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什麼菜系?

General 更新 2024-06-07

山東的三大菜系是什麼

魯菜,又叫山東菜。歷史悠久,影響廣泛。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以其味鮮鹹脆嫩,風味獨特,製作精細享譽海內外。善於以蔥香調味,如“烤鴨”、“烤乳豬”、“鍋燒時子”、“炸脂蓋”等。 八大菜系之首當推魯菜。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由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尚好有關。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膠州大白菜、章邱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都蜚聲海內外。   水果產量居全國之首,僅蘋果就佔全國總產量40%以上。豬、羊、禽、蛋等產量也是極為可觀。水產品產量也是全國第三,其中名貴海產品有魚翅、海蔘、大對蝦、加吉魚、比目魚、鮑魚、天鵝蛋、西施舌、扇貝、紅螺、紫菜等馳名中外。釀造業歷史悠久,品種多,質量優,諸如洛口食醋、濟南醬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負盛名的佳品。如此豐富的物產,為魯菜系的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資源。  魯菜歷史極其久遠。《尚書·禹貢》中載有“青州貢鹽”,說明至少在夏代,山東已經用鹽調味;遠在周朝的《詩經》中已有食用黃河的魴魚和鯉魚的記載,而今糖醋黃河鯉魚仍然是魯菜中的佼佼者,可見其淵遠流長。魯菜系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齊國,憑藉魚鹽鐵之利,使齊桓公首成霸業。  傳說中將自己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王吃的易牙,實際上是當時善於調味的烹飪大師。魯菜中的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獨具風味,可能是繼承古代善於做羹的傳統;而膠東菜以海鮮見長,則是承襲海濱先民食魚的習俗。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夫子,還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張,如“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餒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說明當時的魯菜已經相當講究科學、注意衛生,還追求刀工和調料的藝術性,已到日臻精美的地步。  秦漢時期,山東的經濟空前繁榮,地主、富豪出則車馬交錯,居則瓊臺樓閣,過著“鐘鳴鼎食,徵歌選舞”的奢糜生活。根據“諸城前涼臺庖廚畫像”,可以看到上面掛滿豬頭、豬腿、雞、兔、魚等各種畜類、禽類、野味,下面有汲水、燒灶、劈柴、宰羊、殺豬、殺雞、屠狗、切魚、切肉、洗滌、攪拌、烤餅、烤肉串等,各種忙碌烹調操作的人們。這幅畫所描繪的場面之複雜,分工之精細,不啻烹飪操作的全過程,真可以和現代烹飪加工相媲美。北魏的《齊民要術》對黃河流域,主要是山東地區的烹調技術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不但詳細闡述了煎、燒、炒、煮、烤、蒸、醃、臘、燉、糟等烹調方法,還記載了“烤鴨”、“烤乳豬”等名菜的製作方法。此書對魯菜系的形成、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歷經隋、唐、宋、金各代的提高和錘鍊,魯菜逐漸成為北方菜的代表,以至宋代山東的“北食店”久興不衰。  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吳苞、崔浩、段文昌、段成式、公都或等,都是著名的烹飪高手或美食家,他們對魯菜的發展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到元、明、清時期,魯菜又有了新的發展。此時魯菜大量進入宮廷,成為御膳的珍品,並在北方各地廣泛流傳。清高宗弘曆曾八次駕臨孔府,並在1771年第五次駕臨孔府時,將女兒下嫁給孔子第72代孫孔憲培,同時賞賜一套“滿漢宴·銀質點銅錫仿古象形水火餐具”給孔府。這更促使魯菜系中的奇葩“孔府菜”向高、精、尖方向發展。  經過期的發展和演變,魯菜系逐漸形成包括青島在內,以福山幫為代表的膠東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內的濟南派兩個流派。並有堪稱“陽春白雪”的典雅華貴......

