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是多吃“苦”,還是多吃“辛”?

正方觀點:夏季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夏天宜多吃苦。古人都說了:“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以甘養氣。”苦能瀉熱而堅腎,瀉中有補。苦能清心火,養心最好不過。

反方觀點:“苦”並非養生妙法,夏季吃苦短期內可以清心火,但苦味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味道,雖能入心,卻不能養心,夏季長期吃還會傷陰。夏天人都貪涼,吃涼食,吹空調多了對肺不好,建議應“省苦增辛”,補養肺氣。

雙方都很有道理,那麼到底是吃苦清心火?還是增辛養肺氣呢?我們一起聽聽專家怎麼說。

從中醫的角度解釋說,人體的五臟功能和自然界的五行及四季消長的變化相對應,其中,夏季屬五行中的“火”,對應五臟中的“心”。而據《黃帝內經》,“苦入心”(苦味歸入於心)、“心惡熱”,因此夏季養生不少觀點都提到要“吃苦”降“心火”以“養心”。

同理,夏天若“心火”過旺,“肺氣”就會受損,而在五行中,“辛入肺”,想養肺氣在飲食上宜“增辛”。唐代藥王孫思邈就曾在其重要著述《千金要方》中提出“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夏天貪涼常喝冷飲嘆低溫空調的現代人,更易因冷食寒氣傷肺。因此有專家提倡夏季養生適當多吃些辛潤之物,以助宣發、補益肺氣。

“吃苦”或“增辛”,辨證最要緊

無論“吃苦”還是“增辛”,最好都應在均衡飲食的前提上,根據個體差異辨證做出調整,切莫生搬硬套,以免過度食用傷身。比如:脾胃虛寒者就不宜多“吃苦”,以免引起噁心腹瀉等不良反應;而氣虛者則不宜多吃辛味之物,以免更傷正氣。另外,工作環境不同對身體也會有很大的影響,可在飲食上多加註意以調養,比如:在高溫酷熱的室外工作的人,可適當多“吃苦”以清熱瀉火祛暑溼;而長時間待在辦公室空調環境下少出汗者,飲食上適當“增辛”對行氣養陽有一定的補益。

小貼士:“吃苦”“增辛”都有講究

善用烹調把握苦味寒性

凡苦味蔬菜大都性寒能清熱,但也不少街坊擔心夏季常吃這類食物會傷胃。青壯年有實熱者,想通過吃苦瓜來清熱敗火時,最好是切薄片涼拌著吃。因為這種做法更接近原汁原味,能更好地起到食療的作用。

若想一家老少共享,最好是煲苦瓜排骨湯:將苦瓜切成塊用開水灼過,再用油、蒜爆炒以減弱其寒性,然後再與排骨同煲至熟爛,這樣處理之後無論湯還是渣吃起來味道都甘而不苦,既醒胃、清熱、生津,也不至於太苦寒傷脾胃。

除了苦瓜,夏季可降火清熱的蔬菜還有萵筍、絲瓜、苦菜等,也可交替著適當吃些,但每次都要注意適量而止,以免傷身。

入夏增辛多選姜蒜少辣椒

肺氣虛宜通過飲食“增辛”。選擇辛味食物最好多挑姜、蔥、蒜,少吃辣椒。因為姜、蔥、蒜相對於辣椒刺激性偏弱,比較溫和,肺氣虛者夏天適當食用既可養陽益氣,又不至於太燥熱。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不少人即使大夏天也會隔三岔五開懷吃辣,這類人反而應多加小心,特別是體質偏熱、常熬夜火氣大,或是有慢性結膜炎或其他消化道疾病、便祕、痔瘡者更應忌口,以免被辣出病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