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寒食是什麼意思 寒食節為什麼要吃寒食?
寒食指的是沒有生火做出來的食物,即冷食,吃寒食是寒食節的一個節日習俗。寒食節是清明節之前的一個節日,因古代寒食節有禁菸火的習俗,此時不能生火做飯,所以只能吃冷食,通常就講為吃寒食。關於“吃寒食是什麼意思”的更多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繼續往下閱讀了解。
寒食有哪些食物
1、青團:青團是寒食節較為流行的一種食物,使用艾草汁拌進糯米粉中,再進行包餡而得,在踏青、清明時人們也會食用青團。
2、寒食粥:寒食粥是因寒食節而來的一種食物,品類多種,有大麥粥、桃花粥、楊花粥、梅花粥、杏酪等。
3、涼糕:涼糕是一種傳統小吃,主要使用大米、井水、紅糖作為原料,不僅在寒食節食用,平時也可以當作下午茶點心或宵夜吃。
4、饊子:饊子是一種油炸食品,寒食節食用的“寒具”就是饊子,因為寒食節要禁火,所以人們會提前炸好一些饊子以備食用。
寒食節為什麼要吃寒食
寒食節吃寒食是為了紀念介子推而來,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請躲在山中的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燒山而不小心將其燒死,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節日期間禁止生火,吃寒食,表示追懷。以上就是“吃寒食是什麼意思”的內容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