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住校,究竟好不好??

前兩天回家,聽我媽媽說,表姐家的孩子凱凱轉學去了一所私立的寄宿制學校。這個消息讓我大為吃驚。因為凱凱才7歲,剛剛上小學二年級,之前沒怎麼離開過父母。我趕忙問:“在那裡適應嗎?”媽媽說:“適應什麼呀,第一天開學白天還沒事,到了天黑了,就開始哭,老師都是見慣這種大場面的人,只是說不理他就好了,結果哭了一個小時。一直也不睡覺,老師沒辦法了,跟他說你睡覺,睡著了,明天我就準你給媽媽打個電話。結果第二天一打電話就開始哭,哭也沒辦法。”

聽了這些話,我頓時開始心疼我這個調皮的小外甥。表姐一家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家裡的老人也幫不上忙,所以小外甥也沒人管。把他送到寄宿學校一方面是因為私立學校教學條件比較好,另外一方面主要是為了能有人管。我想這也是大部分把孩子送入私立學校的原因吧。前幾天我也在齊魯晚報上看過這樣類似的新聞,6歲的孩子開始寄宿制生活。

那寄宿制生活對孩子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從積極的方面看,首先,對於“獨生子女”這一代的諸如過分依賴父母、自我中心、不合群等“通病”,通過寄宿學校的學習生活,常可以獲得程度不同的改善;其次,隨著寄宿制學校學生社會化程度的相對提高,學生的公共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相比常日製學校的學生也要更強;而且孩子的自我管理,自理能力增強,寄宿制學校都配有生活老師,安排學生一起洗臉刷牙,並洗一些簡單的衣物。

但是處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其心智尚不完善,人格不夠健全,缺乏基本的生活能力,過早的寄宿,會引起學生身體和心理的諸多不適,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親情關係的疏遠,常常引發感情脆弱、焦慮自閉、自信心缺失、攻擊性強等心理問題,過早地寄宿,違反了兒童教育的基本規律。

針對寄宿制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檢出率較高的因子依次是恐怖、身體疾症、對人焦慮、學習焦慮、衝動等。其它因子如自責、過敏的檢出率也不同程度存在。寄宿生活對學生的性格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學生在封閉式嚴格管理的寄宿制學校裡無法適應,在性格上逐漸變得內向和封閉,27.8%的住宿生表示住校時會覺得孤獨想家。

再者在是否寄宿這件事上,如果家長沒有跟孩子有一個好的溝通,那孩子極其有可能認為是爸爸媽媽嫌我麻煩,不愛我,所以把我送出去的。這對孩子都是很大的創傷性事件。

所以對於小學的孩子是否寄宿,家長一定要慎重考慮。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