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臥魚門的踢法?

臥魚門的動作和雜技演員在高疊起來的椅子頂端做後水平臂支撐相似(雜技的名稱也叫臥魚)。雜技演員做臂支撐動作時,分單臂、雙臂,身體成側向或正向,沒有快速的動作,總的感覺以靜為主。身體成側向或正向,沒有快速的動作,總的感覺以靜為主。踢毽子中的臥魚也是如此,主要以足內側、足外側來完成接、落、拋等動作,以靜為主,因此,得以臥魚為名。臥魚的裡外、左右互換動作叫“連環臥魚”。

步驟/方法

用各種踢法將毽子在體前垂直踢起,高約腰部或肩部之間。當毽子下降時,左腿向左前跨出二十釐米左右,重心放在左腿上,將毽子移到體右側。同時,右大腿稍向上擺,同身體約成150°角,小腿向右後擡起,踝關節緊張,足尖指向左方,用足內側上迎下降的毽子。當毽子距足內側約五釐米左右時,膝關節放鬆,小腿發力,微向下擺,即向左後送出,給予緩衝,將毽子接在右足內側。然後將毽子拋起,接踢其它動作。左腿動作與右同(圖85)。

踢毽子---臥魚門的踢法

右腿完成裡臥魚動作後,將毽子接在右足內側,左腿原地不動,上身微向左轉,眼睛從身體左側看毽(2)右髖關節、膝關節放鬆,小腿發力上擺將足內側的毽子拋起,高約同膝關節平齊。同時,踝關節放鬆,以足尖領先,自上而下翻轉成足外側向上、足尖向右,上迎下降的毽子。當毽子距足外側約三釐米左右時,膝關節向下伸展,給予緩衝,將毽子接在足外側。然後將毽垂直拋起,可再接裡臥魚,也可接踢其它花樣。左腿動作與右同(圖86)。

踢毽子---臥魚門的踢法

(1)右腿按“串腕門”中的“裡接”動作使毽子落在足內側。左腿膝關節微屈站立,右腿髖關節、膝關節放鬆,踝關節緊張,如僵死狀,以踝關節領先,帶著毽子 從左內踝,經左後踝,繞到左外踝。(2)右小腿發力,將毽子垂直拋起到體前,高約同髖關節、膝關節平齊。同時右腿立即還原成直立腿,左腿迅速按“裡接”動作,將毽子接在左足內側。也可右小腿將毽子拋起後,迅速繞到體前頭,將毽子再次接在右足球、內側(圖87)。

踢毽子---臥魚門的踢法

(1)右腿按“串腕門”中的“裡接”動作,將毽子接在右足內側,右腿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緊張,如僵死狀,右足帶毽停在左足前面。左膝關節微屈,前腳掌發力蹬地起跳,同時髖關節、膝關節彎曲,從右足毽子上面一躍而過,到右足前成直立。(2)左足一躍過後,在前腳掌著地、膝關節微屈緩衝的一剎間,左前腳掌立即發力蹬地起跳,從毽子上面一躍而回(圖88)。然後將毽子拋起,接踢其它花樣。左腿動作與右同。

踢毽子---臥魚門的踢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