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打琉球 ?

General 更新 2024-06-16

日本為什麼打琉球

明治初期的"主政者巖倉具視、木戶孝允等的一個政策,就是向中國和朝鮮發動侵略,特別要用倒幕後的軍隊去遠征朝鮮,藉以鞏固中央政權。當時朝鮮在名義上稱為中國的'屬邦',日本政府派代表到朝鮮要求開港通商,朝鮮方面要日本先與中國締結條約,然後再和朝鮮訂約。日本政府在這時積極進行中日通商條約的締結,一面是為了緩和國內的矛盾,同時也為了由此取得進入朝鮮的一種資格。"

學者認為,“19世紀以來發生的變化不僅來自中國與日本在這個區域的霸權地位的消長,而且是一個普遍性規則的突變。這個規則性的突變不能一般地用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的關係來描述,因為它指的是構成這些地區政治實體和社群關係的基本原理髮生了斷裂和轉變-沒有這個斷裂和轉變,我們就不能理解琉球的近代歷史、不能理解甲午戰爭和臺灣的割讓、不能理解朝鮮半島的殖民化、不能理解滿洲國的建立與垮臺,不能理解"大東亞共榮圈"的政治-軍事邏輯。這個新規則是以歐洲國際法作為基本概念和框架的。”

1609年,薩摩“以勁兵三千入其國,擄其王,遷其宗器,大掠而去”(《明史》)。當時琉球王侍從寫的《喜安日記》記載:“有如家家日記,代代文書,七珍萬寶,盡失無遺!”薩軍將琉球王尚寧等百餘人俘至鹿兒島,達三年五個月,逼迫尚寧王屈辱地承認向其“進貢”。同時還強行割佔琉球北部五島。但即便如此,也尚未改變中琉關係。如據《明史》記載,萬曆十四年(1616年),“日本有取雞籠山之謀(其地名臺灣)”,當時忍辱負重的尚寧王在國家殘破的情況下,依然不忘“遣使以聞”,通報中國防備日本侵略。清朝入主中原後,中琉冊封關係繼續保持,貿易和文化交流還更為擴大了。

然而,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原來薩摩對琉球的侵略掠奪,還只是日本西南某個島藩的強盜行為;現在,日本則要進行整個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擴張了。明治初年的“徵韓論”中,就提到了要侵佔琉球。明治五年(1872年),日本借琉球使者到訪日本之際,突然強制“冊封”琉球國王為藩王,並列入所謂“華族”。這是維新政府強行改變日琉關係的第一步。而這些行徑,當時都是暗中進行,對中國隱瞞的。從此,琉球便成為了所謂“日清兩屬”。

琉球群島位於東中國海上,呈東北西南向,包括大隅群島、吐噶喇群島、奄美群島、沖繩群島、宮古群島、八重山群島等,釣魚島群島不屬於琉球群島範圍之內。歷史上,琉球群島曾長期屬於中國的勢力範圍。距中國沿海的上海、寧波、溫州約700多公里。1871年前有琉球國,琉球國疆域北起奄美大島,東到喜界島,南止波照間島,西界與那國島。

目前由二戰戰敗國日本管轄,但部分地區行政權仍由美國行使,駐日美軍基地約70%以上集中在琉球。1972年,美軍將琉球群島移交給日本託管(主權不屬於日本),琉球民眾曾聚眾抗議美軍剝奪他們獨立自主的權利。

據《波茨坦公告》第8條的補充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當前全世界各地,均有支援“琉球國復國的運動”,另亦有要求自治或實行一國兩制的主張,由於長期受到中國閩南文化的影響,風俗習慣與日本文化有些不同。

二戰日本戰敗,琉球國為什麼不趁機獨立?琉球人是怎麼想的?

從1945年就被美國佔領,1952年《舊金山和約》又明文託管給了美國。從此在美國軍政府管制下,到了1972年就被美國歸還給日本了。從來也沒真常掌握過自己的命運。

如果說日本戰敗之後從此就沉淪下去的話,那麼美國估計要麼是自己霸住,像關島那樣。也可能索性讓琉球”獨立“,然後繼續實質上控制。

可是日本戰後苦幹奮鬥,不僅從廢墟上恢復過來,而且居然飛速發展。到了1969年已經超過西德,成為資本主義國家裡的老二了。在美國眼裡再也不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嘍囉了。美國為了拉住日本繼續給它當小弟,當然樂得送個順水人情,哪裡還會管琉球人到底怎麼想?

