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半夏的人工栽培?

栽培要點

  水半夏喜溫暖溼潤氣候,喜肥。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水田栽種,不宜在過酸過鹼或冷水田種植。用塊莖繁殖。在11月收穫時,選留小的、無病蟲害的塊莖作種,晾乾表皮後與稍溼潤的細沙混合儲藏待播。翌年3~4月,在苗床上均勻撒播,上覆土l~2cm。每畝用種量500kg左右。培育1個月後,苗高10~15cm,按行株距10cm×5cm扦栽,入土深度1~3cm。定植後保持水深2~3cm;經常拔除雜草,避免草荒;生長期追施肥料5~6次,早期追肥以氮肥為主,後期追肥以磷、鉀肥為主。[2]

  選地整地

  選擇陽光充足,土肥,排灌方便的保水田種植,水田整地方法與水稻秧田相同。旱地栽培採用畦栽,無論在水田或旱地種植,都必須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如人糞尿,廄肥,綠肥和麩肥等[1]

  繁殖方法

  (一)育苗

  在頭年收穫時,選2-3分大小的,無病蟲害的塊莖作種用,選出的種莖待外表稍幹後,放乾燥通風處或與溼潤的細砂混合貯藏。次年3-4月播種,苗圃地整地同大田,在平整的苗床上均勻播下種莖,澆上腐熟稀薄人畜糞尿作種肥,最後復土半寸左右,日平均氣溫在20℃以上時,7-12天幼苗陸續出土,每畝用種量1000-1100斤。育苗期管理:播後畦面保持潮溼不開裂為宜,持幼苗形成2片真葉後,畦面保持水深2-3分,此後,每10天施腐熟人糞尿催苗。

  (二)定植育苗一個多月後,苗高4-5寸時定植。起苗時用鏟從畦面往下5-6分處平鏟,然後逐株取出,或用竹片逐株挖起,去掉過多的泥土,注意勿使苗的塊莖脫落,以免影響成活。定植株行距為2×2寸或2×3寸,秧苗入土澆深度與秧田生長時一致,過深不易返青,過淺易漂浮水田。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