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如何學好英語??

一、迴歸英語的本源我當初是從初中開始接觸英語的,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現在的小朋友,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了。而眾多朋友,想必大多數也是很早就接觸英語,但卻一直學不好,很是苦惱。因此,這也催生了英語培訓市場的壯大發展(這是好事情),以及諸多英語學習方法的誕生。但是,很多方法,都是僅對創始人有效。也就是說,很多方法都是基於個人體驗的。英語學習圈子裡,最常見的現象是:A君用了B方法,3個月英語突飛猛進,推薦給C君,但C君對該方法根本無法堅持下去。因此,A君得出結論:不是我的方法不好,是你自己沒有堅持。這樣說當然是對的,但這只是方法論。方法永遠是為目的服務的,而要討論學習英語的目的,我們必須追本溯源。首先,我們從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開始:英語是什麼?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是溝通工具,是生活的必需品。語言有明顯的地域性。如果覺得以上說法過於晦澀,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英語是地球村中的一種方言。很多人學習英語之所以陷入誤區,原因就在於此。他們不是把英語當成一種“方言”來學習,而是當成一種“知識”來學習。學習一門知識,我們需要理論體系,需要方法論,需要系統的實踐。這兩者的學習目的截然不同,因此所需要的方法也完全不同。我們之所以學的那麼辛苦,究其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抓住英語的本質:英語是“語言”而非“知識”。

方法/步驟

一、迴歸英語的本源。

我當初是從初中開始接觸英語的,第一次考試不及格。現在的小朋友,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英語了。而眾多朋友,想必大多數也是很早就接觸英語,但卻一直學不好,很是苦惱。因此,這也催生了英語培訓市場的壯大發展(這是好事情),以及諸多英語學習方法的誕生。

但是,很多方法,都是僅對創始人有效。也就是說,很多方法都是基於個人體驗的。英語學習圈子裡,最常見的現象是:A君用了B方法,3個月英語突飛猛進,推薦給C君,但C君對該方法根本無法堅持下去。因此,A君得出結論:不是我的方法不好,是你自己沒有堅持。這樣說當然是對的,但這只是方法論。方法永遠是為目的服務的,而要討論學習英語的目的,我們必須追本溯源。首先,我們從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開始:英語是什麼?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是溝通工具,是生活的必需品。語言有明顯的地域性。如果覺得以上說法過於晦澀,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英語是地球村中的一種方言。很多人學習英語之所以陷入誤區,原因就在於此。他們不是把英語當成一種“方言”來學習,而是當成一種“知識”來學習。學習一門知識,我們需要理論體系,需要方法論,需要系統的實踐。這兩者的學習目的截然不同,因此所需要的方法也完全不同。我們之所以學的那麼辛苦,究其原因,在於我們沒有抓住英語的本質:英語是“語言”而非“知識”。