所以說,天助自強者。中國要不是抗戰後打內戰,國家分裂。也不至於在戰後對日問題上那麼被動。

二戰時,美國打下了硫磺島為什麼還要打沖繩,不直接打東京

no,no

硫磺島太小了,昔日硫磺島的作用實際上是馬里亞納到東京的中間點,這裡部署了大量日軍高炮和雷達站,實際上就是東京的一個前哨警戒

這對美國的陸軍航空兵造成了威脅,所以老美要除之後快,日後發動了硫磺島戰役

但是硫磺島很小,無法部署大量B29,充其量只能作為一個備降機場

要攻擊日本本土,還是要獲得更靠前的立足點

實際上按照第五艦隊司令官,斯普魯恩斯的考慮,下一個目標就是沖繩,這裡可以直接威逼日本本土,為日後的登入提供一個立足點

所以老美髮動了沖繩戰役

琉球群島現在為什麼屬於日本?

根據商務部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唐淳風先生的文章,1879年日本出兵佔領琉球之前中華琉球王國一直是中國朝廷直屬的獨立王國,它的國民大部分是閩、浙、臺沿海的居民,與祖國大陸不僅血脈相連,語言、文字皆為漢語,典章、制度與大陸朝廷完全一致。據歷史記載,王國居民除部分是歷史上陸續自行渡海到琉球諸島的大陸同胞之外,還有一部分是隋唐時期朝廷官派的。

琉球在法律上始終屬於中國。

1945年日本戰敗,根據其《無條件投降書》、《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已退出一切非法佔領之領土,琉球也已脫離日本回歸自主。1971年在中美建交在望,美國擔心中國要回琉球主權後其軍事基地無處立足,日本以確保美軍存在藉機取代美軍管轄琉球。當時美國尚未與臺灣斷交,一雞向中華民國政府解釋“(因主權不屬美國)並沒有向日本移交主權,只是將行政管理權交給日本而已”。

因無力推翻美國的決定,琉球數萬人齊集在中心廣場號哭,發誓要趕走日本侵略者。30多年來,從未停止過驅逐日本爭取獨立的鬥爭。2006年3月4日,琉球全民公決,75%的民眾投票要求獨立,恢復與中國的自主往來。剩下的25%因屬日本血統,雖不要求獨立,卻也贊成自治。

琉球是中國的,中國主權的事情永遠不能和別國談判。

為什麼琉球群島不歸中國管轄而歸日本?

原本是屬於中國的 直到今日中國政府也為對琉球的歸屬發表過任何評論(估計是有用意的)說琉球主權屬於中國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在二戰快要結束、日寇行將滾出中國的1943年11月,美英蘇中四國首腦齊聚開羅開會,專門就日本侵佔的琉球群島歸屬問題進行了討論。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琉球自明朝初年的1372年就正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從那時琉球國王受明太祖冊封,至清代的1872年琉球被日本強佔這之間的整整500年,琉球歷代國王都受中國皇帝冊封,琉球國自稱為“臣邦”,認定中國是其宗主國,實際上琉球國王就相當於地方藩王,中國皇帝與琉球國王的關係就是君臣關係,也就是說其領地的主權都屬於中國。即使到了清朝末年軟弱腐敗時與日本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讓日本強佔琉球群島,清政府也始終沒有承認日本享有對琉球的主權。

對於這段歷史,在開羅會議上的諸國領導人也都清楚。為此,在此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曾兩次私下找蔣介石交換意見,說琉球群島是過去日本用非法手段強佔的,是不是借戰後日本歸還中國的領土,將琉球群島主權一併還給中國。哪想到這位蔣先生不知道是哪根筋扭了,第一次支支吾吾,第二次也不說主權歸誰,卻說琉球群島最好交中美兩國共同託管——實際上後來就由美國單方“託管”。經過中美交涉,羅斯福同意“琉球由國際託管,由中美共同管理”。1945年日本投降,無條件接收《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和約》,根據此約“日本只能保有其本土四島”,其它武力吞併的領土必須放棄,不過《波茨坦公告》第8條有一個補充規定:日本應將金、馬、彭、臺、琉球諸島(包括釣魚島)歸還中國。所以,琉球群島法理上其主權屬於中國。

