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恨不得每時每刻都能躲在被窩裡。但是寒冬也要注意養生,才能健康無限極。小編將從起居情志、運動、飲食四方面為你講訴冬季養生祕訣。
方法/步驟
起居:早睡晚起
中醫的養生理念強調“天人合一”,冬季溫度較低,日短夜長,陽氣較弱,動植物多處於冬眠狀態以養精蓄銳,為來年生長做準備。人體也應該順應自然界特點,適當減少活動,以免擾動陽氣,損耗陰精。所以初冬補陽,從睡眠開始。建議冬季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
情志:靜養心
冬天常聽到別人說,“多穿點衣服,彆著涼感冒了。”事實上,進入冬季後,人的精神和情緒也容易“感冒”。冬季溫度低,據有關研究顯示,在低溫條件下,人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處於受抑狀態,容易產生內分泌功能紊亂,從而導致情緒低落,甚至會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低溫抑鬱症”。
冬天養生首養心。保持樂觀的情緒很重要,同時適當增加室內的溫度和亮度,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另外,《黃帝內經》有言:恐傷腎,恐(驚)為腎志。冬季主腎,所以,從初冬開始應儘量避免情緒上受到刺激,否則容易損傷腎的主藏功能。
運動:推遲晨練,步行為宜
冬天不建議大汗淋漓的運動,會損耗本來就不多的陽氣。建議每天行走一萬步,不但能保護膝蓋受到傷害,還有利於身體血液的循環。此外,冬季外出,儘量少去一些草木枯黃的荒涼曠野,多登高遠眺,也有利於情緒的調養,兩者相輔相成。
飲食
初冬是秋季與冬季的交替,為了給身體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所以初冬應該以溫補養陽為主,少吃生冷也不宜過燥。為大家推薦幾款初冬補品:
補冬食譜1:蘿蔔燉羊肉
白蘿蔔:味甘、辛、性涼。蘿蔔被稱為平民人蔘,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健脾利胃等功效,冬天吃蘿蔔具有很好的滋潤作用。
羊肉:提起冬天就會想到吃火鍋涮羊肉。羊肉性溫,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對一般風寒咳嗽、體虛怕冷或產後身體虛虧等虛症均有補益作用。
補冬食譜2:霸王花煲豬肚
霸王花:性味甘微寒,具有清熱潤肺、除痰止咳、滋補養顏的作用,其味清香、湯甜滑,是極佳的清補養生湯料。
豬肚:《本草經疏》中說:“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豬肚性甘、微溫,具有補虛損、健脾胃、補中益氣的作用。
補冬食譜3: 猴頭菇雞湯
猴頭菇:性平、味甘。利五臟,助消化,具有健胃、補虛、益腎精之功效。
雞肉:雞肉味甘,性微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益精。其中,烏雞更有養血烏髮、滋潤肌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