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區分觀察性研究的三大類型!?

質量高的臨床問題研究,關鍵在於臨床研究設計,而好的設計應儘量避免各類偏倚產生,從而保證研究接近臨床真實場景。前期,我們已介紹觀察性研究的三大類型,即橫斷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病例-對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隊列研究(cohortstudy),針對不同的臨床問題,實驗設計方案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文章證據等級的高低,為了更好的選擇合適的研究方案,那麼,本期我們對這三種研究做一下對比分析。

首先,從上面時間方向示意圖可見,橫斷面研究並不考慮暴露和結局的發生時間的先後,也無法考究暴露和結局之間的因果聯繫,具有現況性;病例-對照研究是從現在是否患有疾病出發,回溯過去可能的原因,具有回顧性(由果到因);隊列研究根據研究對象進入隊列時間及終止觀察的時間不同,具有前瞻性(由因到果)和回顧性(由果到因)。

其次,我們對三種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分組、觀察指標、論證強度、應用等方面也做了比較,詳見下表。

注意:

1.按照提供證據的等級: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橫斷面研究。

1)病例-對照研究一般選擇新發病例;

2)橫斷面是某一個時期的所有病例的“普查”,既有新發、也有現患病例。

2.研究設計不同:

1)橫斷面研究選擇一個特定人群,於某一時期在這個人群中就某個疾病做普查或者部分調查(如抽樣調查)並獲取一些因素的信息,最終得出一個患病率(一般是現患率而不是發病率);

2)病例-對照研究選擇病例(一般是新發病例),併為病例選擇“適宜”的對照(對照要來自產生病例源人群的非病人,具有可比性),看暴露的比例在病例組組和對照組的比值(OR)以此來判斷暴露對疾病的影響;

3)隊列研究選擇一個特定人群所需研究對象,根據暴露情況進行分組,觀察隨訪一段時間,評價和檢驗危險因素與結局的關係。

3.樣本量與完成時間:

1)病例-對照研究需要觀察的人數較少,調查完成後現場工作也就完成了,不需隨訪;

2)隊列研究觀察人數較多,需要隨訪,耗時較長;

因此,病例-對照研究比隊列研究經濟得多。儘管隊列研究有很多優點,但由於所需樣本量多,因此,在癌症(屬於罕見病,發病率一般在十萬分之幾至萬分之幾)流行病學的病因研究中迄今仍主要採用病例-對照法。

4.各研究的優點及侷限性在LinkLab 10月21日、10月22日和10月23日三期已做介紹,大家可以再去回顧下。

總結一下

根據三種方法的優缺點,一般把橫斷面研究做患病率調查,作為一個提示性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用於篩選可疑病因,建立假設,作為病因研究的第一階段,而把隊列研究用於檢驗假設,作為第二階段。新趨勢主張在隊列研究中嵌進一個病例-對照研究,以兼取兩者之長,但實際上需要很大的規模,難以做到。一般來說,選擇證據等級越高的實驗設計方案,發表高分雜誌的可能性越大!

預告

不同的臨床研究設計方案都有對應的書寫規範,前期,我們已介紹完RCT的Consort報告規範(LinkLab10月14日和10月15日兩期),那如何報告觀察性研究呢?下一期,我們將做具體介紹……

原作者: LinkLab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