而麻煩就出在琉球由美國單方託管之後。由於中國大陸被共產黨統一後,中美后來的關係發生逆轉,美日成為同盟,美國原先要將琉球歸還中國的想法完全變了向,1972年——也就是日本1872年非法強佔琉球后正好100年,美國為了自身利益,既不與中共通氣,也不告知臺灣,通過與日本的一個協議就與日本搞了一個私下交易,將琉球群島的“施政權”正式“歸還”日本。雖然如此,法理上日本對於琉球群島至今仍只是屬於“託管”,行使著施政權,但與主權地位完全不是一回事。

日本是什麼時候侵佔北海道和琉球群島的呢?

北海道島古稱蝦夷島,原住阿伊努人。12世紀初,日本人開始進入。1807年,日本幕府控制全島,明治元年(1868年),明治新政府決定在蝦夷地設定箱館裁判所,隨即把名稱改為箱館府。1869年蝦夷地改稱北海道,設定11國86郡(地理分割槽)。同年7月設定北海道開拓使(箱館府因此廢除)之後,北海道的開拓正式進行。1882年廢止開拓使,設定函館縣、札幌縣、根室縣三縣取代開拓使。1886年取消3縣,改設定北海道廳。由於明治政府的政策許多日本人從內地的各地移住,開拓的熱潮湧入了道內各地。

1871年,一群前往首裡上繳年貢的琉球宮古島人回程時因颱風漂流至臺灣東岸,部份被當地原住民殺害。後來中國政府將生還的琉球人送回國,但日本卻認為琉球人為日本屬國人民,日本以保護屬國人民為由,向中國交涉。

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

1873年,日本兵臨琉球,廢除國王,另立國主。

1874年,日本以保護琉球人民為由,派兵數千登陸臺灣東岸,屠殺當地土著,史稱牡丹社事件,中日幾乎開戰。後在英美兩國調停下,日本退兵,滿清政府也承認此次出兵為“保民之舉”,並向日本賠款,間接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王國的宗主權。

1875年,日本大舉進入琉球,要求琉球國王停止向中國朝貢,並冊封琉球國王為“琉球藩王”。禁止琉球接受滿清冊封,廢除中國年號,改為明治年號。琉球遺使向中國乞援,但李鴻章不想因琉球與日本失和而拒絕。

1879年3月30日,日本政府命令琉球國王尚泰移住東京,置琉球為沖繩縣。琉球國實質上滅亡。同年,日本正式宣佈兼併琉球群島,派知事取代原來的琉球王,並命名為沖繩。琉球進入所謂“大和世”(琉球語:大和世/ヤマトゥユー Yamatuyuu?)的時代。但中國拒統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主權。

1880年,滿清政府邀請美國前總統格蘭特作出調停,他建議日本把琉球劃分成三部分:北方島嶼作為是日本的領土,獨立的琉球王國依然存在,但領土只限於中部沖繩島一帶的島嶼,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清政府原先同意該案,但遭到希望琉球復國的脫清人再三反對,因此該案最後未簽署。

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與清政府針對劃分琉球恢復談判,但是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帝國政府同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主權移交日本。從法理意義上中國聲稱對衝繩的主權正式宣告破滅。

1898年,本土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去世。

1943年11月在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跟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談判。此時交涉了沖繩問題,同意“沖繩由國際託管”。

1945年3月23日,美國開始進攻沖繩本島,史稱沖繩島戰役。沖繩本島守將牛島滿命令日軍頑強抵抗,戰事持續將近三個月,死亡數字達十五萬以上,島上日軍12萬2千餘人中10萬人戰死,約8000人投降,為美軍開啟跳島作戰以來首次有大規模日軍投降的紀錄,美軍戰死約1萬餘人,除了日軍和美軍雙方,沖繩島的平民亦傷亡慘重,受戰火波及的平民亦死亡4萬餘人,戰後島上人口約減少四分之一。一說日本士兵強迫琉球人集體跳崖自殺或引爆炸彈自殺,或乾脆被打死以減少山洞中缺少食物的壓力[;一說琉球人因為說琉球語而被認為是間諜慘遭殺頂,但日方認為這是虛假的指控,日本的教科書也沒有提到這種說法。

1945年至1972年,美國佔領時期,美國在琉球不斷實行異化政策,企圖削弱當地日本人的國家認同和民族意識(儘量不使用“沖繩”,使用“琉球”等)。美國統治時代,奄美群島、琉球群......