中國的十大菜系是什麼,各自有什麼特色

中國十大菜系

1、 蘇菜,

即江蘇風味菜。江蘇菜的主要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緻,口味適中,四季分明。在烹調技術上擅長燉燜、燴、窩、燒、炒、又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適應面廣,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滑嫩爽脆。

春有刀鱭,夏有鰣,秋有肥鴨冬有蔬"。一年四季,水產禽蔬聯翩上市,為烹飪技術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江蘇菜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相傳,我國古代第一位廚祖彭鏗就出生於徐州城。"彭鏗斟雉帝何饗"名廚彭鏗"好和滋味"作野雞羹供食帝堯,堯很欣賞,封他建立大彭國,即今彭城徐州。春秋時齊國易牙相傳曾在徐州學藝。在古時江蘇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就比較發達,飲食文化也十分發達,烹飪技術水平也居各地的領先地位。

據《史記》、《吳越春秋》等史書記載,早在二千四百年前已有炙魚、蒸魚、魚片等不同的烹飪方法。用鴨子做菜,起源也較早,在一千四百年前,鴨子就是金陵民間愛好的佳餚,隨著社會經濟和歷史發展變化,制鴨技術日益提高。最著名的"金陵鹽水鴨",就職被人們譽為"清而旨,肥而不膩",成為鴨菜中的"上品"佳餚。明清時期江蘇菜又得到了較大發展,在全國越來越明顯。明代遷都北京,江蘇菜也胡之進入京都。清代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品嚐了江蘇地區"淞江鱸魚"、"松鼠桂魚"、"松鼠桂魚"等無數道美味佳餚,使江蘇菜聲譽大增。清代文學家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列舉的少菜點,都是江蘇地區的美味佳餚。

江蘇菜是以南京、揚州、蘇州風味為主體,包括鎮江、淮安、無錫、太湖般菜和徐州菜的內。江蘇菜的主要特點是:選料嚴謹,製作精緻,口味適中,四季分明。在烹調技術上擅長燉燜、燴、窩、燒、炒、又重視調湯,保持原汁,風味清鮮,適應面廣,濃而不膩、淡而不薄,酥爛脫骨,滑嫩爽脆。江辦各地菜餚之間也各有不同特點,揚州、鎮江菜選料考究,刀工精細,清淡適口,製作的雞類和江鮮富有特色,名菜較多。南京菜過去以制鴨菜盛名,口味和醇,花色菜玲瓏細巧。蘇州菜和無錫菜口味趨甜、配色和諧,時令菜應時迭出,特別擅長製做河鮮、湖蟹、蔬菜尤有特長。江蘇名菜眾多,主要有"鎮江餚肉","揚州煮乾絲"、"文思豆腐","金陵鹽水鴨","霸王別姬","無錫肉骨頭","樑溪脆鱔","松鼠桂魚","母油船鴨","黃泥煨雞"等數百種。

2、川菜

素來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聲譽。川菜在烹調方法上,有炒、煎、乾燒、炸、薰、泡、燉、燜、燴、貼、爆等三十八種之多。在口味上特別講究色、香、味、形、兼有南北之長,以味的多、廣、厚著稱。歷來有"七味"、“八滋”之說。

據史書記載,川菜起源於古代的巴國和蜀國。自秦朝至三國時期,成都逐漸成為四川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川菜得到較大發展。

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晉文學家左思所著《蜀都賦》中便有"金壘中坐,餚隔四陳、觴以清酊,鮮以紫鱗"的描述。唐宋時期,川菜更為膾炙人口。詩人陸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齏丙穴魚"的詩句讚美川菜。元、明、清建都北京後,隨著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廚師前往成都落戶,經營飲食業,因而川菜又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逐......

山東人愛吃什麼菜系?

愛吃魯菜。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山東是中國烹飪文化的發源地,魯菜是中國漢族四大菜系(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個自發型菜系,是歷史最悠久、技法最全面、難度最高、最見功力的菜系。

歷史上魯菜有三個最重要的時期:2500年前的儒家聖賢們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500年前《齊民要術》中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餐的烹調技法框架;明清時期大量菜品進入宮廷,形成了眾多極端考驗廚藝的菜品和技法。

經典菜品有一品豆腐、油爆雙脆、清湯三絲、白扒四寶、詩禮銀杏、奶湯蒲菜、烏魚蛋湯、黃魚豆腐羹、拔絲蘋果、蔥燒海蔘、砂鍋散丹、布袋雞、芙蓉雞片、九轉大腸等。

中國八大菜系有什麼區別?

