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石——即昌化雞血石,產地在浙西大峽谷的臨安昌化的玉巖山,主要礦物成分有高嶺石、葉蠟石和辰砂等。最早開採大約在北宋前後,廣泛採用則在明清兩代。昌化雞血石是中國印石三寶之一,世人譽喻為“印石皇后”,故清康熙以後的歷朝,多選雞血石作寶璽之用。傳統雞血石一般分為三大類:1、凍地類——呈半透明或微透明的蠟狀,硬度在2.5左右,少有玻璃光澤,血色鮮紅濃厚有變化,呈大片狀。如:羊脂凍﹑牛角凍﹑硃砂凍﹑桃紅凍等。2、軟地類——因含有少量的明礬石和石英石,故多見不透明狀,硬度在3.0左右,血色大紅有飄浮感,多呈絮狀。軟地雞血石是最常見的品種,產量達70%以上。如:白玉地﹑瓦黑地﹑黃玉地﹑紅花地等。3、鋼地類——因含硅質成分,故多為不透明狀,質地乾澀,硬度達5.0以上,血色紫紅單一或帶點狀微紅,俗稱“硬貨”,也叫“水泥地”,多見灰褐地和黃玉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