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法在幼兒管理中具積極作用?

此文是看到廣州涵爸、當學而立的博客的文章引發思考的一篇商榷性文章,敬請兩位爸爸和其他各位讀者指正! 近幾天在博客上看到廣州涵爸和當學而立兩位父親都談到代幣的問題,看到兩位都一邊倒的反對這個方法,我直覺覺得這個方法是可以操作的,在幼兒管理中應該也是有其價值的,為什麼兩位爸爸如此異口同聲的反對呢,通過查閱資料和思考,談談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自己的看法。 代幣是什麼,大家不太好了解,當學而立在博客中查閱了專家資料,在此原文摘錄幫助大家理解。 “代幣是一種象徵性強化物,小紅花、小紅星、蓋章、卡通貼紙、特製的塑料幣等都可以作為代幣。當幼兒做出教師所期待的積極行為後,就發給數量相當的代幣作為強化物,幼兒可以用一定數量的代幣兌換他所喜歡的將禮物或者活動。”(摘自陳幗眉的《幼兒教育心理學》) 所以代幣在這裡有雙重意義:第一,代替,並非是實物,也並非直接性的其他獎勵,就是一個替代物;小紅花,蓋章等都可;第二是貨幣,貨幣的職能就是可以易物,因此如果替代物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有了和貨幣相當的功能,可以從規則制定者那裡交換自己想要的物品或者事先約定的其他獎勵。 兩位爸爸反對的理由有如下幾點,在此逐一反駁下。 1、“代幣法是行為主義的強化法,已經不符合當今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的思潮”。 行為主義是心理學的一種思潮,強調的是刺激-反應之間的連接,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就是強化。時至今日這一流行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心理學思潮已經被淹沒,但其強化的原理卻深深受惠於人們。 比如孩子做了個積極行為,你誇獎一句:你真棒!這就是一種語言強化;他會幫助孩子更進一步強化這個積極行為。 比如一個微笑,一個吻,一件孩子喜歡的物品,都可以作為孩子積極行為的強化物。 所以認為這是一種機械主義的行為訓練法,而反對它,我認為是一種一棍子打死的消極做法,在心理學上有個非常好的比喻,難道因為洗澡水髒了,我們就把水連同孩子一起潑掉嗎?大可不必如此。 2、“容易讓孩子由關注行為轉向關注代幣本身” 這的確是使用代幣的最大風險,因為你要強化的是某個積極的行為而不是代幣本身,一旦代幣成了孩子積極行為的終極追求,孩子的內在積極性被這個外在物所掩蓋,這的確是一件禍害無窮,本末倒置的事情。 不過我們還是要細細分析,不要輕易接受這個判斷。 我認為,首先代幣本身指向的是一種行為,況且代幣本身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它本身是中性的,如小紅花,蓋章等不具備直接的刺激功能,因而可能比直接的物質獎勵那種的功利性要弱很多。 廣州涵爸舉了個例子,說一位男孩子,家教的老師每週上課後,就給孩子一個小檢驗,獲得成功就可以蓋章,老師和他約定,達到2000個印後,就可以換一個檯燈,孩子經過努力真的達到了。後來自然是得到了檯燈。 涵爸說得到是得到了,可是英語學習的目標也達成了,他擔心孩子會因為不再有蓋印而停止英語學習。 我並不以為如此。 在這裡,我真的很為這個孩子自豪,一週一次課,一次可能就蓋幾個章,這樣要獲得2000個章,這個孩子的堅持性該多麼強啊,意志力,耐心等優良品質簡直已經養成了。 此時此刻,這個孩子難道沒有獲得一種成就感嗎?而孩子的成就感不正是來自於他的堅持、優異以及努力嗎?此時此刻,我覺得代幣已經很完美的實現它的功能了! 想起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人忽然叫板打賭,一個人說只要給我一日三餐,我就能呆在書房5年,不出門一步,另一個說,若你能做到,我就將家產全部給你,若你做不到,則你的家產全部給我。 