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中藥師中藥學輔導:決明子?

 【藥名】:決明子  【拼音】:JUEMINGZI  【英文名】:CassiaSeed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豆科植物決明的成熟種子。  【功效】: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主治】:治風熱赤眼,青盲,雀目,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腹水,習慣性便祕。  【性味歸經】:苦甘,涼。①《本經》:“味鹹,平。”②《別錄》:“苦甘,微寒,無毒。”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性平,微涼。”  入肝、腎經。①《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肝經。”②《本草經疏》:“足厥陰肝,亦入膽、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研末。外用:研末調敷。  【用藥忌宜】:洩瀉和血壓低者慎用。《本草經集註》:“蓍實為之使。惡大麻子。”  【藥物配伍】:1、配石決明,清熱平肝明目,常用於肝熱頭暈,或肝陽上亢之視物不清,眩暈,目赤,頭痛等症。2、配谷精草,明目退翳,可用於肝腎不足,風熱上壅,視物不清,羞明流淚等症。  【別名】:草決明、羊明(《吳普本草》)、羊角(《廣雅》)、馬蹄決明(陶弘景)、還瞳子(《醫學正傳》)、狗屎豆(《生草藥性備要》)、假綠豆(《中國藥植志》)、馬蹄子(《江蘇植藥志》)、千里光(《山西中藥志》)、芹決(《陝西中藥志》)、羊角豆(《廣東中藥》)、野青豆(《江西草藥》)、豬骨明、豬屎藍豆、細葉豬屎豆、夜拉子、羊尾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原植物決明(《本經》)又名:夜關門、羊觸足、假羊角萊、假花生、夜合草、野花生  【處方名】:決明子、草決明、生決明子、炒決明子、炒草決明等。  處方中寫草決明、決明子指生決明子,為原藥去雜質生用入藥者。偏於潤便滑腸,清肝疏風。  炒決明子又名炒決明。為淨決明子用文火微炒入藥者。兼有補腎明目作用。  【商品名】:決明子,以子粒飽滿、均勻、色棕綠、乾燥無雜質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佈。藥材主產於安徽、廣西、四川、浙江、廣東等地。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秋季果實成熟後採收,將全株割下或摘下果莢,晒乾,打出種子,揚淨莢殼及雜質,再晒乾。  【拉丁名】:藥材SemenCassiae原植物CassiatoraL.  【炮製方法】:炒決明子:取淨決明子,置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放涼。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①陶弘景:“決明,葉如茳芒,子形似馬蹄,呼為馬蹄決明。用之當搗碎。又別有草決明,是萋蒿子,在下品中也。”②《綱目》:“此馬蹄決陰也,以明目之功而名,又有草決明、石決明,皆同功者。草決明即青葙子,陶氏所謂萋蒿是也。”“決明有二種,一種馬蹄決明,莖高三、四尺,葉大於苜蓿而本小末茤,晝開夜合,兩兩相帖。秋開淡黃花,五出。結角如初生細豇豆,長五、六寸,角中子數十粒,參差相連,狀如馬蹄,青綠色,入眼目藥最良。一種茳芒決明。二種皆可作酒麴,俗呼為獨佔缸。但茳芒嫩苗及花與角子皆可瀹茹及點茶食,而馬蹄決明苗角皆韌苦,不可食也。”  【生藥材鑑定】:乾燥種子,呈菱方形,狀如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狀,長5~8毫米,寬2.5~3毫米。