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健康眾說不一 人的健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何才能健康呢?這個大家就未必能說完全了。有人說一定要增加營養。在20年前可能要這樣,現在營養的問題不再是增加的問題,而是一個控制的問題,更應該討論的是營養如何均衡。 現在很流行進補。現在是商業社會,廣告上做了很多各種各樣保健品的宣傳,但中醫說虛則補之,所以並不是人人都需要補的。 人的健康不一定是簡單的進補和運動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健康有一個基本的估算,指出:健康有15%取決於遺傳,10%取決於社會條件,8%取決於醫療條件,7%取決於自然環境,而60%取決於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健康長壽取決生活方式 在這裡我們需要對健康下一個定義,什麼叫健康?很多人說首先是沒有病,這是對的。 現在有三種疾病威脅我們的生命,佔死亡原因的72%。第一是心腦血管病。第二是惡性腫瘤,第三是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還有肥胖症、骨質疏鬆症、膽囊炎、膽結石、脂肪肝、肝硬化、抑鬱症、慢性傳染性疾病等,而這些疾病是40歲以上人的常見病,這些病面廣量大,是屬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 我們現在的疾病譜與發達國家差不多,但我們的經濟水準與發達國家比還差很多,說明這些疾病不是由於經濟的原因產生的,我們經濟再發展,也不解決疾病的問題。 這些病怎麼預防?說到預防,就要講到傳染病上去了。諸位都知道現在不用給小孩種牛痘了。在座的大家可能都種過牛痘,牛痘是用來預防天花的,天花在歷史上是一個嚴重的傳染病。 在英國有一位鄉村醫生髮現擠牛奶的女孩不會生天花。他就研究,發現牛的肚子上長了水泡,她的手一旦被水泡的漿濺到也會長水泡,但一旦長過水泡後就不生天花了。種牛痘實際上是讓我們得了一種牛天花,一旦生過牛天花後就不會再生人天花了。 我國是在1950年11月由原來的政務院頒佈的全國免費種痘條令。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消滅天花的國家之一,自1961年在廣西有一例天花病人後,就再也沒有了。非洲在1975年消滅了最後一例天花。1980年5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全球無天花。1984年開始大家就停止了種牛痘。 我們現在還在給小孩吃糖丸來預防小兒麻痺症。目前雖然國內已經沒有這種病症了,但是周邊國家還是有,比如巴基斯坦,所以我們還是要吃糖丸,以預防小兒麻痺症。飲食做到“二多三少” 今天我們討論的不是傳染病,我們要著重講的這些疾病,像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骨質疏鬆症等等,不是由病毒引起的,那麼這些病症是如何得來的?主要是和我們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係,這中間關係最密切的還是我們的飲食問題。 【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 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同,現在主要說說我們漢族的飲食問題。 我們的飲食總體上還是不錯的,但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入量略嫌不足。人體中的主要組織結構是由蛋白質構成的,人體內有400萬億個細胞,這些細胞不斷代謝,而細胞是由蛋白質構成的,所以我們需要不斷補充蛋白質。但人體中的蛋白質與吃進去的蛋白質是還是不一樣的,吃進去的只是轉化為人體蛋白質的原料。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構成的,構成人體的有20幾種氨基酸,其中有10多種人體自己能製造,有8種人體不能自身合成,只能直接從外面吸收,所以需要不斷從飲食中補充。那麼什麼樣的蛋白質比較好呢?第一,含氨基酸必須要高,第二要容易消化吸收,第三要價格便宜。各種蛋白質比較下來,牛奶的蛋白質是最容易消化吸收的,但中國人均消耗的牛奶只是發達國家的1/50,太少了;還有人統計說,中國人一年消耗的牛奶甚至不如喝掉的白酒多。 【中國人是低鈣飲食】 中國的飲食是有點問題的,它是屬於低鈣飲食。人每天需要800毫克鈣,孕婦需要1000毫克,而我們每天的飲食所能獲取的鈣量只有500毫克,這樣日積月累,年紀大了以後,難免出現骨質疏鬆。其實我們最好的補鈣品是牛奶,所以有人說,人啊,最好一輩子不要“斷奶”。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小個子,按照地理位置算,實際上是一個北方的民族,但是現在年輕的日本人比中國人還要長得高。