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李逵要看清 化妝品也有山寨貨?
山寨化妝品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是相當多的,以低於正牌化妝品一半甚至更多的價格來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尤其通過品牌名字的誤導,很多不明所...
真假李逵要看清 化妝品也有山寨貨
山寨化妝品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是相當多的,以低於正牌化妝品一半甚至更多的價格來贏得消費者的關注,尤其通過品牌名字的誤導,很多不明所以的消費者都會認為是該知名的護膚品而購買,建議消費者選擇商品時,還需仔細認清。
雖然在一些大型正規超市類似的山寨產品並不多見,但是在小型超市、日化批發市場,尤其是二三線城市,消費者可以碰到很多似曾相識的品牌。例如daibao(拼音類似大寶)、與玉蘭油商標“OLAY”相似的“QILY”、和“李醫生”同姓的“李博士”以及多采玉蘭油、大寶玉蘭油、美的玉蘭油等知名品牌“玉蘭油”的跟隨者……甚至還有番婷、清楊、沙喧等名稱看上去叫人哭笑不得的山寨產品。
這些日化用品的外包裝,粗略看來和一些名牌產品的外包裝非常相似,但仔細一看,字母拼寫或漢字偏旁有細微差別。這些山寨產品會隨著銷售地點不同價格也有天壤之別,同樣的產品,超市裡可能標價一二十元,但也會出現在路邊的2元店裡,價格彈性驚人。
《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定,經營者不得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或者使用與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稱、包裝、裝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購買者誤認為是該知名商品。同時,也不能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令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
全球品牌網專家婁峻峰坦言,小型日化企業想被消費者認可不能靠山寨路線,要形成獨特的品牌特點和品牌內涵,否則只能一時獲利,難以維持長期發展。同時,他提醒知名日化品牌,類似的侵權事件已屢見不鮮,屬於侵犯企業智慧財產權行為。對於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要有馳名商標的保護意識,避免商標被跨類別搶注和被“山寨”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來源中國品牌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