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峰,時間管理的一個法寶?

每到長假,也就是一個話題,堵。

2013年國慶我回家兩天,在剩下的五天裡,我寫了15篇關於獨立思考的教程,和小夥伴們完成了質量非常高的在線PPT付費教程18課,還給小夥伴私房課半天,專門講我微信運營的思路和策略。這些工作要放平時,斷然是做不到這樣高效率的,你哪裡能找到七天長假這樣沒有干擾的環境呢?

在我們家,一般7天長假,有名的旅遊點一律不出去,頂多就是回趟老家。我們老家離武漢近,坐車2個小時就可以到。我們也不是1號回去,我們都是3號回家,4號回來,這樣基本上不用排太久隊就能上車。

我和我老婆的共同習慣就是錯峰,這個習慣能讓我們節約大量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旅遊錯峰

如果國慶出去玩,特別是在中國,到哪裡看風景其實有一樣:人山人海。這樣的時節安排旅遊因為人多,花錢更貴,而且人多必堵,你真正用在遊玩的時間很少,不划算,我們不幹。

今年北京國慶假期照例堵,還天氣霧霾了兩天。我們全家三口去北京的時間,是春節長假,沒有回老家,直接殺上北京。這個時節北京打拼的人奔赴全國各地老家,也沒多少人出來旅遊,在北京去任何一個景點,都從容自在,不慌不忙,而且費用還比平時低。

而且只有春節前後,你才能在北京體驗一把在什剎海滑冰刀的快樂,這是平時去玩斷然無法享受的。

我們平時如果去玩,自己選好路線,儘量跟一個週末團,兩天一個來回,在非長假高峰期去玩,風景看得更從容。

好在現在住武漢交通便利,兩天時間全國可玩的選擇已經多到一輩子都看不完。

有的朋友可能會抱怨,不是國慶找堵,是平時沒有時間出去玩。其實錯峰是一種時間管理的思維框架,長假不過是錯峰思維的一種應用。

交通錯峰

比方說我選房子,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否在30分鐘內到上班地點。在城市生活,能把路上時間最大化壓縮,是很有價值的。我湊巧又一個不肯浪費時間的人,節約下來的時間就是我最大的資本。

我當年上班,都會選擇比別人早出發十五分鐘,只要晚十五分鐘,一路堵車就很難由你掌控,早十五分鐘,就可以一路輕鬆到單位,而且路上車不堵,還能看點報刊補充一下信息。要是堵起來了,別說看報,一天的好心情都擠沒了。

就說這個國慶,我在武漢安排了一個私房課,我通知的時間是6號下午2點。為什麼選這個時間?如果是7號下午2點,全國學生返校了,我要通知的學生一定會發現公交擠不上,的士很難打,約好的兩點見面搞不好就拖到兩點半甚至三點。等講完課,就更難找到車了。

我們選在六號,大家長假也基本都回來了,講完課出門,馬上就打到了兩部的士,一起再喝點茶,時間利用效率非常高,這也是錯峰。

日常生活錯峰

現在城市大,房價貴,單位跳槽頻繁,有了老婆小孩考慮因素多,上班遠近這事自己說了不算,那我就聊聊食堂吃飯。

我在學校有課,如果是34節課,12點下課,我一定是直接去較貴的自助餐,這樣排隊人少;或者等到12點30再去打飯,這樣雖然吃不到什麼好菜(再說食堂能有什麼好菜?),但是節約排隊時間,而且中午多了不受干擾的30分鐘,很可以做點事情。

這就是錯峰。

所謂錯峰,就是避開可以預見的高峰期,做逆向運動。這樣可以讓你的時間因為有更多空間發揮,變得利用率更高。

人在生活中遭遇堵的機會實在太多,所以我們要小心統計到底我們會遇到哪些堵的時間。

我如果從學校回家,如果是5點到6點我有公交坐公交,不等的士,我知道這會兒在武漢是的士交班高峰期,等很久也未必等得到,不如公交更快。

我過去會選擇儘量找機會利用工作日去櫃檯交話費,工作時間去理髮,這樣可以避免排隊浪費時間。

我現在買書,會盡量避開大促銷日,雖然可能損失一些折扣,但是物流不堵,今天下單明天可達,這種效率足以彌補折扣上的損失。至少在效率和成本之間,我可以做一次選擇。

我去商場,越是節日越不去,我們會找淡季逛,這個時候人少,有時間砍價更從容,而且越是淡季越有真折扣。

我看電影,大熱電影第一週我不去看,第二週看,票價有折扣,進場不排隊,多好?

寫到這裡,我有一個建議:如果你們願意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堵點一一記錄下來,想想能否採取錯峰時間管理,你們就會騰出很多的時間資源,這可是你的時間財富!

人生錯峰

剛才講的是平時生活中都可以觀察得到的錯峰,其實還有更長週期的錯峰。

比如高考填報志願,很多人想填熱門專業,但是現在的熱門專業是不是將來的熱門專業?現在誰還覺得計算機,市場營銷,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工商管理是熱門專業?在當年這是熱門專業也的確很多好就業,但是你報志願,可能要不得不努力去看5年,10年後的趨勢,提前貯備能量,才能抓住下一波潮流。

再比如現在最火的公務員,大家一窩蜂考公務員,有沒有想過十年後公務員一定是肥缺嗎?經濟學告訴我們,任何工作只要擠進去的人太多了,必然導致邊際收益下降。公務員和各種履行公務員職責的臨時工隊伍的不斷擴大,必然導致財政壓力越來越大,大到某個程度,公務員只能下崗。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