日本衛生署做了一個統計,把1974年出生的人與1954年出生的人進行比較,平均身高長高了10cm。有句話叫做“一瓶牛奶救了一個民族”,我覺得這個說法不一定正確,但是日本人比較講究飲食的科學性,這是我們應該借鑑的。我們中國的飲食文明享譽全球,但我們注重口味,不注重營養。 少數人喝牛奶會拉肚子,可以喝酸奶,酸奶除了具備牛奶裡的營養之外,還有乳酸菌,可以製造維他命,乳酸菌又稱益生菌,是一種利於生命的菌類。 雞蛋也是很好的營養品,這個大家都知道,但這幾年有人說雞蛋不行了,裡面有膽固醇。我要強調的是:雞蛋裡是有膽固醇,但是人也是需要膽固醇的,細胞的膜是膽固醇構成的。有人還研究說,高齡的老人血裡膽固醇過低還容易得癌症。這裡面就有點矛盾,膽固醇高不好,低也不好,但是,醫學是講一個度,不是絕對說不能吃什麼。膽固醇是需要的,假如血脂不高,一天吃2個雞蛋是沒有問題的;假如血脂高了,一週吃4個雞蛋也就可以了。蛋黃裡有卵磷脂,卵磷脂有減輕動脈硬化的作用。 【魚和家禽比豬肉好】 還有魚也是很好的,魚和家禽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豬肉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豬肉的脂肪是飽和脂肪酸,會加重動脈硬化。血管中的脂肪太多會動脈硬化,學名叫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是指動脈中有許多像粥一樣的脂類物質堵塞在那裡,使得血管不通暢結果便使心肌缺血,腦缺血。所以動脈硬化的關鍵不是在於血管硬不硬,而是在於血管的通與不通,如果血管裡都是脂肪,血液流動不暢,問題就很嚴重了。 人的心臟很辛苦,一刻也不能休息,從在媽媽的肚子裡就開始跳動,等出生以後,心臟哪天不跳就完了。人的活動要有能量,當然由心臟提供,而心臟靠冠狀動脈提供心肌的血液。人的心臟就像你自己的拳頭一樣大,心臟的冠狀動脈只有3毫米的內徑,裡面如果再有脂肪栓塞,甚至塞得不通了,心臟肌肉就沒有血液供應了,就叫心肌梗塞。 人的大腦大概相當於身體重量的2%,但是耗氧佔20%,所以大腦不能缺氧。大腦中動脈提供大腦血液,血管粗細也只有3毫米,如果有脂肪栓塞,造成腦缺血就產生了腦梗塞,引起中風,稱缺血性中風。如果前面不通,又因為血壓高,後面硬往前擠壓,壓力增高,血管就爆了,這就引起了腦溢血。如果出血面積很大,就會產生出血性腦卒中,這種病叫心腦血管病。 【每天脂肪攝入多少為好】 現在膽囊炎、膽結石多了,還有脂肪肝,也是由於脂肪吃得太多、油吃得太多引起的。現在大腸癌、乳腺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主要的原因也是高脂飲食引起的。 倒不是說脂肪不能吃,但是一定要適量。1克糖或1克蛋白質會產生4000卡路里的熱量,1克脂肪會產生9000卡路里的熱量,那麼應該吃多少才是適量的呢? 每人每天脂肪攝入量為:公斤體重數×0.45(克)。 也就是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脂肪攝入量不應超過27克,而上海市民的人均脂肪攝入量約為50克,超標一倍。脂肪攝入過多的問題仍沒有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 【如何掌握鹽的攝入】 鹽不能攝入過量,很多人都不清楚。 鹽攝入過量跟高血壓、腦溢血有關,同時腎炎患者不可多吃鹽,因為鹽能保留水分,導致腎炎病人水腫加重。 吃得鹹的人血液總量會增加10%到20%,對心臟將產生很大的壓力。血管受著血壓的衝壓,吃得太鹹,血液量大,血管壓力就大了。最新的統計表明,目前我國有18%的城市人口患有高血壓,其中40歲以上的人40%有高血壓,60歲以上的人60%有高血壓。吃得太鹹是得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原因之一。 高血壓跟遺傳因素有關,跟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都有關係,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而與我們飲食吃得太鹹卻是絕對有關的。有些醫生看到高血壓病人來了就給他開高血壓藥,但是忘了囑咐他吃淡一些,這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許多人更不知道,胃病與吃得鹹也有關係。胃的粘膜會分泌一層粘液來保護胃粘膜,但粘液怕鹽,如果吃得太鹹,日積月累,胃粘膜的保護層就沒有了,酸甜苦辣吃進去會直接刺激胃粘膜,就會引起胃潰瘍、胃炎、胃癌。 每人每天至多隻能攝入5克鹽,如何掌握?現在中國營養學會調查,北方居民每人每天吃鹽15-18克,南方居民每人每天吃鹽10-12克,所以北方需要平均減少食鹽2/3,南方居民需減少1/3。 過量的飲食易引發糖尿病。其實糖尿病並不是吃糖引起的,而是過量飲食引起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吃糖,平時吃的米飯、麵條都會轉化成糖,所以飲食要清淡。