兩人開始打賭,這個人就在一個四處封閉的房子裡讀書,他每天把需要的書單提供給另一人,另一人負責提供書並一日三餐,這樣斗轉星移,漸漸的到了約定的期限,這個人真的在那個小房子裡和書共度了5年,眼看結局就要揭曉,在外面的人想想自己辛苦付出5年,原先是覬覦對方的財產,結果將要失去自己全部身家,於是想想殺機頓起,操刀準備殺人,可是夜黑風高之時,等他走到這所小房子,發現這個人早已鑿牆離去。 這個人經過5年的閱讀已經練就一身的智慧,看透了人性本質,料想事情的轉機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而更要緊的是自己在書中已經習得了一種超脫的智慧。 看著空空的房子,這個人的刀子哐噹一聲落在地上,他陷入了思索之中…… 其實兩人打賭事先約定的,支撐這個人5年足不出戶的動力一開始應該是錢財,但是等他漸入佳境,忽然發現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人生的真諦,這是比錢財寶貴千萬倍的。 由此我想到對於代幣也是如此,通過代幣強化而對行為的積累會使孩子達成一種自然的歸納,什麼行為是值得嘉許,什麼行為是不被贊同,久而久之,持之以恆的堅持不僅對於孩子的意志品質有利,我想代幣和正面行為之間的關係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3、“代幣使孩子變得懶得思考,盲目執行” 正如兩位在文中提到的,這比較適合低幼階段的孩子,他們給出的年齡段是8歲,我覺得這就足夠了,要知道孩子的一些習慣和目標認同難道不是在低幼階段更可以塑造嗎?至於代幣執行起來使孩子懶得思考,我認為這裡面暗含的假設是代幣規則是由父母一方直接制定而讓孩子遵守,這其實是父母執行產生的問題,並非代幣本身的問題。 還有文中提到的,代幣使用過濫過頻,孩子對規則的約定不服,或者通過非正當手段獲得代幣等,這些都是後天操作的問題,而不是代幣本身之過,在此無需一一反駁。 代幣本身其實是很有用的,家長應該學會創造性的使用這個方法,當然執行起來繁瑣、不好操作,不好定性等也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應該強化那些便於操作,可以直接量化的行為,等我家的小寶長大了,我會親身試法,到時候再將我的實證經驗跟大家分享! 當學而立的回覆,貼在此處,補充我思考之不完善,勵我進一步研究。非常感謝! 很高興能與你共同討論這話題,我就不拐彎抹角了。1.可能之前我表達得不夠清楚,我沒說過代幣法不好。說好或不好,是要有參照物的。與直接的物質獎勵相比,用代幣法是很好的。與關注規則的內涵、關注學習的興趣等相比,物質獎勵就不好。代幣法是大幅度改良的物質獎勵。2.對低幼幼兒來說,強化措施的使用次序是:精神獎勵、代幣、玩具、食物。精神獎勵能起效時,就不用代幣。3.我們作為家長,與孩子相處時,是什麼樣的關係?人本主義的馬斯洛所說的“愛與歸屬”、“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要用人本主義的思想指導家長與孩子的關係。4.行為主義的方法的確很有用,而且便於程序化和觀察效果,這優點反而被人批為“機械”。這些方法沒什麼錯,但容易被過度使用,從而影響親子關係。5.你說的“比如一個微笑,一個吻,一件孩子喜歡的物品,都可以作為孩子積極行為的強化物。”是精神獎勵,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代幣強化”。6.你舉關門讀書打賭的例子,恰好說明涵爸的觀點:代幣法不宜長期使用,要逐漸撤離。這打賭只是在開始時有用,讓房內的書生靜下心來讀書;在後來,是要靠他對讀書的內在興趣來支撐的,如果他還是整天想著那家產,這書就讀不成了。7.“代幣使孩子變得懶得思考,盲目執行”,說得沒錯,孩子關注代幣本身,就會影響到對行為和對學習內容的關注。我覺得這種影響是無法消除的,要努力想辦法去降低。8.你說的“至於代幣執行起來使孩子懶得思考,我認為這裡面暗含的假設是代幣規則是由父母一方直接制定而讓孩子遵守,這其實是父母執行產生的問題,並非代幣本身的問題。”很有啟發意義,對於較大的孩子,可讓TA參與規則的制訂。9.我家當當6歲了,我不敢輕易用代幣法。點點還不到3歲,在某些方面還是適用代幣法的,點媽你很有鑽研精神,我相信你能揚長避短,把代幣法用好。期待你的經驗總結!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