沖繩為什麼在日本鬧獨立?

沖繩與琉球的稱呼由來  沖繩,在131年前是一個擁有450年曆史的半獨立王國,時稱琉球。早在明洪武之初,琉球已嚮明皇朝貢,從而進入中華世界體系。17世紀初,位於日本九州地區的薩摩藩入侵琉球,此後琉球也被迫向薩摩稱臣。1879年,步入明治維新的日本以武力吞併琉球,並易名為沖繩。  在沖繩民間,長久流傳著一種傳統的説法唐乃傘,大和乃馬蹄,沖繩乃針頭。意為中國如傘,沖繩受其庇護,日本如馬蹄,沖繩受其踐踏,而沖繩自己則如針頭般弱小。其中流露了對中日的好惡觀感,即琉球對與中國的宗屬關係賦予了正面的評價,而對日關係評價則較負面。  琉球自古以來不是中國的領土,只是情感上偏向中國  自古以來在領土問題上是被大家用的最多的一個詞,也是被大家容易搞混淆的地方。因為在古代的疆域概念中,有些地方是一個朝代的正式行政區,有些地方是藩屬國,有些地方只是聲威所及。嚴格來說,藩屬國和聲威所及的地方不能算是領土。  沖繩鬧獨立由來已久,但一直是小打小鬧  1879年琉球王國被日本吞併,改稱沖繩縣,琉球王被押到東京。在琉球被日本脅迫過程中,屢有琉球高官來北京向清朝求救。直到今天,沖繩很多老百姓還是對中國抱有好感。因為中國沒有侵略過他們,古代琉球國會帶土特產來向中國皇帝朝貢,中國皇帝賞賜給他們更多東西。中國封建王朝閉關鎖國,卻特批琉球的船隊來泉州做生意。  而對於日本當局,沖繩人有很多夙怨。比如二戰時,日本在沖繩大量徵兵,在緬甸給日本打仗的都有沖繩人。美國進攻沖繩時,日本兵強迫沖繩人跳崖自殺。二戰讓沖繩死了20萬軍民,比日本本島的比例高得多。沖繩的美軍基地佔到駐日美軍基地總數的75%左右,沖繩人非常反對這種安排。近年來,沖繩人打出的旗幟除了獨立外,還有自立,即以當地人為主進行發展,他們不滿意日本的開發政策給當地帶來汙染,也不願自有的文化價值觀遭到外來人口的衝擊。  琉球獨立,基本不可能  琉球國立大學教授,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林泉忠曾在2005年-2007年做過3年離職調查,是有關沖繩人的的身份認同以及對琉球的歸屬的一些看法。  結果大概有四成的人認為自己是沖繩人或者琉球人。有二成五左右選擇我是日本人,也有大概接近四成人認為我是沖繩人也是日本人,自己認為是中國人這種歸屬意識基本上是不存在,其中有一個選項是是說如果可以選擇,如果日本政府同意讓琉球做自由選擇的話,有二成人認為說贊成獨立,六七成認為說不應該獨立。  好玩的是,美國白宮請願網站我們人民的請願列表中,最新就有一條敦促美國政府同意琉球獨立的。如今也有琉球復國運動相關組織存在。琉球群島現居住人口大概有120萬,其中一半是日本本土移民,一部分是鎌倉幕府時的博多移民,另有一部分是土著的原住民。  現代政治框架下,人民生活幸福才最重要  理論上,琉球可以獨立,因為要尊重自決者合法的表達自由  一個可以參照的例子是,66萬美國人鬧獨立,白宮也正式迴應稱,堅持國家統一,不允許鬧獨立。但允許你們鬧,每個人有鬧的權利。  美國以無代表權不納稅為由、以自決的方式脫離了英國的統治;各州以自願、自決的方式出讓部分主權組成聯邦。同時,政治秩序生成期自治傳統和聯邦原則的成功妥協,也順利地扼殺了各種再次自決的願望。在美國現行憲政體系中,維繫聯邦統一和保護各州自治成為兩個並行不悖、難以撼動的原則。  美國憲法中並未直接否定各州退出聯邦的自決權利,但同時將之交到了獨享違憲審查權卻又極其依賴聯邦存在的聯邦最高法院身上。在1869年的得克薩斯州訴懷特案的判決中,它裁定,若有任何一州要脫離聯邦,那麼其決定必須經過......