表面黃褐色或綠褐色,平滑光澤,兩面各有1凸起的棕色稜線,稜線兩側各有一條淺色而稍凹陷的線紋,水浸時由此處脹裂。質硬不易破碎。橫切面皮薄,可見灰白色至淡黃色的胚乳,子葉黃色或暗棕色,強烈摺疊而皺縮。氣無,味微苦,略帶粘液性。以顆粒均勻、飽滿、黃褐色者為佳。顯微鑑定:鈍葉決明種子橫切面:種皮表皮柵狀細胞1列,徑向40~56μm,切向7~11μm,細胞內、外側1/3外各有1條光輝帶,其外方角質層厚11~17μm;支持細胞1列,兩端寬大,中部縊縮,略呈啞鈴形,長14~24μm徑向壁增厚;營養層為數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含有少數草酸鈣簇晶及方晶,並散有維管束。內胚乳及子葉薄壁細胞含簇晶、糊粉粒及脂肪油滴。鈍葉決明粉末:黃棕色。①種皮表皮柵狀細胞斷面觀長方形,壁較厚,胞腔明顯,於細胞下部1/3處壁舟彎曲或折曲,光輝帶兩條分別位於細胞上、下部各1/3處;表面觀類多角形,壁微皺縮。表皮細胞被較厚的角質層。②種皮支持細胞斷面觀略呈啞鈴狀或葫蘆狀外壁和內壁稍厚,側壁中部厚4~10μm;表面觀類圓形,直徑27~60μm,可見環狀增厚壁(側壁中部增厚部分)。③角質層碎片,厚11~19μm,表面觀多角形網格樣紋理,系種皮柵狀細胞脫離後的痕跡。④草酸鈣簇晶直徑9~26μm。⑤內胚乳細胞壁粘液質化,胞腔內含深黃棕色物。⑥子葉斷面觀可見兩面均有柵欄組織。此外,可見草酸鈣方晶。  【中藥化學成分】:新鮮種子含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Emodin)、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酸(Rhein)、大黃素葡萄糖甙、大黃素蒽酮、大黃素甲醚(Phy-scion)、決明素(Obtusin,即1,6,7-三甲氧基-2,8-二羥基-3-甲基蒽醌)、橙黃決明素(Aurantio-obtusin,即1,7-二甲氧基-2,6,8-三羥-3-甲基蒽醌),以及新月孢子菌玫瑰色素(Rubrofusarin)、決明鬆(Torachryson)、決明內酯(Toralactone)。尚含維生素A。⑴鈍葉決明種子含蒽醌類化合物,主為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蘆薈大黃素,以及鈍葉素(obtusifolin)、決明素(obtusen)、黃決明素(chryso-obtusin)、橙黃決明素(aurantio-obtusin)、及它們的甙類和黃酸等,尚含決明甙(cassiaside)。此外,含粘液、蛋白質、谷甾醇、氨基酸及脂肪油等。⑵小決明種子除不含鈍葉素及其甙外,其它甙元和甙與鈍葉決明相同。此外,尚含大黃酚-1-β-龍膽雙糖甙(chrysophanol-1-β-gentiobiside)、大黃酚-9-蒽酮(chrysophanecacid-9-anthrone)。尚含萘並-γ-吡喃類衍生物:紅鐮黴素(rubrofusarin)、去甲基紅鐮黴素(nor-rubrofusarin)、紅鐮黴素-6-β-龍膽雙糖甙(rubrofusarin-6-β-gentiobiside)。此外,含決明內酯(toraoactone)、決明酮(torachrysone)、維生素A樣物質。亦含粘液、蛋白質、谷甾醇、氨基酸及脂肪油等。  【中藥化學鑑定】:⑴取本品粉末0.5g,加稀硫酸20ml及氯仿10ml,微沸迴流15min,放冷後,移入分液漏斗中,分取氯仿層,加氫氧化鈉試液10ml,振搖,鹼液層顯紅色。如顯棕色,則分取鹼液層,加過氧化氫試液1~2滴,置水浴上加熱4min,即顯紅色。⑵薄層層析:按⑴法制備的氯仿提取液,濃縮成小體積,點樣在硅膠G薄層板上,以大黃素、大黃酚、大黃素甲醚、蘆薈大黃素及大黃酸為對照品,用石油醚(30~60℃)-正已烷-甲酸乙酯-甲酸(1:3:1.5:0.01)展開10cm。氨蒸氣薰或在紫外燈(365nm)下觀察,兩種決明子色譜均可見8個紅色或橙紅色工業區光斑點,僅第6個橙紅色熒光斑點處尚見外圍這綠色的斑點。

細胞, 藥師, 決明子, 中藥學,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