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三少數民族服飾 將出臺地方標準?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我們民族的服飾因為缺乏文字性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推移,獨特的服飾特點變得模糊,甚至消失。你們是做了可貴的挽救性工作啊!”日前,鄂溫克自治旗從

內蒙古三少數民族服飾 將出臺地方標準

“我們民族的服飾因為缺乏文字性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推移,獨特的服飾特點變得模糊,甚至消失。你們是做了可貴的挽救性工作啊!”日前,鄂溫克自治旗從事民族服飾製作的薩仁格日勒得知自治區標準化院要給“三少”民族服飾制定標準後,握著工作人員的手激動不已:“這個標準的制定太及時了!”

日前,自治區標準化院的工作人員深入鄂溫克、鄂倫春、莫力達瓦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與當地文聯、民間藝人及文化傳承人相聚一堂,為制定“三少”民族服飾地方標準進行了研討。研討會上,大家對“三少”民族服飾特點進行了認真細緻的推敲,分別對頭飾、男女鞋帽、長袍等的細節一一探討和確認,對存在的分歧查詢歷史資料作為考證,進一步完善了標準草案。

“知道我們鄂倫春族為什麼能在極寒天氣下生存繁衍這麼多代嗎?因為我們有狍子皮做的衣服。這種衣服舒服、保溫,皮子很柔軟,非常適合我們的狩獵生活,這是其他民族沒有的。”日前,在鄂倫春民族服飾內蒙古地方標準制定研討會上,83的額爾登掛老人對自己民族服飾的特點如數家珍。

去年,自治區標準化院釋出了蒙古族28個部落民族服飾的地方標準,今年上半年,要完成對“三少”民族服飾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

“一個民族的服飾,既是一幅風情萬種的畫卷,又是一座民族民間工藝美術的寶庫,它不僅以多種款式標誌不同的形象特徵,也蘊涵著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自治區標準化院院長蘭英介紹,標準是一個規範,為了掌握“三少”民族服飾的精髓,使制定的標準準確無誤,她們除了和專家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進行了面對面的專訪,確認服飾標樣,徵求意見並對標準文字進行確認,還請傳承人按照傳統工藝,製作實物標準樣品,並將這些實物拍成照片,作為標準附件做進一步的證實。

73歲的呼倫貝爾民俗專家蘇日臺說:“標準首先尋求的是本民族人民的認同,還要求得這種文化的社會認同,甚至國家的認同。如果‘三少’民族服飾有了地方標準,那它們的服飾文化可以說就有了‘話語權’。這對包括我在內的少數民族來說,是非常有面子的事。”

莫力達瓦旗廣電局局長阿榮掛是第一次聽說能給民族服飾制定標準,她說:“近兩年我們在當地舉辦了兩屆達斡爾族服飾文化大賽,就是為了保護這一傳統文化。如果有了地方標準,那將是更有力的保護。”

自治區民族服飾協會副主席兼祕書長白金昌全程參與了調研過程。他認為,給民族服飾制定地方標準是將傳統服飾的製作工藝得以儲存、保護和發揚的重要契機,形成地方標準意味著對民族服飾有了基本的規範和指導,對沒有自己民族文字的“三少”民族來說,不僅將留下可貴的科學資料,傳承、保護的意義更為重大。

相關問題答案
內蒙古有哪些民族?
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是?
哪些少數民族好玩?
海南有哪些少數民族?
臨泉縣有哪些少數民族?
貴州共有多少少數民族?
海南少數民族有哪些?
韻達到內蒙古多少錢?
其中有多少個少數民族?
雲南有幾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