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花的栽培技術?

玫瑰(學名:Rosa rugosa),屬薔薇目,薔薇科落葉灌木,枝杆多針刺,奇數羽狀複葉,小葉5~9片,橢圓形,有邊刺。花瓣倒卵形,重瓣至半重瓣,花有紫紅色、白色,果期8-9月,扁球形。玫瑰原產是中國,在日本Rosa rugosa稱為浜梨,浜茄子,朝鮮稱為해당화海棠花。玫瑰作為農作物時,其花朵主要用於食品及提煉香精玫瑰油,玫瑰油應用於化妝品、食品、精細化工等工業。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將薔薇屬一系列花大豔麗的栽培品種(rose)統稱為玫瑰。

方法/步驟

真正的玫瑰只供食用和提取精油。而切花“玫瑰”並不是真正的玫瑰,而是實為月季。主要採用2種栽培類型:一是剪枝法。該方法修剪技術要求高,成花慢,產量高,商品花比例低。二是壓枝法。對修剪技術要求不高,成花快,產量低,鮮花質量好。以下的栽培技術,既包括真正的玫瑰,也包括月季,但玫瑰比月季更耐寒。

整地做畦

定植前深翻土壤,並用化苦進行土壤消毒,使土肥完全混合。做畦寬12cm,溝寬40cm,畦長5.5~6.0m。土不要打得太細,太細氣性差,導致緩苗慢、後期生長緩慢。溫室南面留50cm左右。

栽植

玫瑰栽植時間沒有嚴格的界限,一年四季均可定植,最佳時間為春秋兩季。定植時每畦栽2行,行距40cm,株距10~12cm,栽培床的兩邊間隔40cm,平均7~8株/m2,保苗6.3萬株/hm2左右。不同品種的栽植密度有所差別。

田間管理

定植緩苗後及時中耕鬆土,並防治紅蜘蛛、蚜蟲、白粉病。當植株長到25cm左右時,開始壓枝,壓枝時間在晴天中午進行,否則易折斷。玫瑰定植後一般需要5年時間,因此施肥要多、重,一般施有機肥60t/hm2左右,磷酸二銨750kg/hm2,過磷酸鈣2250kg/hm2,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栽苗前7d左右澆水,保護床土溼潤。定植後及時澆水,定植水一定要澆足澆透,晴天12~16時,每天灑水1~2次,保持床面溼潤。

澆水追肥要根據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和枝葉的生長狀態進行。在玫瑰的栽培過程中,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就會引起植株正葉脫落。地表見干時應及時澆水,保持地面溼潤。

方法/步驟2

病害防治

白粉病

白粉病多發生於嫩葉,其他老葉、花莖、花托等以至枝條也普遍受感染。受感染時,葉子呈現凸起,凸處顏色變淡有白粉狀物,葉片形成凹凸不平逐漸蜷曲,病菌蔓延,整個葉背蒙上一層灰白色的黴,嚴重時,花蕾、花梗、整個枝杆、葉片全蒙上一層黴,新生芽、葉均蜷曲。

情動妙境

該病多發生於晚秋至早春,在晝夜溫差大、溼度高時候容易發生。於夜間溫度15℃,而且溼度高達90%時,最適於病菌孢子的產生、發芽及感染,白天27℃的高溫而且40%~70%的低溼度下,則是適於孢子的成熟散發,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及早噴藥預防。白粉病是靠空氣流動來傳播孢子。

防治方法

玫瑰定期噴藥,用腈菌唑600倍液、百菌清800倍等藥劑防治。每7~10d噴1次藥,且時常噴水於葉片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發生。儘快的剪去發病枝葉,以減少再傳播的機會。

霜黴病

霜黴病主要危害葉、新梢、莖、花梗和花瓣。先侵染生長點,葉片變為紫色至棕黑色,染病葉片初現不規則小斑,後逐漸枯萎或脫落,病梢乾枯。花、花梗、花瓣染病出現近似的斑點。溼度大時各發病部位均易出現灰白色黴層。乾燥時見不到病原,但溼時長出大量黴層,即病菌孢囊和孢子囊。溫室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若晝夜溫差大,溫室不通風,溼度接近飽和,葉緣吐水或葉面結露,則持續時間長、發病重。

防治方法

應選用抗病品種,並精心養護,將相對溼度控制在85%以下,注意通風,不偏施過施氮肥。初次發病及時噴灑72%克露等。

蚜蟲

蚜蟲一年四季都會發生,乾燥時為害。發生的初期需儘快滅除,尤其新芽發育旺盛的時期,噴施多種殺蟲劑都有較好防治效果。重點噴藥部位是生長點和葉片背面。常用的藥劑為蚜蝨淨等,還可用敵敵畏燻蒸,效果更好,但成花後不能使用。

紅蜘蛛

紅蜘蛛吸取葉片中的葉綠素,減少玫瑰光合作用的效率,且蔓延迅速,很快可使葉片受害,植株發育停止。多發生夏季,高溫乾燥時最易發生。發生初期,可用蟎即死600倍液噴霧,或用銳蟎淨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好。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