八大菜系

中國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餚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曆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魯、川、粵、淮揚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

(1)魯菜:魯菜即山東風味菜,由濟南、膠東、孔府菜點三部分組成。濟南菜尤重製湯,清湯、奶湯的使用及熬製都有嚴格規定,菜品以清鮮脆嫩著稱。膠東菜起源於福山、煙臺、青島,以烹飪海鮮見長,口味以鮮嫩為主,偏重清淡,講究花色。孔府菜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具體體現,其用料之精廣、筵席之豐盛堪與過去皇朝宮遷御膳相比。山東菜調味極重、純正醇濃,少有複雜的合成滋味,一菜一味,盡力體現原料的本味。另一特徵是麵食品種極多,小麥、玉米、甘薯、黃豆、高梁、小米均可製成風味各異的麵食,成為筵席名點。山東著名風味菜點有:炸山蠍、德州脫骨扒雞、原殼扒鮑魚、九轉大腸、糖醋黃河鯉魚等。

(2)川菜:風味包括成都、重慶和樂山、自貢等地方菜的特色。主要特點在於味型多樣,變化精妙。辣椒、胡椒、花椒、豆板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風味,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其中最負盛名的菜餚有:乾燒巖鯉、乾燒桂魚、魚香肉絲、怪味雞、宮保雞丁、粉蒸牛肉、麻婆豆腐、毛肚火鍋、乾煸牛肉絲、夫妻肺片、燈影牛肉、擔擔麵、賴湯圓、龍抄手等。

(3)粵菜:粵菜即廣東菜,由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特色菜點發展而成,是起步較晚的菜系,但它影響極大,不僅香港、澳門,而且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注意吸取各菜系之長,形成多種烹飪形式,是具有自己獨特風味的菜系。廣州菜清而不淡,鮮而不俗,選料精當,品種多樣,還兼容了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潮州古屬閩地,故潮州菜匯閩粵風味,以烹製海洋菜和甜食見長,口味清醇,其中湯菜最具特色。東江菜又稱客家菜,客家為南徙的中原漢人,聚居於東江山區,其菜鄉土氣息濃郁,以炒、炸、焗、燜見長。粵菜總體上特點是選料廣泛、新奇且尚新鮮,菜餚口味尚清淡,味別豐富,講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鬆、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別。時令性強,夏秋講清淡,冬春講濃郁,有不少菜點具有獨特風味。

著名的菜點有:雞燴蛇、龍虎鬥、烤乳豬、東江鹽焗雞、白灼基圍蝦、燒鵝、蠔油牛肉、廣式月餅、沙河粉、艇仔粥等。

(4)淮揚菜:淮揚菜是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著名菜系,其覆蓋地域甚廣,包括現今江蘇、浙江、安徽、上海,以及江西、河南部分地區,它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譽,聲譽遠播海內外。

由於後來浙江菜、徽菜以其鮮明特色各為八大菜系之一,淮揚菜匯於江蘇,同時烹飪界習慣將淮揚菜系所屬的江蘇地區菜餚稱為江蘇菜,這樣,淮揚菜成為單以揚......

魯菜的三大菜系??

一、魯菜的現狀

魯菜在中國北方享有很高的聲譽,人們常說黃河流域孕育了魯菜。魯菜是北方菜的代表,影響遍及華北(包括北京、天津、河唬、山西、內蒙)、東北(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魯菜的形成與發展,是由山東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世俗風尚所決定的。

眾所周知,山東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山東位於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黃海、渤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流交錯,黃河自西向東橫跨其境,形成大片沖積平原,沃野千里,物產豐富。山東糧食產量在全國前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另兩處為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原蘇聯的烏克蘭),像膠州大白菜、章丘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等,都早以蜚聲海內外;水果產量居全國首位;豬、羊、禽、蛋的產量也極為可觀;水產品產量在全國佔第三位,魚翅、海蔘、大對蝦、加吉魚、比目魚、鮑魚、天鵝蛋、西施舌、扇貝、紅螺、紫菜等名貴海產品馳名中外。山東釀造業歷史悠久,品種多質量優,如洛口食醋、濟寧醬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負盛名的佳品。豐富的物產,為發展山東烹飪事業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物質資源。

