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錢幣有哪幾種?

General 更新 2024-06-10

中國古代貨幣都有哪些種類

中國的貨幣不僅歷史悠久而且種類繁多,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貨幣文化。先秦時期的貨幣,各諸侯國實行不同的貨幣制度:在不同地區使用形制各異的刀幣、布幣、環錢。秦統一中國後,中國貨幣主要以環錢為主要形制。到北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到明代,白銀成了最主要的流通貨幣。

古代的錢幣種類有哪些

種類很多,研究者、收藏者以不同的視角確定種類。如:

1)以貨幣的材質分:金、銀、銅、鐵、錫、鉛、紙、陶

2)以貨幣的形狀分:圓形方孔、異形幣(刀、布、貝)等

3)以貨幣的製造分:澆鑄幣、衝壓幣等

4)以貨幣的銘文分:紀地、紀年、紀事、計重等

古代貨幣有哪些

最早的金屬貨幣:是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銅貝,形狀似貝。

最早的鑄幣:是兩千餘年前春秋戰國時代的刀幣,形狀似刀:布幣、形狀似鏟。都是金屬鑄幣的雛形。

最輕的錢:鵝眼錢,即指錢型較小如鵝眼,流行於劉宋時期,一千錢長不到一寸,“入水不沉,隨手破碎”,“10萬錢不盈一掬”。可稱錢幣中最輕的一種。

流通時間最長的鑄幣:兩千多年前秦始皇鑄造的方孔圓錢,到清末廢止。最早兌換黃金的貨幣:公元7年,西漢王莽發行的鑄銅幣“錯刀”,每枚五百錢,二十枚兌換黃金一斤。

最早的銅元:公元1659一1661年問。鄭成功鑄造的銀幣,正面鑄有“漳州銀響”四字,背面有一花押,為鄭成功”三字組合,1888年,清發行“光緒元寶”。正式叫銀元。

最早的銀本位貨幣:是公元1137年(宋紹興7年)發行的紙幣“銀合子”,也叫“銀票”、份一錢、半錢兩種。最大的桐幣:是太平天國特大花錢,現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內有半枚,花錢的直徑為33.5釐米,厚0.8釐米,此半枚殘片重21川克,全片約重4500克。”它的大小猶如一面盆,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錢。這枚大花錢質地為黃銅,遍體餾金。正面有“太平”二字

最複雜的銅幣:是明崇禎錢,這種錢的文字、製作、大小、厚薄、輕重,都千變萬化,單就錢背面的文字來說就有幾十種之多。

最早的鐵錢:1960年湖南長沙西漢墓出土33枚鐵半兩錢。說明鐵錢的鑄造至少在西漢中期已經出現。

最早的鋁幣:公元918年,五代時發行的“乾字重寶”,十枚兌一枚銅錢。使用最久最成功的貨幣:五銖錢,自漢武帝直到隋朝,使用達739年。

最早用機器鑄成的銀幣:是公元1882年吉林試鑄廠用機器鑄造的銀元“光緒元寶”。

最早的紙幣:是公元960年北宋建隆元年時期由成都的十六家官商在政府許可下印製發行的“交子”。其性質與存款收據相似,可以兌換現金,也可在幣場上流通,是紙幣的原始形態。最早的帶色紙幣,是公元1105年北宋印發的“錢形”,有花紋圖案,有紅、藍、黑三種顏色。

最早由政府發行的紙幣:是公元1023年由宋朝政府發行的“交子”。

最早由銀行發行的紙幣:公元1897年建立中國通商銀行後,翌年發行“銀兩券”、“銀元券”、背面印有“中華帝國銀行”的字樣。

最大的紙幣:是1375年明朝興武八年發行的“大明通行寶鈔”,它是用桑皮紙印製的,面額“壹貫”,長34.5釐米,寬23釐米,面積超過當今壹元紙幣的10倍。壹貫摺合銅錢一千,摺合鹽銀一兩,摺合黃金四分之一兩。是我國紙幣中幅面最大、價值最貴、流通時間最長的紙幣。最小的紙幣:民國年間,浙江省地方銀行發行一種長5釐米、寬2.5釐米的紙幣,面積約等於現今壹分紙幣的0.35倍,是面積最小的紙幣。

面額最大的紙幣:民國年間,新疆有銀行發行的一種印有孫中山頭像的紙幣,面額陸拾億元,是我國面額最大的紙幣。面額最小的紙幣:民國年間,浙江省地方銀行發行的“銅幣券”,面額只有一枚,是我國面額最小的紙幣。

最不值錢的紙幣: 1948年8月至1949年6月,國民黨發行“金圓券”由於發行量成數十倍遞增,致使物價上漲12O萬倍以上,使“金圓券”成為我國曆史上最不值錢的紙幣。

中國古代的錢幣有哪些種類?

錙銖,刀型的,圓形的,方形的,····你去百度百科裡面查就知道了,百科裡面全面

有哪些字代表古代錢幣的名稱??

