康不妥,並說明東撤臺灣的種種優勢:

首先是臺灣海峽海闊浪高,只有它才能暫時阻止沒有海、空軍優勢的共產黨軍隊的乘勝追擊。

其次,臺灣作為“反共救國的復興基地”,有著大陸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越之處,即:1.臺灣地處中國東南部,北迴歸線從臺島穿過,熱帶和亞熱帶的氣候適合動植物的生長,物產豐富,全島土地利用率高,植被茂密,糧食等農產品基本可滿足軍民所需;2.臺島內部交通便利,工業有“日據時代”留下的基礎,若善於經營,經濟可望起飛;3.在軍事上,臺島有海峽與大陸相隔,易於防守。且位於太平洋西緣,扼太平洋西航道之中,與美國的遠東防線銜接,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美國不會棄之不顧,若得美援,臺灣防守將萬無一失;4、臺灣居民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生活了半個世紀,回到祖國懷抱後對國民黨政權有一種迴歸感,這種心理正可利用來穩定社埂秩序。

尤其是臺島長期與大陸阻隔,中共組織與人員活動較少,又經1947年“二二八”事件的整肅,干擾更少,未來即使社會稍有動盪,臺島四面環海,呈封閉狀態,境內鐵路、公路四通八達,農村都已開發,當局極易鎮壓不穩定因素與穩定社會。

因此,國民黨若將黨、政、軍、財、文中心遷臺,再帶來較多的資金和人才,必將建成穩固和強盛的臺灣基地,適當時就可“反攻大陸”。

國民黨為啥在臺灣難以執政

我想就我個人的一些觀察,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國民黨會在這三、四年一下子衰落得那麼嚴重。我想第一個原因還是跟它的路線有直接的關係。馬英九執政受到很多質疑,第一是執政能力,還不止是"八八水災",還有很多問題的處理都受到質疑,經濟也沒有很大幅度的明顯改善,尤其是在跟大陸籤的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後,一般民眾沒有感覺到經濟上明顯的的好轉。除了能力之外,就是他的兩岸政策到底是不是可以繼續信賴。我們知道2012年馬英九之所以連任,重要的原因還是臺灣的大部分民眾對他的兩岸政策給予相對的肯定。可是這種肯定到了2012年就開始質疑。大家都知道去年的3月18日,立法院通過協議太過草率,所謂的“30秒通過服貿協議”,學生在這種情形之下佔領了法院,這也是一百多年來首次出現的情況。

這一次馬英九的處理方式也不是太好。到第四天的時候,馬英九出來說,我後天要在總統府開記者會,為通過這個協議來辯護。也就是說,他有種特質,他認為對的就繼續去做,不會理會太多人的意見。有時候我很欣賞他,但是有時候還要面對變化。不是政策對錯的問題,而是現實的問題。所以整個處理方式相當不好,結果被迫還是聽取了學生的訴求,而且還讓王金平插一腳,功勞都歸他去了。通過這一波學運看得出,他的處理能力受到質疑也不奇怪。

這一次學運其實還呈現了比較重要的問題,就是兩岸關係的問題。為什麼學生會站起來,後來還贏得相當多市民的支援?我記得3月26日的第一份民調出來有六成是支援學生的。到後來發動50萬人在總統府廣場集會,從場景來看已經不是學生在鬧那麼簡單了,是得到社會相當的支援。

我有思考過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事情發生,除了馬英九政府的一些應對問題之外,臺灣民眾擔心若兩岸經濟一體化之後,中國大陸可能利用經濟命脈來左右臺灣的政治,使得臺灣民眾憂慮他們的主體性、自主性會受到傷害,這是得到社會共鳴一個重要的背景。

我想補充一點,馬英九他非常重視一百多年來國民黨走過的這樣一條道路,理解所謂的正統應該怎麼去維護與維持,這其實也反映了他對“中國史觀”的堅持。譬如說今年的抗戰70週年,大陸在閱兵,臺灣也有很多的活動,這些活動也受到批評。因為大部分的臺灣民眾或他們的長輩沒有經歷過抗戰,而是以另外一種形式捲入當時的戰爭,甚至還有一些人被徵去當日本軍夫。甚至在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還有盟軍飛機轟炸臺北,這是和大陸截然不同的歷史經歷。連戰訪問大陸、出席閱兵之所以引起了軒然大波,是因為兩岸的抗日史觀截然不同,而他沒有照顧到臺灣主流社會的觀感。當然臺灣本土也有另外一種史觀,包括李登輝在日本的一個雜誌《VOICE》發表了爭議性的言論,他說當年是以日本兵的身份為“祖國日本”打仗的。我後來寫了一篇文章,指出無論是“中華民國史觀”還是“臺灣本土史觀”,都是選擇性記憶與選擇性忘卻的結果。