(一)魯菜的特色

魯菜又稱山東菜,是由濟南菜、膠東菜和孔府菜三個地方風味組成的。三個地方風味雖同屬於“魯菜”範疇,但因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氣候、物產、飲食習俗各異,因而也有各自的特點。

濟南菜,指濟南、德州、泰安一帶的菜餚。它取材廣泛,上自山珍海味,下至蒲菜、豆腐、下貨,都能做出優美的菜餚,菜品色澤濃烈,講求豪放;善於制湯,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清湯、奶湯的熬製及使用都有嚴格的規定;烹調方法擅長爆、炒、燒、炸等。代表菜品有清湯燕窩、奶湯蒲菜、蔥燒海蔘、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油爆雙脆、鍋燒肘子等。

膠東菜起源於福山,包括青島、煙臺、威海一帶的菜餚。選料多以新鮮海味為主,以烹製海鮮見長,像小銀魚、加吉魚、八爪魚、對蝦等都很有名。成菜口味以鮮鹹為主,偏重於清淡;常用的烹調方法有爆、炸、扒、蒸等。代表菜品有油爆海螺、清蒸加吉魚、扒原殼鮑魚、靠大蝦、炸蠣黃等。

孔府菜是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典型的官府菜,選料精細,烹製考究,盛器講究,菜名寓意深遠,古樸典雅,宴席禮儀莊重。孔府菜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是有區別的。

(二)魯菜的現狀

1、魯菜輝煌的過去

菜系,是指在一定自然和社會條件下,經過長期歷史演變形成的自成風味體系的、在國內外影響較大並得到公認的地方菜(所謂地方菜,就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當地的物產、特產和口味喜愛等所烹製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一類菜餚)。魯菜系在全國各大菜系中素有八大菜系或四大菜系之首之說。三大流域孕育了四大菜系,黃河流域孕育了魯菜系。其實,早在清代,魯菜就被譽為“四大風味”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加快魯菜發展的步伐,我省有關部門曾派出專門人員長時間地考察挖掘孔府菜品。為了迎接第一屆全國烹飪大賽,1983年春天,商業廳特聘80餘歲高齡的孔府菜老師傅葛守田在煙臺進行了孔府菜表演。“三套鴨”、“烤花攬桂魚”、“詩禮銀杏”、“丁香魚翅”、“八仙過海鬧羅漢”等名饌,無不閃爍著孔府菜光彩奪目的烹飪技藝之光。1991年,山東省烹飪學會曾成功舉辦了“魯菜的繼承與創新”學術研討會。曲阜闕里賓舍曾派員到日本、美國等國家表演孔府菜,在當地引起了轟動,受到了好評。

2、魯菜的現狀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前進。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魯菜的發展是否一如既往呢?

魯菜在近些年的發展中,......

魯菜的菜系介紹

魯菜又稱山東菜,是由濟南菜、膠東菜和孔府菜三部分組成。三菜因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同屬於“魯菜”範疇中,但卻各有各的特點。

濟南菜:濟南菜指濟南、德州、泰安一帶的菜餚,濟南菜取材廣泛,菜品色澤濃烈,講求豪放。此外,濟南菜的強項在於制湯,清湯、奶湯、項湯的使用及熬製都有嚴格的規定。濟南名吃有油鏇、五仁包、泉城大包、天天炸雞、春餅、灌湯包、草包包子、芝麻排骨、烤地瓜、炸醬雞、薺菜春捲等。

膠東菜:膠東菜包括青島、煙臺、威海一帶的菜餚。靠海吃海,因而膠東菜也以烹製海鮮見長,像小銀魚、八爪魚、皮皮蝦等都很有名。膠東菜的烹製方法講究鮮活清淡,口味以鮮嫩為主。青島名吃有醬什錦菜、烤魷魚、炒辣蛤蜊、凍菜涼粉、地瓜棗、海鮮餛飩、蝦湯麵、蛤蜊面、海鮮水餃、槓子頭火燒、蟹殼黃合餅、中華鍋貼。其中炒辣蛤蜊、凍菜涼粉、海鮮餛飩、蝦湯麵、蛤蜊面、海鮮水餃、中華鍋貼頗具特色,中華鍋貼有20至30種口味,每種各有特色。