現在提倡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人每天不少於500克,吃飯七成飽就夠了。 蔬菜不能代替水果,蔬菜經過加工、烹調之後營養價值會下降。所以每天吃些水果還是必要的。 總結一下,飲食應該“二多三少”,即多吃一些優質蛋白、多喝牛奶。這裡特別說一下豆漿比不上牛奶,因為豆漿中蛋白質的吸收不如牛奶好。多吃新鮮水果、少油、少鹽、少吃點飯,飲食不過量。養成健康行為和嗜好 【吸菸百害而無一利】 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有600多種,已確定的致癌物質便達40多種。吸菸者與不吸菸者相比,患肺癌的危險性高8-12倍,患喉癌的危險高8倍,食管癌的危險高6倍,膀胱癌高4倍。這說明抽菸不僅僅引起肺癌。 當然,也有人抽菸不生肺癌,相反,不抽菸的人生肺癌的也不少。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致癌物質環繞的環境中,汽車的尾氣有大量的致癌物質;燒菜時,油蒸氣中有致癌物質;夏天柏油馬路揮發的東西也容易致癌。 吸菸時,尼古丁會使冠狀動脈收縮,所以發生冠心病的危險比不吸菸的人高10倍。吸菸還損害支氣管粘膜,發生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長期吸菸的人個個都有老慢支。勃氏吸菸指數提示:每日吸菸支數×吸菸史年數,如達到400支,這類人群是肺癌發生的高危對象。 我們勸年輕人不要吸菸,老年人則應少吸菸、儘早戒菸。 另外,吸菸更加危害被動吸菸者的健康。家中一人吸菸,其他人被動吸菸,被動吸菸的人比沒有被動吸菸者患癌的危險增加1倍。 【不喝濃茶少喝酒】 再來說說酒,有人說酒能活血化淤、擴張血管,使情緒高漲。但酒擴張的是表面血管,而腦動脈和心臟動脈血管不會擴張,表面血管擴張了,心腦血管的血就不夠了,這樣反而會造成心腦血管缺血的危險。 同時,酒傷肝,易引發肝硬化、脂肪肝。不但傷肝,還損害腦功能,易引起老年痴呆。特別是每天都要喝酒的人,這類人老年痴呆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得多。 從身心健康的角度來說,酒不能多喝,要注意控制飲酒的量。 有人說喝茶好,但茶不能喝得太濃,因為茶所含的鞣酸會影響鐵的吸收。 【運動的“三五七”原則】 運動應該從年輕的時候就要養成習慣,適當的運動可預防肥胖症和糖尿病。這裡提供大家一個體重指數的算法: 體重指數=體重公斤數÷身高米數的平方 正常值為18.5~22.9,低於18.5為消瘦,≥23為超重,≥25為肥胖。 超重後第一要控制飲食,二是要增加運動。運動量多少為好呢?有一個“三五七”原則:3是指一次運動的時間不要少於30分鐘,5是指一週運動不要少於5次,7是指運動後心跳加快,運動後心率速每分鐘為170減去年齡。假如你今年60歲,運動後達到的心跳應為170-60等於110/分鐘,這屬正常心跳,短暫休息即可恢復。 有人說散步也很好。這點我不太同意。散步達不到運動的目的,但是外出散步比呆在家裡好一點。如果要以走路作為鍛鍊身體,我送你8個字:“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快走半個小時。 睡眠也很重要,睡眠前可以出去走走路,或睡前洗澡、泡腳都有助於睡眠,睡前吃溫牛奶也有利於入睡。世衛組織對健康的定義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一種軀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是沒有疾病和虛弱。 人必須和社會相適應,人也要和環境相和諧,要有健康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一分為二地看待世界上的事,擺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這是心理健康的基礎。須知先有“我為人人”,才有“人人為我”,對人寬、責己嚴,自然達到了情緒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把“合理飲食、戒菸限酒、適當運動、心理平衡”稱之為“健康基石”。美國國家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最近公佈說,美國近幾年推行健康基石後,美國人高血壓的發病率減少55%,腦卒中的發病率減少75%,糖尿病減少50%,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可增加10年。美國人還說,肺癌發病率下降的原因是以控煙為代表的生活行為的改善。 美國不是什麼都好,但是在這件事上做得是好的,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上海人的平均壽命現在是79.8歲,如果我們能做到這點,我們的平均壽命可望達到90歲。
原作者: 楊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