二、需求決定論關於英語學習有諸多理論。如果把英語比作“方言”,讓我們先看幾個方言學習的假設:如果讓在北京生活,或許只是偶爾去幾趟廣州的人去學習粵語,有多少人能夠學好?這是需求論。如果在北京生活的某青年,出於對《光輝歲月》的熱愛,毅然產生了對粵語的興趣,那是興趣論。如果在北京生活的某青年,和“大學”談了戀愛,得知畢業必須通過粵語四級考試,那麼他肯定會暗下決心,頭懸梁錐刺股也要學好英語。這是考試論。在北京生活的任何青年,如果通過xxx方法,都可以在3個月內完全掌握粵語!這是方法論。我是堅決的需求論者,我不排斥興趣論。因此,我主張的是“需求+興趣”。不幸的是,對於大多學生黨來說,從開始學習英語的第一天開始,就被灌輸了“考試+方法”。這樣的情況下,自然能夠學好英語的人寥寥無幾。因此,在開始英語學習之前,要問自己:我學習英語是為了什麼?學好英語對我有什麼好處?不是泛泛而談的好處,而是要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能讓自己怦然心動的好處。有了需求,再想辦法讓學習充滿樂趣,這才是真正適合所有人的學習套路。尤其是對於成人而言,如果對自己的需求很模糊,那麼你會發現,報了N多的培訓班,下了N多次決心,最終還是英語學不好。如果老闆說:XXX,給你三個月,如果你的口語能達到熟練與老外溝通的水平,給你加薪30%。相信百分之百的人都能達到這一目標。為什麼?因為在這個案例中,需求很明確,利益也很明確!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不會去深入思考需求和利益的問題。我們只有一個大概模糊的想法,各種培訓機構只知道毫無責任的放大你的需求,而不會去關注你的真正需求與收益。對於學生而言,老師更多關心考試成績,而不去關心你學習的每個單詞、每個句子,在你的生活中能否用得上。這種情形下,能有多少學生可以保持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三、致學生實際上,在應試環境中,我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都會在潛意識裡抗拒,因為我們會本能的判斷出,我們所學的東西,對於我們目前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幫助。對於將來,可能會有幫助,但是,對將來有幫助的技能很多,為什麼非要吊死在英語這棵樹上?再加上各種考試,更加深了很多人對於英語的抵抗。很多人將此歸咎於方法不正確,因此學不好。殊不知,個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們就必須認識到,英語這門“方言”,無論是在將來,還是在現在,對我們都是非常有用的。如果你覺得學的單詞句子根本用不上,那說明:1. 你的學習材料選擇有問題;或者2. 你在學習的時候,是在學習知識,而不是在學習“方言”。無論是新概念,還是學校教材,還是各種視頻、音頻,都可以歸結為學習材料。作為學生,沒有自主選擇學習材料的權力。至少教材是沒法選的。因此,下面我會用實際的學習案例,來講解學習知識和學習方言的區別。

四、致學生-續

讓我們以《呼嘯山莊》第1章中的一句話為例:My dear mother used to say I should never have a comfortable home.傳統的課堂學習是這樣的:首先,單詞/短語講解與辨析:1. used to 曾經,後面跟動詞原型(與be used to doing 不同)... ...(used to和be used to的區別;used to和一般過去式的區別等等)2. comfortable:舒服的,舒適的。源自名詞comfort舒適,舒服。... ...(comfortable和comfort的例子;詞的前綴/後綴;英語構詞法等等)接下來,是對這句話的翻譯:我母親曾經說過,我永遠都不應該擁有一個舒適的家。因此,傳統的學習,是先分解,後整合的。而實際上,語言的學習應該恰恰相反:先整合,後分解。因此,下面我會用實際的學習案例,來講解學習知識和學習方言的區別。

同樣一句話,如果我們以學習“方言”的方式來學習,則是這樣的:首先,閱讀幾遍,確定自己是否理解。(以“整合”的方式,來學習整個句子,而非某個單詞。)My dear mother used to say I should never have a comfortable home.理解之後,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句話對我是否有用?“有用”的判斷標準: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可能會說這句話?或者和這句話相似的話?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生活中,有類似的場景,可能會用到這樣的句子結構,那麼我們下面要做的就是:把這句話背下來,牢牢記住。如果我們記住了“ My dear mother used to say I should never have a comfortable home.”,那麼在碰到某些場景的時候,我們自然就脫口而出了:例如,如果你現在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你的中學老師曾經說,你是班上最天才的學生。這時候,你就可以說:My middle school teacher used to say I was the most gifted student in my class.這兩句話結構完全相同,不同的是,我們替換了一些內容而已。就像老外學漢語,學會了“我吃過早飯了。”,那麼自然就會說“我吃過中飯了”。記住一句話,永遠比記住一個單詞要容易的多,而且更難忘記。原因很簡單:一句話代表了一個語言的場景。只要記住這個場景,具體的語言就不是問題。這樣做,我們是在學習一種方言。我們不是在學習知識,而是在學習語言的實際應用。我們要去思考所學內容在實際生活中的用處。如果覺得沒有用處,直接拋棄。

