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象父親一樣嚴而有度的老師,代表人物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樂老師。 官方網站劇情介紹: 一個泛黃的日記本,讓聞名全球的指揮家,喚醒兒時的點點滴滴…
那年夏天,馬修老師踏進鳥不生蛋輔育院,任務是輔導一群無可救藥的孩子,這間輔導院的院長是「鐵的紀律」的擁護者,校規嚴厲連馬修都嚇倒。平常學校內沒啥娛樂,新老師自然成為課外活動的目標物。無意間,馬修老師發現作了這一群孩子有這唱歌的潛能,便突發奇想,想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人物─組建合唱團…,但受到鐵血校長的阻撓,他真的能成功嗎?
1位好老師,勝過100個好警察!正因他們的不放棄,挖出叛逆外表下的善良和潛力,小天使才能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即使沒有父母,擁有馬修這般讓人感念一輩子的老師,誰說問題孩子沒有希望?老師馬修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有來低收入家庭的、有過度頑劣被趕出來,還有雙親戰死沙場的孤兒。而輔育院院長崇尚「鐵的紀律,凡調皮搗蛋者,皆關禁閉,校園儼然成為地獄。菜鳥老師雖然常被整得團團轉,但仍然選擇背叛院長,硬要將學生組建一個合唱團。夏天過了,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並擁有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
二是象父母一樣慈愛的老師。代表人物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中的老師。 劇情介紹
沙皇統治時期,在聖彼得堡一箇中學的畢業典禮中,馬爾狄諾夫見到了他妹妹的同學——瓦爾娃娜,知道了瓦爾娃娜決心要到苦寒的西伯利亞,去做一個鄉村教師,他佩服她的偉大志願。夜晚,在彼得堡的河邊,他們談了很長時間,相互鼓勵一面工作,一面等待美好的愛情。分別以前,他倆準備舉行婚禮了。突然,傳來了馬爾狄諾夫被捕的消息。 瓦爾娃娜萬分悲痛,但是她仍舊本著自己的理想到西伯利亞去了。該村的一些落後農民的性格是保守的。他們不懂文化,只愛金子,瓦爾娃娜初到這樣環境,樣樣都感到生疏。
學校開始上課了,瓦爾娃娜耐心的開始了她的事業。一天,一個學生家裡的破舊茅房被風雨吹塌了,壓死了小孩子和相依為命的牲口,伐爾娃娜對這遭遇很是同情,就想設法為這個不幸的農民重新蓋一所房子。晚上她在富人宴會的地方,親眼看到,那些無聊的富人們,在比賽燒鈔票,她說明要替學生家裡修蓋房屋的來意,當眾捐出了她全部血汗薪金,這種慷慨行為刺激了富人們,使他們好勝地把錢像玩物一樣地丟出來。於是瓦爾娃娜,替窮人修房子的願望實現了,從此以後,村裡的人們漸漸對她敬愛起來,把她當自己人一樣看待,她也更全心全意教育著孩子們。
伐爾娃娜的學生普羅夫畢業了。她送他到城裡的中學去考試。普羅夫很有天才,功課很好,就因為他父親是礦工,貴族學校不收他讀書,孩子不懂是什麼道理,傷心極了。伐爾娃娜安慰了普羅夫,告訴他,終有一天一定能進入為他們而辦的學校的。
過了三年,伐爾娃娜仍舊堅持著自己的工作。一天她正在教課,放逐了三年的馬爾狄諾夫突然回來看她了。就在這個村子裡兩人舉行了婚禮。到了第二天清早,沙皇的警察追來了,馬爾狄諾夫不幸又被捉去了。
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爆發了。沙皇強迫人民到前線去流血,伐爾娃娜看到村中寡婦孤兒的痛苦生活,非常痛恨反動的戰爭。
一天,正在教課的時候,下課鈴突然地響起來。校工跑進來大聲喊叫:“一切都改變了!沙皇倒了!大革命了!”沙特那村的農民們翻了身,伐爾娃娜的學生組織了少年先鋒隊。馬爾狄諾夫趕來和瓦爾娃娜相會,晚上他告訴瓦爾娃娜關於革命的真理,要瓦娃爾娜在農民中間宣傳列寧的偉大。天亮以後,他又匆匆的趕到莫斯科去,參加列寧組織的無產階級的十月革命。
