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1)應避免進食含氣的食物,例如蛋奶類,打起泡沫的奶油、打起泡沫的加糖蛋白,還有汽水。有些人認為喝汽水能助人打嗝,其實打嗝雖能令人感覺氣體排出,但大部分的氣仍在腸內。

(2)應避免吃容易產氣的食物,易產氣的食物有蘿蔔、洋蔥、捲心菜、豆類、白薯、蜂蜜、韭菜、生蔥、生蒜、生苤藍、芹菜等。吃蘿蔔脹氣是因為蘿蔔含辛辣的硫化物,在腸道酵解後產生的硫化氫和硫醇,抑制二氧化碳吸收。白薯含氣化酶和植物纖維,所以腸裡產生氣體,植物纖維不容易被消化,易被細菌酵解為二氧化碳及氫氣。大豆類食品脹氣是因為大豆含水蘇糖與棉仔糖等聚糖,這些糖不能被消化,故很能容易被微生物發酵產氣,但大豆製成豆腐時這些糖類已被溶在水中而流失,故較少引起腹脹。

(3)應避免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時可進行合理的飲食控制。腹脹進應在飲食中減少蔗糖量及牛奶等脹氣食品。

(4)個別人有習慣性胃腸脹氣,除以上食物外,還應注意哪些食物會引起腹脹,儘量少吃該食物,因個體差異,每個人對食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故應注意觀察。

腹脹的飲食治療

(1)應避免進食含氣的食物,例如蛋奶類,打起泡沫的奶油、打起泡沫的加糖蛋白,還有汽水。有些人認為喝汽水能助人打嗝,其實打嗝雖能令人感覺氣體排出,但大部分的氣仍在腸內。

(2)應避免吃容易產氣的食物,易產氣的食物有蘿蔔、洋蔥、捲心菜、豆類、白薯、蜂蜜、韭菜、生蔥、生蒜、生苤藍、芹菜等。吃蘿蔔脹氣是因為蘿蔔含辛辣的硫化物,在腸道酵解後產生的硫化氫和硫醇,抑制二氧化碳吸收。白薯含氣化酶和植物纖維,所以腸裡產生氣體,植物纖維不容易被消化,易被細菌酵解為二氧化碳及氫氣。大豆類食品脹氣是因為大豆含水蘇糖與棉仔糖等聚糖,這些糖不能被消化,故很能容易被微生物發酵產氣,但大豆製成豆腐時這些糖類已被溶在水中而流失,故較少引起腹脹。

(3)應避免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時可進行合理的飲食控制。腹脹進應在飲食中減少蔗糖量及牛奶等脹氣食品。

(4)個別人有習慣性胃腸脹氣,除以上食物外,還應注意哪些食物會引起腹脹,儘量少吃該食物,因個體差異,每個人對食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樣,故應注意觀察。

