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冥王星被定義為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2年9月13日
2006年冥王星被定義為柯伊伯帶中的矮行星。冥王星是被發現的第一顆柯伊伯帶天體,第一顆類冥天體,是太陽系內已知體積最大、質量第二大的矮行星。在直接圍繞太陽執行的天體中,冥王星體積排名第9,質量排名第10。
冥王星
與其他柯伊伯帶天體一樣,冥王星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質量相對較小,僅有月球質量的1/6、月球體積的1/3。
冥王星是體積最大的外海王星天體,其質量僅次於位於離散盤中的鬩神星。1930年,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9大行星。
冥王星有5個已知的衛星,軌道由內到外為:冥衛一(最大的衛星,直徑略大於Pluto的一半)、冥衛五、冥衛二、冥衛四、冥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