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與B2C的區別?
現在電子商務發展得如火如荼,幾乎大部分的服務都開通了網上的橋樑。但是很多人還是對一些專業的概念不怎麼理解,B2C、O2O是什麼意思?它們有什麼區別?我們一起來看看。
網際網路思維在這個“價值環”中如何分佈呢?
一、戰略層
主要命題:怎樣明確產業定位?怎樣制定戰略?怎樣設計商業模式?
典型思維:使用者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
二、業務層
(一)後端:產品研發及供應鏈
主要命題:怎樣做業務規劃?怎樣做品牌定位和產品設計?
典型思維:使用者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社會化思維
(二)前端:品牌及產品營銷
主要命題:怎樣做品牌傳播和業務經營?怎樣做商業決策?
使用者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資料思維
三、組織層
主要命題:
典型思維:使用者思維、社會化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
O2O與B2C的區別
O2O與B2C的相同點,都是一種服務形式。如果從消費零售服務角度來分,那麼,最大範圍是零售,其中包括傳統的各種零售業態(如大型超市、標準超市、便利店、專賣店、品牌店、品類店;以及有交叉分類,如連鎖店、和購物中心等等);從早期的零售服務方式分可以有:店鋪銷售,無店鋪銷售(包括電視、電話、目錄、網際網路等等)。
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知道O2O與B2C區別:
不同點
1,O2O更側重服務性消費(包括餐飲、電影、美容、SPA、旅遊、健身、租車、租房……);B2C更側重購物(實物商品,如電器、服飾等等);
2,O2O的消費者到現場獲得服務,涉及客流;;B2C的消費者待在辦公室或家裡,等貨上門,涉及物流;
3,O2O中庫存是服務,B2C中庫存是商品;
相同點
1,消費者與服務者第一互動面在網上(特別包括手機);
2,主流程是閉合的,且都是網上,如網上支付,客服等等;
3,需求預測管理在後臺,供需鏈管理是O2O和B2C成功的核心;
O2O適用的行業
餐飲業,服務業,團購幾乎採取O2O模式
關於支付方式,業內人士指出,“採用二維碼、聲波等支付方式,再也不用擔心需要提前準備現金了,也不用擔心收到假幣了,還可以實時掌控銷售額。”
作為雙線零售,有線上零售渠道和線下零售渠道的品牌商、零售商都可以通稱為O2O。有些人分的更細,把線下(實體店)和線上(網店)有機融合的一體化“雙店”經營模式稱為OAO(Online And Offline),但還有些人更喜歡把這類商品零售企業稱為B2C,不管叫什麼,這種模式的線上線下雙零售渠道結合的形式,已經頗具代表模式,這是傳統零售企業做電商的集體表徵。這種模式從規模上做的最好的是蘇寧易購,從後臺系統管理上講上品折扣做的不錯。
從消費內容上可分為服務和產品,上述幾種O2O模式圍繞的都是“服務消費”,雙線零售的O2O模式圍繞的是“產品消費”。圍繞“產品消費”的O2O模式不僅只有零售企業的雙線結合,與B2C相比,還有很多產品更適合O2O模式,比如有些企業已開始在房產、汽車、傢俱、櫥櫃、配鏡等非標準、高單價商品上進行嘗試,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類商品需要極強的使用者體驗,雖然B2C也可以進行銷售,但不能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O2O則是更為理想消費形式。
做O2O需要了解一下網際網路思維
針對近期一些對網際網路思維理解的誤區,談一下我的觀點。
1、不是因為有了網際網路,才有了網際網路思維。而是因為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以及對傳統商業形態的不斷衝擊,導致了這種思維得以集中式的爆發。這個道理很簡單,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網際網路在技術和商業層面的變化必然會帶來上層思考方式的變化。
2、網際網路思維不是網際網路人的專利。不是因為你在網際網路公司你就具備這種網際網路思維,也不是傳統企業就沒有這種思維。網際網路思維就是一種思考方式,它不屬於哪一類人。網際網路公司出來的也有很多人不具備這種思維。
3、網際網路思維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也不是境界虛高。在網際網路思維的指導下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下我們原有的一些商業習慣。現代社會碎片化閱讀的習慣導致我們經常一知半解,很多人並沒有深入地理解網際網路思維,就四處挪用,這個稍微有點悲哀。
4、多數人都在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營銷,而少有人去完成網際網路思維的系統思考。賣牛腩、賣煎餅果子的案例遭到大多數人吐槽之後,又有大把人用網際網路思維來包裝,賣電視、賣包子、賣衛浴、賣家居,等等等等,甚至還有人要用網際網路思維去改造一所青樓!話說回來,用網際網路思維做營銷,本身也是去博取眼球、獲得關注和流量,流量思維本身也是網際網路思維的一種。
那麼,到底怎樣理解網際網路思維?依然是我之前總結的“獨孤九劍”9大思維,包括:使用者思維、簡約思維、極致思維、迭代思維、流量思維、社會化思維、大資料思維、平臺思維、跨界思維。
這裡我給大家講講其背後的商業邏輯,這裡尤其針對的是面臨網際網路轉型的傳統企業。
真正的網際網路思維是對傳統企業價值鏈的重新審視,體現在戰略、業務和組織三個層面,以及供研產銷的各個價值鏈條環節中。並且將傳統商業的“價值鏈”(見圖1),改造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價值環”。
“價值環”以使用者為中心,戰略制定和商業模式設計要以使用者為中心,業務開展要以使用者為中心,組織設計和企業文化建設都要以使用者為中心。戰略層、業務層和組織層都圍繞著終端使用者需求和使用者體驗進行設計。這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價值環”模式。
其中,在業務層面,使用者端和供應鏈端聯接起來,形成了一個閉環,將不斷地實現價值動態地傳遞,使用者將需求反饋至研發生產,研發生產形成產品或服務再傳遞到銷售端,銷售端通過接觸使用者又形成了二次的迴圈。這種經過網際網路思維改造的“價值環”模式,將對傳統商業生態和商業理論帶來深刻的影響。“價值環”要求我們必須要持續不斷地關注使用者需求、聆聽使用者反饋並且能夠實時做出迴應,這是未來企業建立商業模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