腹脹的食物選擇

宜食食物
1 金橘:能理氣、解鬱、化痰、除脹、醒酒。《本草綱止》稱它“下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亦云:“橘醒脾,闢穢,化痰,消食。”無論氣滯型腹脹或是食滯型腹脹,均宜用金橘煎湯喝可泡茶飲。民間習慣做成金橘餅,腹脹時嚼食一、二枚。
佛手柑:能理氣、化痰,也能消食解酲。《本經逢原》中就說它“專破滯氣”。《本草便讀》亦載:“伸縮手,功專理氣快膈。”《隨息居飲食譜》又稱它能“醒胃豁痰,辟惡,解酲,消食止痛”。所以,凡是腹脹之人,無論是氣滯或食滯引起,均宜用鮮佛後12-15克,或幹品6克,開水沖泡,代茶飲。
2 檳榔:能下氣除脹,又能消食解酒。《用藥心法》中說:“檳榔,苦以破滯,辛以散邪,專破滯氣下行。”《鶴林玉露》曾指出:“嶺南人以檳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後嚼之,則寬氣下痰,餘頓解;飽能使之飢,飽後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凡氣滯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然檳榔畢竟是破破氣耗氣之物,適宜氣體壯實之人短暫食用。
3 蘿蔔:能健胃消食,順氣寬中。《四聲本草》中載:“凡人飲食過度,生嚼咽之便消。”《本草綱目》亦云:蘿蔔“主吞酸,化積滯,解酒毒,甚效。”可見,蘿蔔對食滯腹脹者尤宜。或搗汁飲,或煎水服,除新鮮蘿蔔外,蘿蔔子、蘿蔔葉、老蘿蔔根煎水服用,也適宜食滯腹脹之人。
胡荽:有消食下氣作用。中醫常用以治療食物積滯,崔禹錫《食經》稱:“調食下氣。”《食療本草》說它:“至消谷能食,消費品腸風,熱餅裹食。”《日用本草》亦認為,胡荽“”消谷化氣,通大小腸結氣。”所以,對食積腹脹者尤宜。
4 青菜:能通利腸胃,無論氣滯腹脹或食滯脹脹者皆宜。青菜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能刺激胃腸裡動,通利二便,幫助消化,消除腹部脹滿不適。
豇豆:含多量的食物纖維和維生素,有幫助消化的作用,對食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四川中藥志》中記載:“豇豆健脾胃,消食,治食積腹脹。”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還介紹治食積腹脹,噯氣:“生豇豆適量,細嚼嚥下,或搗茸泡冷開水服。”
5 山楂:能消食積,特別是能消化肉積。《滇南本草》中說:“消肉積滯,下氣。”《日用本草》亦載:“化食積,行結氣,健胃寬膈,消血痞氣塊。”《本草綱目》噌記載了鄰居小兒一案,因食積腫,腹脹如鼓,取山楂食之,“至飽,歸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凡食積腹脹者,均宜多吃些山楂。
6 楊梅:能和胃消食,唐代食醫孟詵認為楊梅“和五臟,能滌腸胃。”現代《中國藥植圖鑑》亦載:“治心胃氣痛有效。”《泉州本草》載有一方:“治胃腸脹滿,楊梅膽怯食鹽用,越久越佳,用時取數顆泡開水服。”
7 啤酒花:能健脾消食,適宜消化不良之人腹脹者服食。民間多用啤酒花10-15克,開水泡茶飲,對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有效。
8 紫蘇葉:是一種調味品,並能解魚蟹毒,有理氣除脹的作用。《日華子本草》稱:“稱心腹脹滿。”《本草綱目》載:“紫蘇葉行氣寬中。”《本草匯言》中還說它“散寒氣,清肺氣,寬中氣,安胎氣,下結氣,化痰氣,乃治氣之神藥也。”所以,凡氣滯腹脹者,尤為適宜,可用紫蘇葉10克煎水服,或開水沖泡代茶飲。
9 砂仁:為民間常用芳香性調味品,能行氣和胃、除脹,適宜脘腹痞脹,不思飲食之人食用。明李時珍說它“理元氣,通元氣,散寒飲脹痞。”凡氣滯腹脹,尤其是受涼後寒氣腹脹者,尤為適宜。每天可用砂仁3-5克,搗碎,煎水服。或開水沖泡當茶飲用。
10 白豆蔻:是一種芳香健胃調味品,能行氣、暖胃、消食、寬中、除脹。功與砂仁同。凡氣滯腹脹或食滯腹脹者,均宜用白豆蔻3-5克,煎水代茶。
此外,腹脹之人還宜吃大麥芽、胡蘿蔔、橘子皮、刀豆、大白菜、芹菜、蕹菜、冬瓜、瓠子、番茄、苦瓜、茴香、薤白、橙子及茶葉等。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怎樣用食療來應對小兒消化不良?