瓦爾娃娜的學生組織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在列寧的“學習,學習,再學習”的指示下,普羅夫和許多同學都紛紛去讀書。伐爾娃娜在送學生升學的歸途中,一輛馬車很快的跑來,車裡是馬爾狄諾夫,他在革命戰爭中,受了重傷,他是共產黨黨員,他已經完成了他的革命任務,和瓦爾娃娜見面以後,他便死去了。
瓦爾娃娜的中年時代,堅定地繼承著馬爾狄諾夫的道路,勇敢的前進,配合著蘇維埃政府的政策,通過了學生在村中宣傳農業集體化的思想。但村中的富農們,頑固的不肯放棄自己的私有土地,他們憎恨瓦爾娃娜,陰謀在一個大風雨的夜裡,暗殺瓦爾娃娜和燒燬學校。瓦爾娃娜因為得到學生的報告和村裡人的幫助逃過了暗算。幾年之後,農業集體化完成了。
村裡已經成為繁盛的市鎮,建立起近代化的學校,伐爾娃娜最初教育出來的孩子,現在已做了教師,科學家,工程師了。這時,瓦爾娃娜在教育崗位上更努力的工作著。她獲得了光榮的列寧勳章。
一九四一年,希特勒法西斯進犯蘇聯,伐爾娃娜鼓勵她的學生,勇敢地參加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之日,學校裡舉行了盛大的校友會,瓦爾娃娜的學生都佩掛著勳章成了英雄,從柏林,維也納,威尼斯,烏拉爾到來了。
大家歌舞狂歡,頭髮斑白的瓦爾娃娜看著學生們,不斷的微笑著。
三是實習老師。代表人物日本電影《麻辣教師》。
從小就是不用功讀書只知道和老師作對,在一所三流大學鬼混了足足七年才畢業,當過飛車黨老大的鬼冢英吉,最大的願望卻是成為一名高中教師!
在武藏聖林高中教訓了喜歡罵人垃圾的訓導主任內山田,鬼冢得到理事長的賞識如願成為一名教師,認為如果讓他來當老師,說不定可以扭轉學校越來越腐敗的現象,創造一番新景象。
在辦公室裡,鬼冢邂逅了冬月老師——一個討厭當老師希望做空姐,有些愛慕虛榮的美麗女教師,她總是被同行們差遣做事,雖然為此憤憤不平,卻從來只是心裡發牢騷不敢嘴上說出來。訓導主任內山田一心想坐上校長的位置,因被鬼冢打過一起耿耿於懷,不斷找藉口希望趕走鬼冢。
理事長委任鬼冢擔任問題班級2年級4班班主任。這個班級是一個以母親是傳媒人士併兼任學校家長會長的相澤雅為首,專門和老師做對的班級。於是鬼冢運用自己的熱誠和總是出人意料的言行,最終感動了全校師生。
四是具有寬容精神的老師,代表人物《音樂之聲》中的家庭教師。
瑪麗婭在薩爾茨堡一座嚴格的修道院作實習修女。她喜愛威嚴的阿爾卑斯山脈,經常在山上遠足而忘記修道院的任務。修道院的主持很有智慧,認為瑪麗婭也許更適合外界的生活,所以決定派她到特拉普家作7個孩子的家庭女教師。到了特拉普家後,瑪麗婭對男爵按照嚴格的軍規來管教他的孩子們感到驚訝。男爵是一個貴族鰥夫,也是海軍上校。她得知孩子們曾經趕走過許多前任家庭教師後,採取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不是教育他們,而是把音樂帶進他們的生活,教他們如何唱歌跳舞、玩耍嘻戲,而且贏得了孩子們的愛。孩子們為他們的父親表演木偶劇是瑪麗婭和男爵之間萌發愛情的第一步。僅僅幾天以後,男爵把斯洛德(Schroeder)男爵夫人作為他的未婚妻介紹給孩子們。舞會上,男爵和瑪麗婭給觀眾表演民族舞蹈,在他們一起跳舞時,發現了彼此的情感。斯洛德男爵夫人鼓勵瑪麗婭立即離開特拉普家。於是她回到了修道院。孩子們很快發現瑪麗婭失蹤了,他們想盡辦法讓她回來,此時男爵正在準備和斯洛德男爵夫人結婚。瑪麗婭回到修道院後,對主持傾訴了自己對男爵的愛情,主持則鼓勵她對自己的愛情要
<征服每座山>
。她匆忙趕回男爵家,發現男爵正在準備婚禮。男爵夫人意識到男爵和瑪麗婭之間真正的愛情後,離開了男爵。最終瑪麗婭在她想成為修女的修道院和她所愛的人舉行了婚禮。命運打擊。當他們度蜜月回家時,納粹佔領了奧地利。男爵不想為納粹的海軍服務,找機會逃跑:全家人蔘加在薩爾茨堡節日劇院裡舉行的合唱節。就在這兒男爵演唱了雪絨花,為他摯愛的祖國獻歌,而幾小時之後他們就要永遠離開這兒了。特拉普一家藏在修道院墓地裡以躲避搜捕,最後戲劇性地逃跑了。