五、致學生-小結

以上所說的,概括成一句話就是:把英語和你的日常生活關聯起來。一種語言,如果不能和生活關聯,是永遠都學不好的。作為學生,英語學習要做到:1. 有明確的需求和目標。例如:我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英語麼?還是為了以後出國留學?出國旅遊?工作中能夠從容應對國際化環境?無論你是在讀初中、高中還是大學,這些問題你都必須要考慮清楚。有明確的需求和目標,並且要時刻提醒自己。這是你學好英語的基礎。2. 在碰到英語的任何場合,都要將其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例如:如果你們數學老師是個胖子,當你背ponderous這個單詞的時候,就要聯想到My math teacher is ponderous!如果你剛好是個瘦子,碰到skinny,你就要聯想到I am so skinny. I need to eat more!(減肥也要吃飽了才有力氣不是麼)當然,我是不提倡死背誦單詞的。以上僅為舉例,各位可以舉一反三。3.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材料。不同人有不同的興趣領域。有的人喜歡音樂,有的人喜歡體育,有些人喜歡軍事。因此,並非所有人都可以抱著世界名著讀的津津有味。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然後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增長知識。瞧,我們又回到了原點:英語是什麼?英語是地球村的一種“方言”,通過它,我們可以瞭解另一種文化,瞭解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六、語法的前世今生中國人學英語,始終繞不開“語法”這道坎。大多數學習者最困惑的問題就是:語法是否有用?我要怎麼學習語法?為什麼語法有些地方解釋不清楚?為什麼不同語法書,可能會有不同的說法?要了解語法究竟是否有用,我們就必須瞭解語法的前世今生。(以下內容未經嚴格考證,請實證派繞道)最早我們的祖先還是原始人,還沒有完善的語言體系,只能使用簡單的音節、符號等,表達一些重要的意思。原因?不僅僅是智力和社會發展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那個時候生存是人類最大的需求,因此,語言只要能滿足這些需求就足夠了。所以,這個時期人類的語言處於萌芽狀態。當然,大家都可以想想得到,這個階段是沒有“語法”這個概念的。到了後來,隨著社會生產力(social productivity)的進步,人類文明逐步演進,開始有了系統的語言標註系統(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等)。這個階段,人類的語言日益豐富,社會秩序和規則也日益複雜,因此語言承擔的責任更加重大,所能表達的意思也更加複雜,語言在不斷成長中。這個階段,語言體系還遠未到成熟的地步。人類進入奴隸社會,應該是語言發展的一次飛躍。人類社會體系基本成型(雖然後來還在不斷進化),各文明開始沿著自己的軌道逐步前進,演變出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這個時候,語言臻於成熟。物質文明的發達,導致了人們對各項研究的熱忱。西方的現代科學,應該就是在這個階段啟蒙的,有興趣的可以研究西方哲學史,應該就可以瞭解。也是在這個階段,日子過的有些無聊的人們當中,有一些人注意到了語言,並對其進行研究。他們很發現,語言是有特定規律的!這些規律,就是語法的雛形。再往後的情況,其實就不用細說了。研究一旦有了開頭,就無法停止。我們今天看到的各種語言的各種語法書和語法規則,都是歸納總結的產物。

七、語法如何學習

因此,語法是按照“歸納法”總結出來的。請牢記這一點!歸納法的原理,是從無限的現象中總結規律。但是,語言現象是無法窮盡、且不斷變化的。因此,任何語法書都不可能完全歸納所有語言現象。很多時候,語法學者是語言進步的阻力。他們過分重視語法規則,而忽略了語言前進的時候,很多時候是需要打破規則的。對於語法,我的觀點是:語法學者總結出來的一些規則,對於ESL學習者,是很有用的。但記住,語法規則必須與具體的句子相關聯!而這些句子,則必須與你的生活相關聯!最好的結果是,你記住了語法規則下的句子,並能夠靈活運用。而忘記了這些規則。