孔府菜:“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的飲食經驗,而孔府菜則是他的這種飲食理念的具體體現。孔府菜,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宴會飲食;一類是日常家餐。宴席菜和家常菜雖然有時互相通用,但烹飪是有區別的。

孔府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第一等用於接待皇帝和欽差大臣的“滿漢全席”,是以清代國宴的規格設置的,使用全套銀餐具,上菜196道,全是山珍海味,熊掌、燕窩、魚翅等。另一種是喜慶壽宴的高檔宴席。

孔府的另一類菜餚是“家常菜”,從米粥、煎餅、鹹菜、豆腐到豆芽、香椿、雞蛋、茄子,這些來自民間的常食小吃,經過孔府廚師的精巧製作,成為孔府的獨特菜品,其原則是“精菜細作,細菜糖炒”。所以孔府的家常菜也是別有風味的。

山東人飲食關鍵詞

面:山東人愛吃麵食,這點眾所周知,但他們對面食的熱愛程度卻讓許多像我一樣的南方人感到不可思議。不久前,曾與兩名在深圳的山東人一起吃飯,席間兩人因閒聊引發口角,只聽其中一人打趣著威脅另一人:“再吵就罰你一年內只准吃米飯,不準吃麵食。”那另一人果然立馬一臉苦相地就停了口。我問:“你們為什麼這麼愛吃麵食?”他反問:“罰你一年不準吃米飯,只准吃麵食,你痛不痛苦?”我一想,這個懲罰結果確實足以讓我喪失對生活的一切熱愛和期望,從此,對山東人對面食的熱愛有了切實的瞭解。

以我的孤陋寡聞之見,想要在深圳吃上一口“麵食”不是一件難事,因為這個移民城市裡居住著為數眾多的北方人。但山東人卻絲毫看不上深圳的麵食。人家說:“麵食?深圳街上買得到的麵食也就是燒餅、饅頭和餃子吧。那哪能和山東的麵食比啊?在山東,隨處可以買到韭菜合、豆腐卷、油熗餅、麵疙瘩……都是好吃又好做的玩意兒。光是吃剩下來的饅頭,就可以煎炒煮炸,變出不同的花樣。”山東人數著數著,自己又露出了一臉苦相,因為他在深圳吃不到那些東西。

酒:山東人格外好客,一些時候就表現在酒上。現在酒風雖有所改變,但在山東的許多地方,尤其魯西和膠東地區,你仍能遇到要你“感情深,一口悶”的朋友。在山東做客,主人會先端上飯來,讓你小吃一陣,然後收起來。不要以為主人不要你吃飽,因為他們馬上要端菜拿酒上來,和你來個一醉方休。在山東喝酒,如果你的確不能喝了千萬不要充硬漢子,不然可就慘了。

大餅卷大蔥:南方人的吃食講究精細,所以是很難想象山東人愛吃的那種大餅卷大蔥會是什麼樣子。只隱約覺得兩者既然都突出一個“大”字,就如同水泊梁山的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那樣透著豪氣,那大餅的樣子大抵也是有臉盆大、磚頭厚,中間放根大蔥一卷,就如同一根金箍棒,舞起來呼呼生風,咬起......

山東有什麼有名的菜餚?山東菜口味怎麼樣? 5分

山東是著名的魯菜菜系的發源地,其中代表經典是孔府菜。魯菜分東西兩個大的分支哦,膠東半島以海鮮為主,魯西北以肉類為主的魯菜特色。經典魯菜有:溜黃菜、九轉大腸、糖醋魚、燴烏魚蛋、抓炒散丹等等等等,多的是。魯菜是中國飲食行業最經典、最豐富的菜系,是中國十大菜系之首。

山東菜的特點是什麼?

