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嬰幼兒疝氣一般指腹股溝疝,俗稱“小腸串氣”;也稱“先天性疝”。是由於鞘突未閉和腹膜相通,當負壓增大使內臟器通過腹股溝的內環,沿著腹股溝管斜行而自其外環突出的疝,為一種嬰兒常見的先天性疾病。通常在患兒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脣,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者會腹痛,噁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該病多發生在2歲以內嬰幼兒。做B超就可以確診。

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工具/原料

灸用艾條

方法/步驟

取大敦、三陰交、築賓、關元、神闕。

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嬰幼兒疝氣試試艾條溫和灸法

患兒由家長抱好,術者一手如持筆寫字狀拿如同香菸粗細的小艾條使艾條與穴位局部皮膚成45度角,將艾條點燃端分別對準大敦、三陰交、築賓、關元、神闕穴處採用艾條溫和灸各5分鐘(由於小孩肌膚嬌嫩、對溫度程度敘述能力有限,故在施灸時術者應將一手指放於穴位旁約1.5釐米處測溫和灸溫度,以溫熱但不灼燙為原則)。

關元、神闕兩穴每次施術必選;大敦、三陰交、築賓每次只取一側左右兩側交替施灸。

隔日一次,10次一療程。

注意事項

施灸時注意不要燙傷;

疝氣嚴重者應該考慮手術。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