馬英九曾經也很積極地去將他所認知的中華民國史觀跟臺灣的本土史觀實現連線,他曾經努力嘗試過。並且曾經大力讚揚日本統治臺灣時期蔣渭水的貢獻。有一次我經過國民黨總部,看到外牆掛了一個蔣渭水的巨型大頭肖像,一看就明白他在嘗試努力。我們不說他的做法對還是錯,但客觀來說,的確沒有成功。我這一兩年也開始在臺大兼課,看到了年輕人精神面貌。有一點非常清楚,也就是他們都對“中國史觀”的堅持有一種疏離感,這種現象說明了新一波本土浪潮的崛起,特別在年輕一代特別明顯。但是國民黨跟不上,也沒有能力去改變,造成與社會方向逐漸脫節。

洪秀柱本想拋磚引玉,結果弄假成真

我們談談2016大選。大家都知道民主社會的政黨是靠選舉來定乾坤的......

國民黨到了臺灣為什麼建設得那麼好

臺灣崛起應該在小蔣手裡。

國民黨逃到臺灣,原本腐敗的體系由於在臺灣沒有立足點,反倒不足為懼,各個軍閥的實力也沒有土壤來發展。

小蔣時期,臺灣靠承接外來轉型獲得了經濟的騰飛。小蔣也在臺灣進行了民主化改革。但遺憾的是,臺灣自始自終只出現過小蔣這一個名主,不管是老蔣,還是後來的陳水扁,馬英九,在經濟建設上都是二流貨色。

舉個例子,臺灣現在的GDP教1990年只上升了40%,但是大陸卻是上升了十餘倍、總的來說,臺灣的生活水平在近20年來是一直下降的,所以有鬼島臺灣一說。

按目前的趨勢,江蘇的GDP超過臺灣兩倍指日可待。

筆者個人對臺灣不看好,缺乏一個有效的政府是硬傷。臺灣式民主約等於胡鬧。

國民黨為什麼去臺灣

國民黨本來就有貨在臺灣,1945年收復臺灣。臺灣就是中國的了,只不過內戰打輸了,總部去可臺灣而已。

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當時為什麼要逃到臺灣?

1.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當時為什麼要逃到臺灣?為什麼不逃到別的地方?

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最後失掉了大陸,當時除了西藏外蒙以及南方的島嶼外,基本都被共 產 黨佔領。蔣介石要逃跑,西藏那個自然環境不大合適,外蒙在蘇聯的控制下,這兩個地方顯然是不能去的,只有往南方的島嶼跑了,於是就佔領了臺灣 海南等等島嶼,後來海南也被共 產 黨攻陷。

2.為什麼國民黨來到臺灣後臺灣人民同意讓他們執政?我知道當時是日本統治臺灣

蔣介石去臺灣的時候是1949年,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政府就收復了臺灣,並不存在你說的當時是日本統治臺灣的情況。那個時候國民政府還是有些民心的,統治臺灣並不存在問題,何況還帶了好幾十萬部隊過去,誰敢說個不字。打這麼多字很辛苦的,給點鼓勵啊

為什麼國民黨當時是去臺灣

1.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當時為什麼要逃到臺灣?為什麼不逃到別的地方?

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在國共內戰中節節敗退,最後失掉了大陸,當時除了西藏外蒙以及南方的島嶼外,基本都被共 產 黨佔領。蔣介石要逃跑,西藏那個自然環境不大合適,外蒙在蘇聯的控制下,這兩個地方顯然是不能去的,只有往南方的島嶼跑了,於是就佔領了臺灣 海南等等島嶼,後來海南也被共 產 黨攻陷。

2.為什麼國民黨來到臺灣後臺灣人民同意讓他們執政?我知道當時是日本統治臺灣

蔣介石去臺灣的時候是1949年,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國民政府就收復了臺灣,並不存在你說的當時是日本統治臺灣的情況。那個時候國民政府還是有些民心的,統治臺灣並不存在問題,何況還帶了好幾十萬部隊過去,誰敢說個不字。

打這麼多字很辛苦的,給點鼓勵啊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沒有黨員證?
飛信為什麼沒有火?
為什麼沒有蒼蠅?
大連為什麼沒有海底撈?
為什麼沒有日語怎麼說?
為什麼沒有安全感?
快手為什麼沒有電腦版?
河南為什麼沒有好大學?
北部灣為什麼沒有警察?
邊伯賢為什麼沒有喉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