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閬中旅遊指南?

先上古城旅遊示意圖:

閬中白塔

白塔是一種風水塔,主要建於甲、巽、丙、丁四個方位。

天宮院

天宮院是風水大師袁天罡、李淳風的故地。

閬中犀牛

鎮水犀牛

閬中七關

閬中城氣口

閬中古街道

城市建設方正有形

閬中天下一,風水東方奇

閬中龍、砂、水、穴俱佳,天門、地戶完整,表現為山、水、城搭配適度,環境優美,契合建築學、美學、景觀學、風水學等理論,成為一種典型模式。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五龍廟

五龍廟文昌閣,位於閬中河樓鄉白虎村五龍山麓,元代建築,佔地4畝,建築面積100平方米。整個建築,既具宋代《營造法式》中的建築特點,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其“叉手”用料為同期建築所罕見。

清貢院、又稱作“考棚”

“考棚”介紹:

在學道街的貢院,又稱作“考棚”。是科舉時代仕子應試的考場。又稱川北道貢院。《閬中縣誌》記載:順治九年壬辰(1652年),全川未靖,補行辛卯科鄉試,圍設保寧府。甲午、丁酉、庚子三科皆在保寧,至康熙二年癸卯(1663年)始移成都,“嘉慶二十二年,川北道黎學錦率屬重修……”。

貢院大門:

貢院考棚具體建於何時,已無確切記載,查明代嘉靖《保寧府志》,有建築群叫明倫堂,考場四十間,而清代黎學錦重修考棚地基原來也很寬廣。三進四合庭式建築純穿逗木結構,房舍整齊規矩,高出街坊民居一頭。前院是考場,後院是齋舍,四周都是號房。考試時按天、地、玄、黃……編號,每間號房有進出小門一道。與大門相對的正廳是一樓一底的殿堂,是考官唱名、髮捲、監考的地方。庭院中是十字形走廊,走廊兩邊欄杆連帶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點。齋舍為一樓一底四合院,樓下庭院縱貫走向。

考棚內景:

閬中同成都一樣,是全國興辦學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輩出,文風熾盛。1987年10月,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會議就是在貢院裡召開的。

華光樓、原名南樓、又名鎮江樓

在閬中現存樓閣中,華光樓建造最早又最宏偉壯觀,因此被稱作“閬苑第一樓”。華光樓建在唐朝滕王元嬰所建的南樓舊址上,明朝嘉靖中還稱作南樓,而鎮江樓、華光樓都是後來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毀於一場大火,同治六年重建“壯麗冠巴閬諸樓”,十年內亂倖免遭拆除。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圍山勢鎖煙霞”,宋朝詩人李獻卿的《南樓》詩寫出了江山之會的勝景。華光樓是閬中的標誌性建築,根基穩固,文化積澱深厚。它橫跨大東街南頭,位於上、下華街之間,臨嘉陵江,正對南津關古渡。是一座過街門樓,三重檐,歇山式盔狀屋頂,蓋翠綠色琉璃瓦,脊飾相當繁複,重脊套人、獸、鴟吻,正脊寶珠形頂高達三米,樓身通高三十六米,四柱直木,全系木結構,各層裝花窗,十二個飛檐凌空,寶頂摩雲。內有梯可以層層攀沿,四周遊廊挺出供人憑欄,更有詩文匾額供人賞嘆。

樓底石拱門有1933年徐向前、李先念指揮紅四方面軍時政治處所寫的石刻標語。

風水易壇先賢袁天罡、李淳風在閬中

唐代出了兩位緯學奇士。一位是在唐初任中央政府司天監的李淳風,一位是隱士袁天罡,亦為初唐名士。這兩位均是正史有傳的博學名士,其神祕的預言能力和準確性令世人瞠目。

除了無數次地具體預測國事外,李、袁二人給後世留下了一部極其神祕難解的緯學奇書《推背圖》,還留下名著《四彈子》著作。《推背圖》這部奇書預言了自天地形成以來的萬年國運興衰治亂,所以歷代為世人矚目,爭相揭密。《宋史.藝文志》正式將此書列入正史,可見當時對這部奇書的重視。

袁天罡曾築舍於閬州蟠龍山前,長期觀星象、演易,李淳風因久慕其名,故遠道來閬,追隨其師。他們在閬中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史料和傳說。後袁、李二先賢便終老閬苑仙境,並葬於閬中天宮院(今閬中天宮鄉)。

* 李淳風

在《舊唐書》、《新唐書》中都有李淳風傳。他是唐太宗時人,博通群書,精天文歷算陰陽之學。他曾經主持鑄造渾儀,編成《麟德歷》以取代過時的《戊寅歷》,是一個了不起的天文學家。他在史書中被描寫成一個預言家,在小說中更成了出陽入陰,兼判冥事的半仙(故事雖然在《西遊記》中為大家所知,但最早卻是見於唐人的筆記《朝野僉載》)。新舊《唐書》的《李淳風傳》中都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由於它與《推背圖》關係極為密切,我們把較為詳細的《舊唐書》的記載徵引如下:

  初,太宗之世有《祕記》雲:“唐三世之後,則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太宗嘗密召淳風以訪其事,淳風曰:“臣據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宮內,從今不逾三十年,當有天下,誅殺唐氏子孫殲盡。”帝曰:“疑似者盡殺之,如何?”淳風曰 :“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且據上象,今已成,覆在宮內,已是陛下眷屬。更三十年,又當衰老,老則仁慈,雖受終易姓,其於陛下子孫,或不甚損。今若殺之,即當復生,少壯嚴毒,殺之立仇。若如此,即殺戮陛下子孫,必無遺類。”太宗善其言而止。(原文大意是:在唐太宗是時代,社會上出現了一本《祕記》,裡面說:“唐代在三世之後,將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皇帝就召來李淳風,讓他細訪此事。李淳風說:“我據天象推算,此事的朕兆已經形成了,這人已經出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宮中。從現在開始算起,不過三十年,她就要據有天下,幾乎要把唐朝子孫誅殺殆盡。”太宗說:“把宮中那些可疑的人都殺了,你看如何?”李淳風說:“這既然是天意,就沒有逃避的辦法了。該稱王的那人是死不了的,你殺的人再多,也不過是些無辜的人。而且根據天象,此人已在宮中,並且是陛下的眷屬,再過三十年,她就年紀大了,那時她的心腸也軟了些,即使取代唐的天下,可能對陛下下的子孫不會殺傷過烈。如果陛下現在把她殺了,上天一定會重新生出一個更年輕的。此人年輕,性情可能更為狠毒。如果這樣,陛下的子孫也許就真得被殺光了。”太宗覺得此言有理,於是就罷手了。)

* 袁天罡

袁天罡為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善風鑑,累驗不爽,曾仕於隋,為鹽官令。唐時,為火山令。著有《六壬課》、《五行相書》、《推背圖》、《袁天罡稱骨》等。通志著錄,其有《易鏡玄要》一卷。

袁天罡經常與其徒弟們在觀星樓觀星象,每觀星象袁天罡深明玄機。著名的 “以錢代蓍” 預測法為早在西漢時代(公元前77年——前37年)京房所創,到唐宋時代已是盛行,唐代袁李二賢、明代劉伯溫先生均精通此法,並在六爻中有很大的貢獻。三國時蜀國諸葛亮著《古三世書》,查前、今、後三世命歷,袁則著唐代新《三世相法》,而袁天罡在星象、易學預測理論上要比諸葛亮更勝一籌。

* 袁天罡、李淳風與《推背圖》

據說李、袁二人晚年進入仙界,作名士遊于山水林泉間。—日二人相遇無事,便相背而坐,推古往今來之事。一人推前事(自天地形成以來),一人推後事(唐以後中國大事),推一事畫一幅祕象,寫幾句讖言偈語以記。如此數天,天帝怕天機洩露過多,即派陳博老祖(據說為上界仙人所化)去阻止。陳呼二人:“你們測什麼天下大事,且先算我是進是退?”說著一步跨開,目視二位名家。李、袁二人猛然醒悟,即飄然而去。

該卷書即《推背圖》,被山人所得,不解,逐流傳於世。因最後一象有語云“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所以後人名其為《推背圖》。《推背圖》中前四十三象圖(共六十象)均已被歷史揭密,其神祕性與準確性令人百思莫明。未揭密的17幅圖象讖言依然是玄機難測。明代金聖嘆曾為《推背圖》作注,併力求揭密。

風水閬中 謎一樣的古城

風水何處?風水又稱堪輿。傳統風水學的核心內容是天地人合一,探求建築的擇址、方位、佈局與天道自然、人類命運的協調關係。閬中所處的龍脈屬於秦嶺山脈的分支,閬中城就建在小蟠龍山腳下平坦的扇型沖積灘上,彷彿真龍從崑崙山上奔湧而來,緊緊銜著一顆璀璨的明珠。閬中有大小鳳凰山兩座。站在位置恰當的地方,就可見大鳳凰山山頭似鳥首,山灣似雀頸,整個山似鳳凰騰飛。古城四周的錦屏山、蟠龍山、梁山、玉臺山形成了“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伏”的至善至美的風水格局。人才輩出,皆因風水奇佳?在閬中當地,傳說華胥就是在閬中生下了人皇伏羲,而伏羲根據閬中奇特的地貌而創制了先天八卦。因而閬中被稱做“華胥故里”,至今還保留著“媽皇山”、“皇娘埡”等地名。傳說歸傳說,而閬中先後在唐宋時代出現了尹樞、尹極和陳堯叟、陳堯諮兩對兄弟狀元卻是有史可考的。據記載,從隋唐至清末科舉取仕的1000多年中,閬中出進士116人,舉人404人。不僅如此,閬中還創 造了我國第一部完整統一、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歷法《太初曆》的落下閎,任文公父子、周群祖孫等古代天文學家,以及抗金名將張憲等都是閬中人。仁者智者,偏愛風水閬中人們常說,“仁者愛山,智者樂水”。有山有水的閬中自然吸引了不少的隱士名流。蜀漢張飛曾鎮守閬中達7年之久,杜甫、陸游在閬中寫下了輝煌的詩章。唐朝著名天文學家袁天罡步測龍脈來到閬中後,李淳風也追隨而至。據說,兩人一先一後選定在閬中西南25公里的西河塘營建居室,以度晚年。等雙方分別做好準備,前去動工興建時,才發現都選中了天宮院這塊地方。爭執不下,雙方只得各自拿出憑據。在閬中,不僅與風水緊密相連的天文研究鼎盛,而且宗教也在此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歷史上的道教勝地雲臺觀、錦屏山,佛教的大佛寺、永安寺,伊斯蘭教的巴巴寺,基督教的福音堂,至今還矗立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