忌食食物
腹脹者忌吃糯米、大棗、龍眼肉、蓮子、飴糖、豆漿、洋蔥、黃豆、芡實、蕎麥麵、赤砂糖、白糖,以及黃芪、黃精、白朮、人蔘、甘草等。

腹脹的中醫食療

(1)砂仁鯽魚湯:砂仁3克,鯽魚1尾,蔥、姜、精鹽適量。將魚去磷、鰓、內臟,洗淨;將砂仁洗淨,放入魚腹中;魚置於鍋中,加水適量,琥火燒開後用文火燉至魚熟,加調料燜數分鐘即可。食肉飲湯。行氣利水,健脾燥溼。適用於由脾胃虛弱引起的食少腹脹,洩瀉腹痛等症。
(2)胡椒燉肚:豬肚1個,白胡椒13克,蔥、姜、大茴香、料酒、精鹽適量。將豬肚洗屈,用開水燙內膜,刮洗乾淨;白胡椒搗碎填於豬肚內,並在肚內留適量水分,將肚的切口用線縫投入鍋內,加適量水、蔥段、薑片、精鹽、茴香、料酒、用文火燉熟即成。佐餐食用。溫中化溼,行氣止痛。適用脘腹脹滿、腹中雷鳴、不思飲食、腹脘冷痛、不消化、嘔吐等症。
(3)草果羊肉湯:草果5-6克,羊肉500克,豌豆80克,青蘿蔔200克,姜、香菜、鹽、醋、胡椒粉適量。洗屈羊肉,切成小丁,青蘿蔔洗淨也切成小丁,豌豆洗屈,姜剁成細末。將草果、蘿蔔丁、羊肉丁、豌豆同入鍋內加水適量,先用琥火燒開,後改用文火,加薑末燉約1小時至肉熟爛,加入鹽、醋、胡四海粉和進菜末調味即成。佐餐食用。益脾曖胃。適用於腹脘受寒,腹脹雷鳴,消化不良等症。
(4)陳皮油淋雞:陳皮30克,花椒15克,雛公雞1只,花生油、佐料等各適量。將雞收拴乾淨後用紹酒、精鹽、五香粉拌勻抹於雞身內外,入盆加蔥、姜、花椒上籠蒸熟取出,再放入滷水鍋內滷至上味,撈出晾乾;鍋置中火,加花生油燒七成熱,放入陳皮條炸至深色撈出,再放入雞滾一下,提起雞,舀油不斷淋雞峰至黃色即成。然後將雞切成長條塊,擺盤淋上麻油即可食肉。佐餐食用。健脾助運。適宜於脾虛氣滯所致脘腹脹滿,消化不良,大便稀溏不爽等症。
(5)參芪鴿肉湯:黨蔘20克,黃芪20克,山藥30克,淨白鴿1只,精鹽、調料適量。將鴿肉切塊,放砂鍋中,加黨蔘、黃芪、山藥、鹽、調料和適量水,文燉煮50分鐘,肉熟後飲湯食肉。隔日1次,連用10天。益氣健脾,補中和胃。適宜於脾胃氣虛所納食不振,食後腹脹等症。
(6)夏樸蜜汁:半夏6克,厚朴6克,蜂蜜適量。將半夏、厚朴煎取藥汁,然後加入蜂蜜和開水飲用。日服1次。適用於煩燥不安、脘腹脹滿等症。
(7)豆蔻煨肘:豆蔻15克,大棗50克,冰糖100克,豬肘750克-1000克。搗碎豆蔻,用紗布袋裝好,扎口;大棗洗淨;豬肘除盡殘毛,洗淨,用開水燙淨;取半量冰糖炒成濃黃色糖汁;將豬肘、豆蔻藥袋、大棗、冰糖汁、冰糖同置砂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開後,撇淨浮沫,用文火燉煨至肘熟爛,即成。佐餐食用。健胃助消化行氣。適用於脘腹脹滿,腹中雷鳴,消化不良,嘔惡,食慾湃等症。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