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特別羨慕那些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作為一個曾經的理科藝術雙魚座的男生,在這樣的分裂的環境裡面一直沒能夠有機會去培養自己的講故事的能力,最近因為工作中的某些可能的詭異的需求的原因,開始在提前做功課,找尋了些許關於如何講故事和一些很優秀的以故事的形式流傳至今的書籍,發現西方的聖經、柏拉圖、中國的論語神馬的,這些都是故事的絕佳實踐。
對我來講,生平第一次聽碎碎念和聽故事的經驗,大都是來自於鄰居家的那些大爺大媽們,前者能夠講出大量的讓人流連忘返的內容,精彩的場面,而後者則更多的是各種的婆婆媽媽的碎碎念,聽完了然無趣。
現在回頭想想,故事跟碎碎念最大的差別,在於碎碎唸的語氣平板、表情平淡、內容平凡,會讓人聽完之後腦袋發沉,而一則好故事則不然,就像是一份好的美食,出入口是一番味道,細細品嚐又是一番味道,但是當你吃飯之後會發現口齒留香,久久不會散去,令人回味,營養也很豐富,而情緒也隨之起伏迭宕。一個好故事說完,道理昭然,餘音繞樑,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究竟什麼是故事?管理大師馬歇爾‧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認為,故事是「用情緒加以包裝、會在現實世界產生行動的事實」。說故事,就像跑步一樣,每個人都會,但只有少數人知道如何在10秒內跑完百米。那麼,怎麼挑一個好的故事題材?怎麼說,才不會把一則好故事說成碎碎念?
祕籍一:多說自己 切忌誇張
故事的內容不要過於誇張,最好是真人真事。《小故事,妙管理》指出,如果你說了一則希臘神話故事,員工大概就不會把故事的意涵當成一回事,也比較不會相信或實踐你想傳達的意念。你可以稍微粉飾情節,來強調某個觀念,就像撒了一個善意的小謊。但也不可以過份,就算沒被發現,故事還是可能因為過於誇張而失信於人。
熟悉各種早期培訓的套路的朋友如果稍加註意就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在培訓圈子裡面講課有兩種風格,第一種就是類似陳安之,餘世維這種很有名的大師,還有另外一類不怎麼有名的大師,兩者之間有一個主要的區別就是前者更多的是喜歡在課堂上講很多很牛逼的案例,而這些案例大多都是他們自己的,即使不是自己的,他們也會說成自己的,而另外一類人則是講的某某大師的,某某名家的,兩者從效果上來看,顯然是天差萬別的。
祕籍二:短小精悍 切忌冗長
故事不要太長,沒人喜歡長篇大論,5~10分鐘可以說完最好,用寫的則不要超過1頁A4紙;太短也不行,沒有情節轉折與細節鋪陳的故事,很容易變成講道理,難以打動人心。無論是聖經還是論語,甚至是那位繩命是入刺的精彩的嚴參法師寫的書也都是這種小故事組成的,風靡一時,流傳很遠,而佛家的很多的公案,菜根譚中的很多故事也都是各種剪短的故事組成的,根據我個人的閱讀經驗發現這些故事都是很簡短的,很少有超過500字以上的。據傳說偉大的雷鋒日記也是這樣,BUT很自豪的吹噓一下,這個我真的沒看過。
祕籍三:態度誠懇,感情自然
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一定要真誠,不要表現出傲慢的態度,彷佛聽故事的人只是需要你指引的迷途羔羊;也不要因為故事內容乏味,而過度誇張表情、動作與語氣,你的聽眾不是需要哄騙的小孩,你也不是賣心靈成長課程的神棍。《說故事的力量》指出,只要在腦中想象你要描述的畫面,再用手勢畫出輪廓。假如你提到一顆放在天鵝絨盒子裡的鑽石,你就可以假裝把手伸進盒中,用中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將這顆不存在的鑽石「捏」起來。現在的跟多培訓的老師喜歡用「競爭者緊追在後」的恐懼型故事,來恐嚇學員。《說故事的力量》指出,這類故事在短期內有效,長期下來可能會產生反效果,讓雙方關係疏離,這也是為什麼一批曾經的培訓大師隕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原諒我是從這個圈子出來的,雖然現在做文化了)
祕籍四:注重人性 製造鏈接
《說故事的力量》認為,把大多數人都有的共同經驗放進故事裡,可以讓聽眾更有共鳴。比如說,當盤子裡一塊香甜可口色彩誘人的蛋糕,不小心掉到地上,當你處於一個四處無人的情況下,趕快撿起來吃掉?還是直接把它丟掉?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面臨著這種掙扎。在講故事之前,要了解大多數人喜愛、討厭或害怕的事物,說出讓多數人深有同感的故事。比如很多通用的,孝敬父母,教育孩子,關愛員工等等,這些內容往往是更容易讓大家找到共同的情感共鳴的點,這個在搞定岳父岳母的時候特別有效(我又說真話了)。
祕籍五:多講失敗 訴說困難
很多人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都不願談論困難或失敗的經驗,只喜歡說正面、愉快的故事,但這是錯的。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應該要在故事中提出問題,並提出解決方法。當你說出自己如何掙扎著克服困難時,聽眾會認為你充滿活力。我曾經看過全篇的贏在中國,在整個的過程中也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如果某個選手把自己給講的是完美無缺,各種的牛逼的時候,這個選手也就基本掛掉了,如果這個選手講了自己的各種不順利之後還能夠堅持的話,一般在第一輪就會順利通過。這一點現在的選秀節目學的是淋漓盡致,三分之一時間廣告,三分之一表演,還有三分之一是各種悽慘的故事,但是收視率特麼巨高,還有很多人就是衝著這些故事去看的,感動的稀里嘩啦。
完美的故事沒有說服力,因為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和事。美國劇作大師羅伯特‧麥基認為,一個帶有陰暗面的故事,會讓你顯得比較真誠。就像寫劇本一樣,我們都預期主角會遇到困難,但最後終會克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