特色:魯菜講究調味純正,口味偏於鹹鮮,具有鮮、嫩、香、脆的特色。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製,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

絕活:魯菜常用的烹調技法有30種以上,尤以爆、扒技法獨特而專長.爆法講究急火快炒;扒技法為魯菜獨創,原料醃漬粘粉,油煎黃兩面,慢火盡收汁;扒法成品整齊成型,味濃質爛,汁緊稠濃。

八大菜系之首當推魯菜。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由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尚好有關。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膠州大白菜、章邱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都蜚聲海內外。

水果產量居全國之首,僅蘋果就佔全國總產量40%以上。豬、羊、禽、蛋等產量也是極為可觀。水產品產量也是全國第三,其中名貴海產品有魚翅、海蔘、大對蝦、加吉魚、比目魚、鮑魚、天鵝蛋、西施舌、扇貝、紅螺、紫菜等馳名中外。釀造業歷史悠久,品種多,質量優,諸如洛口食醋、濟南醬油、即墨老酒等,都是久負盛名的佳品。如此豐富的物產,為魯菜系的發展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料資源。

魯菜歷史極其久遠。《尚書·禹貢》中載有“青州貢鹽”,說明至少在夏代,山東已經用鹽調味;遠在周朝的《詩經》中已有食用黃河的魴魚和鯉魚的記載,而今糖醋黃河鯉魚仍然是魯菜中的佼佼者,可見其淵遠流長。魯菜系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齊魯兩國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尤其傍山靠海的齊國,憑藉魚鹽鐵之利,使齊桓公首成霸業。

傳說中將自己的兒子蒸熟了獻給齊王吃的易牙,實際上是當時善於調味的烹飪大師。魯菜中的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獨具風味,可能是繼承古代善於做羹的傳統;而膠東菜以海鮮見長,則是承襲海濱先民食魚的習俗。而“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孔夫子,還有一系列“不食”的主張,如“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餒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說明當時的魯菜已經相當講究科學、注意衛生,還追求刀工和調料的藝術性,已到日臻精美的地步。

中國八大菜系、有哪些??分別指的是哪些地方??

魯菜  即山東菜系,由齊魯、膠遼、孔府三種風味組成。是宮廷最大菜系。以孔府風味為龍頭。山東菜系對其他菜系的產生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大多數人認為魯菜為八大菜系之首。魯菜的形成和發展與由山東地區的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習俗尚好有關。山東是我國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地處黃河下游,氣候溫和,膠東半島突出於渤海和黃海之間。境內山川縱橫,河湖交錯,沃野千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發達。其糧食產量居全國第三位;蔬菜種類繁多,品質優良,是號稱“世界三大菜園”之一。如膠州大白菜、章丘大蔥、蒼山大蒜、萊蕪生薑都蜚聲海內外。 川菜  即四川菜系。以成都、重慶菜為代表。四川菜系各地風味比較統一。主要流行於西南地區和湖北地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川菜館。川菜是中國最有特色的菜系,也是民間最大菜系,因此也有觀點認為川菜是八大菜系之首。 蘇菜  即江蘇菜系。亦有四大菜系中將蘇菜稱為淮揚菜一說。由徐海、淮揚、南京和蘇南四種風味組成,是宮廷第二大菜系。今天國宴仍以江蘇菜系為主。   江蘇菜系由原江浙菜系分出。原江浙菜系可分為淮揚風味、南京風味、蘇南風味、浙江風味和徽州風味。後來浙菜、徽菜以其選料講究,刀工精細,鹹甜適中,講究造型,鮮明特色各為八大菜系之一。原山東菜系的徐海風味和原江浙菜系的淮揚、南京和蘇南風味組成淮揚菜。以淮揚和蘇南風味為代表。 粵菜  即廣東菜,由廣府、客家、潮汕三種風味組成,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粵菜館。在國內、海外影響極大。所以,也有不少人,特別是廣東人認為粵菜乃八大菜系之首。不僅香港、澳門,而且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是以粵菜為主。粵菜是國內民間第二大菜系,地位僅次於川菜。在國外是中國的代表菜系。粵菜以廣府風味為代表。 閩菜  閩菜是以閩東、閩南、閩西、閩北、閩中、莆仙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以閩東和閩南風味為代表。 浙菜  即浙江菜系,以杭州菜為代表。浙江菜系各地風味比較統一。主要流行於浙江地區。和江蘇菜系中的蘇南風味、安徽菜系中的皖南、沿江風味較近。   浙江菜有悠久的歷史,它的風味包括杭州、寧波,紹興,溫州等地方的菜點特色。杭州菜重視原料的鮮、活、嫩,以魚、蝦、時令蔬菜為主,講究刀工,口味清鮮,突出本味。寧波菜鹹鮮合一,以烹製海鮮見長,講究鮮嫩軟滑,重原味,強調入味。紹興菜擅長烹製河鮮家禽,菜品強調入口香綿酥糯,湯濃味重,富有鄉村風味。溫州菜也稱“甌菜”,甌菜則以海鮮人饌為主,口味清鮮,淡而不薄,烹調講究“二輕一重”,即輕油、輕芡、重刀工.浙江菜具有色彩鮮明,味美滑嫩,脆軟清爽,菜式小巧玲瓏、清俊秀麗的特點。它以燉、炸、燜、蒸見長,重原汁原味。浙江點心中的糰子、糕、羹、麵點品種多,口味佳。名菜名點有:龍井蝦仁、西湖蓴菜湯、蝦爆鱔背、西湖醋魚、炸響鈴、搶蟹、新風鰻鯗、鹹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牡蠣跑蛋、蜜汁灌藕、嘉興粽子、寧波湯糰、湖州千張包子等。 湘菜  即湖南菜系,以長沙菜為代表。湖南菜系各地風味統一。主要流行於湖南地區。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湘菜館。是民間第三大菜系。   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湘江流域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注重鮮香、酸辣、軟嫩,尤以煨菜和臘菜著稱。洞庭湖區的菜以烹製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特點是量大油厚,鹹辣香軟,以燉菜、燒菜出名。湘西菜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燻臘肉和各種醃肉、風雞,口味側重於鹹香酸辣,有濃厚的山鄉風味。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著名菜點有:東安子雞、臘味合蒸、組庵魚翅、冰糖湘蓮、紅椒臘牛肉、髮絲牛百頁、火宮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換心......