為什麼美國當年又把沖繩還給日本了

你不懂了吧。這叫驅虎吞狼。他給日本,讓日本和中國打來打去,誰得便宜?

琉球自古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什麼很多人說它是中國的?

這個問題其實挺複雜的,讓我來慢慢給你解釋下吧。

二戰中日本雖然戰敗了,日本的主要兵力是在中國,但戰勝日本的關鍵是美國,是太平洋上美軍打到日本本土了,日本才會投降的。中國能戰勝日本已經很不容易已經很滿足了,當時中國曆經多年戰爭一片廢墟,而且中國走的社會主義,世界上沒幾個國家承認,四面都是敵人,哪有那麼多底氣再去多爭取些什麼,所以到最後中國一分的戰爭賠款都沒問日本要。70年代中國也認識到和西方國家建交的必要了,70年代我們和日本建交了,傳說當時毛主席還寫文章支援日本向美國收回琉球。到現在中國強大了,可是怎麼好意思出爾反爾說琉球是中國的呢,而且日本已經管理了那麼多年琉球,當地人都對日本產生了認同感,美國和世界上一些的別的國家也都支援或默認了琉球屬於日本,中國出版的地圖上也都表明琉球屬於日本,中國的媒體都說"日本琉球群島",中國政府現在似乎也默認了琉球屬於日本,總之這一切要改變很難改變了。

還有一些問題就是關於藩屬國的性質,這一點在學術界似乎沒有定論。我們知道朝鮮,琉球在古代近代都是中國的藩屬國,清政府在甲午戰後《馬關條約》裡承認了朝鮮獨立,因此朝鮮和我們沒有關係了,但是中國至今一直沒有簽約或者口頭承認琉球獨立或屬於日本,如果說宗主國是有主權性質的話,那我們現在就是對琉球有主權的。如果宗主國沒有主權性質的話,那麼琉球應該是獨立的一個國家。反正都不屬於日本。

為什麼很多人說琉球是中國的領土?

1879年4月4日,日本強迫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流放到東京。把琉球改為沖繩縣。並開始實行同化和殖民政策。

1879年,清朝政府與日本政府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清廷方面提出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 挨近日本方向的庵美大島作為日本領土;而琉球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為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 2 部分:琉球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為是日本的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中方未同意。

1880年9月迫於日本的壓力,按日本的二分法草簽分界條約,包括宮古、石垣、八重山群島在內的先島群島屬於中國。但清庭拒不籤此約,這就意味著中國不僅擁有南琉球的主權,而且仍然擁有琉球北部的主權----此後,日本乾脆裝聾作啞,即不再提歸還先島群島,也不再提條約簽署一事,在琉球國滅亡之後,繼續拖延此領土糾紛至今。

1882年,竹添真一郎(日本人名)在天津作為領事就職後,與清政府恢復談判琉球問題,但是沒有達成協定。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作為戰敗國割讓臺灣、遼東,在琉球群島問題就更沒有發言權。從此我國對琉球群島也擁有部分領土的主權這一事實開始被人遺忘。

1898年,日本強迫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去世。

1945年,二次大戰後期,美國進攻琉球本島。

相關問題答案
日本為什麼打中國?
日本為什麼不打延安?
日本為什麼沒打到陝西?
日本為什麼要炸珍珠港?
日本為什麼那麼厲害?
日本為什麼發動二戰?
日本為什麼不承認歷史?
日本為什麼要捕殺海豚?
日本為什麼會來中國?
日本為什麼靠左行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