八、 背單詞的夢魘所有學習英語的中國人,都有痛苦的背單詞經歷。背單詞有沒有用?我不會危言聳聽告訴你:壓根沒用。因為如果你有毅力,方法得當,並且真的是有一定興趣(或者的確需要短時間內增加詞彙量),那麼背單詞是有用的。有時候,臨時抱佛腳也需要我們背單詞(考雅思託福也需要背單詞,老外可是認可這個成績的)。但是,如果一談到學習英語,就想到背單詞,那就是觀念上的絕對錯誤了。語言學習的最小單位,應該是句子,而非單詞。(請各位務必記住這句話!)我們學習語言,是為了生活中能夠用得上。而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所有的溝通交流,最小單位都是句子,而非單詞。因此,即便你背再多的單詞,如果你腦子中沒有句子模板,你會發現自己還是不敢開口。因此,如果真的要學英語,那就從句子開始吧。當你知道一句話是什麼意思,知道在什麼場合說這句話之後,再去研究裡面單詞的用法、詞性辨析、句子結構等等。當然,有些句子對著語法書可能也解釋不清楚,那麼很簡單,記住這句話,不要去糾結語法。因為如我上面所說,所有的語法規則都是歸納的,而這種歸納是不完全的。我們是學習語言,不是研究語法。我只要知道這麼說是對的就OK了。

九、 成人英語學習:我們必須更加功利成人的英語學習,和學生有幾點最大的不同:缺乏職業規劃,很多人比學生更沒有目標感:學生至少還有考試這個強制的目標。時間零碎,經常被瑣事打斷。學習更需要很快有使用效果。對於已經畢業的,正在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的人來說,英語就是純粹的工具。換句話說,你的英語想學多好,想側重於聽說讀寫的哪個方面,完全取決於你的工作要求。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與外籍進行書面溝通,那麼你要加強的就是寫作。如果你的工作要天天和老外一起blablabla....那麼,趕緊加強自己的口語吧。此外,和學生不同的是,與你溝通的老外,大多數是不會在乎你的語法好壞,你發音是不是準確的。他們只在乎兩點:他們說的你能不能懂;你表達的他們能不能懂。插一句閒聊的話。跟一個Pakistan的老外聊天,他說:你們中國人說的英語,太追求純正的口音了。像我們這樣,要有自己的口音才好。對於這個觀點,大家見仁見智。但有一點大家是必須承認的:我們都會嘲笑印度人的英語口音,但他們英語表達能力,的確比我們強很多。有很多人會嘲笑印度人蹩腳的英語發音,但是,我們在嘲笑他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他們可以安然自若的說這麼蹩腳的英語?而且和英美人士溝通沒有問題?原因很簡單,何故?他們專注的是表達的內容,而不是所謂的純正美音或者英音。

十、 成人英語學習:我們必須更加功利(續)

因此,對於這些人來說,英語學習之前必須搞清楚的問題包括:1. 我的工作/生活中哪些場景需要用到英語?2. 這些場景中,我需要掌握的具體內容有哪些?(因為是和工作/生活具體相關的,因此自己至少要有一個大概的概念。)3. 我需要側重於聽說讀寫的哪個方面?4. 是否有一些專業詞彙需要掌握?這幾個問題自己必須清楚。之後,就是學習材料的選擇,以及學習計劃的制定了。如果周圍有英語較好的朋友,可以幫忙;或者自己請英語家教,為自己度身定製一個學習計劃並提供輔導;或者自己如果有一定基礎,可以自己定一個合理的計劃。無論何種情況,這樣的效果,都比去培訓機構花幾萬塊錢要好的多。我之前所在的公司,有一個同事,要去國際會議做技術方面的宣講,但是英語根本開不了口。針對他的需求,每天2個小時,突擊培訓了兩週,就能夠很熟練的進行技術宣講了。因此,需求+方法,才是成人正確的語言學習之道。

注意事項

本經驗不排斥任何現有英語學習方法。但主張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追求別人所謂的好方法。

語言學習必須與實際應用相關聯。否則不如不學。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