中國的五大菜系是那五大?

應該是八大菜系吧?

中國“八大菜系”的烹調技藝各具風韻,其菜餚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山東菜系由濟南和膠東兩部分地方風味組成

特點: 味濃厚、嗜蔥蒜,尤以烹製海鮮,湯菜和各種動物內臟為長。

名菜:油爆大哈、紅燒海螺、糖酥鯉魚

四川菜系有成都、重慶兩個流派。

特點: 以味多、味廣、味厚、味濃著稱。

名菜:宮爆雞丁、一品熊掌、魚香肉絲、乾燒魚翅

江蘇菜系由揚州、蘇州、南京地方菜發展而成。

特點: 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

名菜:雞湯煮乾絲、清燉蟹粉、獅子頭、水晶餚蹄、鴨包魚

浙江菜系由杭州、寧波、紹興等地方菜構成,最負盛名的是杭州菜。

特點: 鮮嫩軟滑,香醇綿糯,清爽不膩。

名菜:龍井蝦仁、西湖醋魚、叫花雞

廣東菜系有廣州、潮州、東江三個流派,以廣州菜為代表。

特點: 烹調方法突出煎、炸、燴、燉等,口味特點是爽、淡、脆、鮮。

名菜:三蛇龍虎鳳大會、燒乳豬、鹽局(左加火旁)雞、冬瓜盅、古老肉

湖南菜系注重香辣、麻辣、酸、辣、焦麻、香鮮,尤為酸辣居多。

名菜:紅煨魚翅、冰糖湘蓮

福建菜系由福州、泉州、廈門等地發展起來,並以福州菜為其代表。

特點: 以海味為主要原料,注重甜酸鹹香、色美味鮮。

名菜:雪花雞、金壽福、燒片糟雞、桔汁加吉魚、太極明蝦

安徽菜系由皖南、沿江和沿淮地方風味構成。皖南菜是主要代表。

特點: 以火腿佐味,冰糖提鮮、擅長燒燉,講究火工。

名菜:葫蘆鴨子、符離集燒。

相關問題答案
山東是什麼菜系?
獅子頭是什麼菜系?
雪花雞是什麼菜系?
獨魚丸是什麼菜系?
土豆絲是什麼菜系?
蒜泥拌茄子是什麼菜系?
紅煨魚翅是什麼菜系?
河北是什麼菜系?
西湖醋魚是什麼菜系?
山東是什麼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