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吃一塹長一智:[2]我還是原來的我!?

不管得什麼病,得病的人總是會說:“和以前不一樣了。”

然而 , 社交恐懼症到底是不是 病? 我覺得不是

當然,這裡又牽涉出了思覺失調的問題

思覺失調 的英文為‘ early psychosis ’—— 早期的神經病 。這個名詞近些年來流行於香港,在口頭上也常常是貶義的。

部分思覺失調的人,是不承認自己的精神有問題的。就像是喝醉的人,說自己沒醉一般。

根據我自己的經歷,我覺得我有一個非常妙的方法,可以解決一些心理問題——去變得“和以前一樣”。

社交恐懼.吃一塹長一智:[2]我還是原來的我!

工具/原料

求穩!大多數人是急死的,還有部分人強制自己卻以失敗告終。

學會犒勞自己!

學會感恩!

方法/步驟

首先來看看,社交恐懼症的生理性原因

據科學研究表明:社交恐懼症是因為人體內一種叫做“5-羥色胺”的化學物質失調所致。

我想‘5-羥色胺’也不是它自己失調的,肯定是某些事情導致的心情、心理而引發其失調的。就好比女人月經,而招致貧血;或者說狂哭一天,人體內的水分、鹽分大量失調。

社交恐懼症真的是一種病嗎?不管上述是不是歪論,但作為一個曾經被社交恐懼影響的我,我更希望它被認為是一種性格的問題。

有人會說,社交恐懼症之所以被稱之為病,是因為它影響到了生活。可那些性格不好的人,生活一樣是亂七八糟。

不得不提及思覺失調思覺失調症。當然,筆者我本人沒有得過思覺失調和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常伴有思想及語言紊亂、妄想、和幻覺。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這個英文在2014年之前被翻譯為精神分裂症。

我感覺現在這兩個名字很文藝,據說改名字是為了改變人們對精神病的看法。

但不得不說,思覺失調症嚴重者,可能會導致傷人和自毀。

可見,社交恐懼症相對而言好了很多。不見得一個社交都恐懼的人,去參加黑社會砍人。

所以說,任何事情都有輕重,任何事情都有解決之道。

還有一個事實也夠證明,社交恐懼症大部分和性格相關——社交恐懼症多發於亞洲地區,這可能跟我們傳統的交流中,主張謙虛、內斂有關,而歐美則主張自由什麼的。當然,歐美地區也有影響嚴重的病理性精神問題。總而言之,是一個控制度的問題。

社交恐懼.吃一塹長一智:[2]我還是原來的我!

為什麼求穩?如何求穩?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說過,“亂者思理,危者求安。”畢竟柳宗元也是有多年官場經驗的。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鄧小平爺爺的話,“發展才是硬道理”。但同時卻忽視了穩定的重要性

很多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都很急,自己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無盡地疑問,誇大了事實。

有些人知道追女友或交男朋友,需要一個合理的計劃,日益地相處,才能得到 一個值得愛的人

然而,對於治療社交恐懼症為何沒有這樣的覺悟呢

患上社交恐懼症,只能說我們還停留在,某一段往事帶給我們的影響當中

於是,著急的人強制改變自己,最後卻是失敗,不斷陷入死循環。

我們聽聽毛主席的話吧,“不打冒險的戰”!我們再看看歷史的遺留吧,什麼一步登天,什麼人心不足蛇吞象!我們再來研究一下佛教的觀點吧,貪嗔痴謂之三毒,我們已中貪毒,我們又怎能不受傷?

社交恐懼症說白了就是‘害羞到害怕’。我們還是從小事做起,一點點積累自信。比如,打掃敬老院,被老人家稱讚。或看望留守兒童,得到他們真心的笑容。

社交恐懼.吃一塹長一智:[2]我還是原來的我!

得病的人總是會說,“和以前不一樣了。”

我作為一個窮人,到不會去說那樣的話。比如吃東西,假如是我吃饅頭,我手中的饅頭掉在了地上,變髒了。如果是富人的話,肯定是饅頭不要了。我作為一個窮人,必須去撿起來吃下去,因為我沒有其他的東西可以吃。

我想要說的是,掉在地上的饅頭還是饅頭,還是可以來解決我的生存問題。

社交恐懼症患者,往往是一些知識分子,處於小資水平,是完美主義。

所以當世界觀變化的時候,首先總會自暴自棄。

其實,不管任何人,老人或者小孩;不管任何病人,精神上的或心理上的。我們都可以變得和以前一樣。

要做到,並不難。只要拿出當時的主要精神,例如開心,那就單純地開心。又或者想要年輕的感覺,那就單純的表現積極,表現熱情。

咱都這樣了!老了!病了!咱就不談理想,只談追求!

社交恐懼.吃一塹長一智:[2]我還是原來的我!

學會犒勞自己有什麼好處?

如果說接受自己,才可以重新開始。那麼犒勞自己我們才會有持續動力。

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很多人總希望做好萬全準備,然而,我們總髮現還有更多的問題。更好的處理方法是邊做邊準備,這樣連速度也會加快很多。

那麼,我們平常應該這麼想,我們的努力是為了得到某某東西,這樣也更加能鎖定目標。

社交恐懼.吃一塹長一智:[2]我還是原來的我!

注意事項

千萬不能自暴自棄!

生活中也不要太嚴肅,可以培養一個興趣愛好。

社交, 恐懼症, 思覺,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