* 爰金

也叫“金爰”、“印子金”或“餅金”。中國古代金幣名。流通於戰國時期的楚國。方形。上面鑄有文字,如“陳爰”、“專爰”等。

* 普爾

為維吾爾語,意即為“錢”。清乾隆年間在新疆始鑄方孔錢,因為質地為紅銅,所以又稱新疆紅錢。

* 金錯刀

一刀平五千,通稱“金錯刀”。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年)為復古改制所鑄之刀錢。

* 六泉

是王莽第三次改制時的產物。與十布並行。共有六種: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壯泉四十、大泉五十。其中小泉直一和大泉五十在此次改制前就發行過。

* 十布

王莽時十種布幣的總稱。鑄於始建國二年(公元10年)。即小布、玄布、幼布、厚(或序布)、差布、中布、壯布、弟布、次布、大布,合稱布貨十品。

中國古錢幣有哪些種類

1、貝類、幣質:貝類有海貝、玉貝、骨貝、玉貝、金、銀、青銅貝、龜貝等。

2、刀、布類、幣質:青銅。

3、圜錢、圓錢、方孔錢類、幣質:青銅、黃銅、金、銀、鐵、錫、鉛。

4、機制幣類、幣質:金、銀、銅、合金錢。

5、紙幣類、(如:南宋的會子)幣質:紙

中國古代貨幣有哪些

1)以貨幣的材質分:金、銀、銅、鐵、錫、鉛、紙、陶

2)以貨幣的形狀分:圓形方孔、異形幣(刀、布、貝)等

3)以貨幣的製造分:澆鑄幣、衝壓幣等

4)以貨幣的銘文分:紀地、紀年、紀事、計重等

目前最有價值的古銅錢有哪些?

以下幾類古錢幣收藏價值較高:一是短命政權的錢幣: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鄲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國,“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五代十國時期的“開平通寶”等,年號短暫,是無價之寶。清代穆宗時期的“祥祺通寶”銅錢,發行不到一年,俗稱“短命錢”,相當難覓。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鑄有“永昌通寶”,也相當珍貴。

二是存世數量少的錢幣:唐代叛軍史思明佔領洛陽後鑄有“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現僅存一枚的南唐“大齊通寶”及1972年在吉林庫倫旗遼墓中出土的“大康六年”紀念銅幣,都是珍品。

三是文化價值高的錢幣:漢代王莽新朝時的“貨泉”、“布泉”等錢文,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所鑄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北宋“元佑通寶”對錢,其篆文行草分別由司馬光和蘇東坡所書,飄逸勁拔,為古今一絕,收藏價值很高。

四是有背文的錢幣:古錢的鑑別往往以背文來區分鑄造年代和地址,品評其稀珍。一般來說,錢幣背面有月紋、星紋等記號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有收藏價值。

此外,用金、銀、白銅等精製而成的宮廷錢幣,鑄量少、質量佳,屬珍貴文物。在四川大學出版的《中國古錢幣目錄》一書裡,遼“天顯通寶”被定為“孤品一級無定價”。但有些年代久遠,如秦半兩、漢五銖等,因出土數量多,所以價格低廉,有的只需幾毛錢便可買到。

中國古代錢幣哪種值錢啊

要是按市場價格來說,最貴的古錢幣是 “古錢五十大珍”,這都是存世量不超過十枚的各代古錢。也有100大珍,都是十幾萬,幾十萬的。上網搜索“古錢五十大珍”即可。

從原則上講:古錢是按存世量的多少來估計價格的,物以稀為貴嗎!存世量越少的錢幣越有價值。一種錢幣代表一個時期的社會,經濟,貿易以及冶煉技術,還有人們的生活時尚和追求等等。

具體地說,古錢幣一般分十個等級。中國古幣歷來有“五十名珍”之說,這些錢幣的存世量在當時大多不超過十枚,有的只有一枚兩枚,所以價格是“無定價”,而有價的錢幣中最貴的是一級錢幣,如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分別是20萬,6萬。遼錢天祿通寶7萬,一級大定5萬。二級錢幣2-3萬,三級四級6000-2000元。最普通常見的是九級,十級,都5-6元。(這些是三十年前的價格)

按每種錢幣來說,雕母錢最貴,其次的是 母錢、樣錢等存世罕少的錢幣。

按年代來說,五代十國的錢幣,遼金時代的錢幣,太平天國的錢幣等,平均來說比其他朝代的貴。相對來講五銖錢、半兩錢、北宋的錢幣價格比較低。

相關問題答案
古代錢幣有哪幾種?
古代射技有哪幾種 ?
現代文體有哪幾種?
數字貨幣有哪幾種?
電子貨幣有哪幾種?
古詩體裁有哪幾種?
貨幣有哪幾種職能,其中基本職能是什麼 ?
句式有哪幾種?
單位用工形式有哪幾種?
古代皇帝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