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購買保險十大禁忌?

近年來,危機意識促使保險產品深入人心,保險公司產品也層出不窮,市面上保險產品五花八門,因此保險專家提醒大家,購買一份適合自己的保險很重要,保險不在多而在於是否適合自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理念的更新,保險與人們工作生活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投保的人也越來越多。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種趨勢不僅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同時也代表了百姓的理財觀念發生著變化。為了保證投保人的切身利益,廣大消費者在投保時應做到五忌:

方法/步驟

​二忌盲目心理。參加保險須有的放矢,不能憑腦瓜一熱,拿進籃子就是菜。比如現在逐步升溫的家庭財產保險,對於日漸殷實的許多家庭來說,確有投保的必要,它可以使個人的財產有一定的保障。但前提必須是可保財產,諸如家中的古董、字畫、郵票等就不能入保,因為這些屬於不可保財產。所以,假如盲目投保,必然影響自身利益。

  三忌僥倖心理。有的人在參加一年期保險到期後,看到投保的財產和人都沒出事,自己也沒有獲得經濟益處,就覺得“吃虧”、“不合算”,從而產生了今後出事恐怕也輪不著自己的僥倖心理,因而不再續保。而保險恰恰是承保那萬一發生的災害事故的,這萬分之一的風險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損失,千萬大意不得。

​四忌獲利心理。客觀地看,如今在機動車保險中私家車數量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值得關注的是,一些私家車主由於是自費投保,被保險車輛也屬於自家財產,因而挖空心思地把所有的車輛損失都轉移到保險公司,希望能得到保險賠償,個人從中獲利。可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一是保險條款清晰地界定了責任範圍和除外責任,只有符合條件的才能辦理賠償,否則就只能自己承擔;二是獲得保賠償要由被保險人提供真實事故原因、損失清單、現場證據和有關部門的證明等,事故的第一現場要有保險專業人員查勘,保險公司內部有一整套接報案、立案、查勘、定損、審核、複核、核賠的科學程序,形成了辨別賠案真偽的科學體系,想矇混過關絕非易事。

​五忌騙保心理。投保後最大利益就是使自己產生一種安全感,將日後災害事故造成的損失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從而解除自身的後顧之憂,但決不是投保就可以產生高於保費數百倍的利益,畢竟不發生災害事故才是投保人的共同心願。但有個別人投保就為了想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賠款,為此甚至不惜弄虛作假,鋌而走險,騙取賠款,結果不僅得不到賠款,反而觸犯法律受到相應制裁,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六忌只圖便宜,而不考慮責任。俗話說:“一分錢一分貨”,保險也如此,不能光看買“一份”保險花多少錢,而要搞清這“一份”的保險金額是多少,保障範圍有多大,要全方位的考慮保險責任。

  七忌考慮人情,而忽視保障。保險是一種特殊商品。一件衣服或一套傢俱買來了,如不喜歡可以不穿不用也可以送人;而保險不能轉送。有些人買保險,是因營銷員是熟人或親友,本不想買,但出於情面,硬著頭皮買下;或是不看條款,光聽介紹,盲目輕信,買後才發現並不合適,結果是不退難受,退了經濟受損也難受,出了險更難受。

​八忌挑選險種一時衝動。壽險種類很多,應選擇自己最需要的。比如同是養老保險,有的是在交費時就確定領取年齡,有的是在領養老金才確定。有的是月領取,有的是年領取,有的是一次性領取,有的是定額領取,有的是增額領取。同是防重大疾病保險,有的觀察期是180天,有的是一年,有的是三年;如果僅憑一時衝動投保,往往不能稱心如意。

  九忌草率輕信,輕率交費。不管是營銷員登門拜訪,還是街頭諮詢,您首先應弄清真實合法身份。按有關規定,保險營銷員要持證上崗,必須先出示中國人民銀行印製核發的《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書》和保險公司頒發的工作證,否則免談。

對於出差如何買保險,這裡給出幾點建議:

  購買的保險期限都不應少於出遊或出差天數。而如果是經常出差或者出行次數比較頻繁的人,則可以適當選擇一年期意外險,這樣就不必多次重複購買。

  選擇的保險產品保障額度不應低於自己所承擔的風險缺口,且必須與自身經濟實力相符。有的遊客假期之中安排的景點較多,需要頻繁換乘交通工具,則完全可以專門購買一份交通工具保險。

  不同保險產品的保障責任也不盡相同。一般意外傷害保險僅承擔因意外傷害導致的身故、殘疾責任(部分產品含有燒燙傷責任)。為了減輕出險可能給自己和家庭帶來的經濟壓力,使自己所承擔的風險儘量降低,出行的時候選擇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意外傷害住院津貼保險或醫療救援與服務也是很有必要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