影片最後的鏡頭是特拉普一家爬上阿爾卑斯山,到達瑞士,曙光象徵著他們新生活的開始。
征服每座山>
五是帥哥老師,代表人物《十八歲的天空》中的年輕老師。 六是美女老師,代表人物《蒙娜麗莎的微笑》裡的老師。
1953年的美國,時代正處於轉變之中,婦女解放運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畢業於風氣開放的伯克利大學的凱瑟琳·安·威利斯前往著名的衛斯理女子學校教授藝術史。第一堂課上她的學生就給了她當頭一棒。她所帶來的繪畫幻燈被學生們如數家珍。良好的藝術基礎和家庭教育使學生們對這位老師幾乎瞧不上眼。凱瑟琳在第二堂課上才予以反擊。她拿出了許多另類的藝術品,許多課本上沒有介紹的作品讓同學們瞠目結舌。這可能是凱瑟琳被稱之為“標新立異”的開始。
七是幽默風趣的老師,代表人物是日本電影《死亡詩社》。
1959年,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它凝重的風格受到了當時人們的尊敬。在那裡,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僅單調而且束縛了思想。然而這一切在一個新教師的手中發生了改變。JohnKeating反傳統的教育方法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在他的課堂裡,他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在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漸漸地,一些人接受了他,開始勇敢地面對每一天,把握他們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這時發生了……
這部影片是Peter Weir的上乘之作,曾得到四項學院獎的題名,並且贏得了最佳電影原創劇本獎。另外,羅賓·威廉姆斯的出色演技,也為本片增色不少。
八是有愛心的老師,代表人物是《燭光裡的老師》。
上海市邊緣棚戶區的潘家弄小學教師、體弱多病的王雙鈴又接了一個亂班。當她走進教室時,調皮搗蛋、缺乏紀律的學生在教室裡鬧成了一鍋粥。王雙鈴憑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很快贏得了孩子們的好感,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班裡頗具“挑戰”氣魄的路明顯然是男孩中的“領袖人物”,他在父親的指導下進行著艱苦的足球訓練;李小朋出身在富有但缺少文化教養的家庭,已經沾染上不良習氣;周麗萍的父親拋棄了妻女。她承擔了幾乎所有的家務,因此上課總遲到,經常被同學嘲笑。王雙鈴生日那天,她家訪回家時,丈夫大劉正燃起蠟燭等待著,他一直在為妻子的健康擔心,燭光下。夫婦兩人默默相對。小朋的父母因進行非法活動被逮捕,小朋逃學在外被壞人利用,王雙鈴把小朋帶回了家裡住,大劉默默地接受了。路明的腿被進出學校的卡車軋斷,他的母親找到王雙鈴家哭罵,大劉為此對妻子發了一通火,王雙鈴獨自在路明昔日練球的立交橋下哭泣。麗萍不堪忍受母親打罵,離家出走,王雙鈴頂風冒雨,在深夜找回了麗萍,麗萍母親深受感動。小朋私自拿走王雙鈴家50多塊錢,被大劉斥責,小朋憤然離去,王雙鈴追趕時心臟病發入院。王雙鈴的愛心深深感動了孩子們,全班的面貌大有改變,她帶著同學們去郊遊看海,為了不使腿傷未愈的路明掉隊,王雙鈴揹他爬山,過度的勞累使她再次發病,靠在山石上,她永遠閉上了雙眼。孩子們滿懷悲痛,自發地在班裡舉行了追悼會。在王老師生前最喜歡的燭光裡,孩子們彷彿再一次看到了老師那親切的微笑。
九是以身作則,說到做到的老師,代表人物是《一個都不能少》裡的魏敏芝。 十是有真才實學的老師,代表人物是《大宅門》裡的老師。 選自劉良華《教師成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