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的質量鑑定方法簡介?

  琥珀的質量鑑定,首先是確定真假,是琥珀還是仿琥珀(珂巴樹脂、塑料、玻璃等);是琥珀,進一步確定是天然琥珀,還是經過重熔再造、染色等處理的琥珀(無多大價值)。鑑定工作常需要強力集光電筒、放大倍數較高的放大鏡,以及針、小型打火機、小刀、去指甲油水、飽和鹽水、有機試劑等。檢測需要採用綜合性的方法,儘量不要使用破壞性方法。

工具/原料

放大鏡、精密天平、蒸餾水、飽和鹽水、塑膠、賽璐珞(醋酸纖維)、電木、紫外熒光燈、針、鋒利小刀、乙醚

方法/步驟

1、放大檢查:這是鑑定工作最重要的第一關。

  觀察內含物。天然琥珀有時可見昆蟲、植物枝葉碎屑、礦物(如緬甸琥珀常見含有方解石)等的內含物。仿品中的昆蟲多半是先弄死後再包埋進去的;與天然品中的昆蟲形態易於區分。

  表面是否有龜裂紋,一般老琥珀因與空氣接觸氧化產生較均勻細蜜的龜裂紋;仿品的龜裂紋則粗而少,二者有明顯差別。

  顏色是否自然,有否人工著色現象;染色琥珀(染紅色、藍色、綠色)顏色不自然,可見微裂紋中有染料分佈。

  人工熱處理的琥珀(放於油中,或砂中加熱,以提高透明度),一般有園盤狀、葉狀裂紋(睡蓮葉)(照片),這在當前流行的隨意形波羅底海琥珀掛件中很普遍。按照國家標準,熱處理屬於“優化”,在檢測報告中的名稱欄可不加註明;但在檢測報告的放大檢查欄應該描述。

  通過熱壓,把小碎塊聚合成較大的塊體屬於“再造琥珀”(按照國家標準必須明示)。再造琥珀常可見原來碎塊的結合處有雜質殘留。

琥珀的質量鑑定方法簡介

2、折射率測定:琥珀的折射率比較固定,約1。540±。折射率測定結果有助於客觀判別琥珀與仿琥珀。

3、密度測定:珠寶檢測實驗室一般用精密天平以蒸餾水按阿基米德原理測定(靜水力學法),並經測溫校正,所得密度值,結合折射率等數據,可以對琥珀與非琥珀進行較準確鑑定。

  有的商家用飽和鹽水(50 ml水加7克食鹽,密度為1。19g/Cm3)作沉浮實驗:琥珀密度1。05——1。10 g/Cm3,浮於飽和鹽水上;但含礦物質包裹體的琥珀可高至1。3,故會沉;一般商家很少用此法判別,只不過是表演給外行的買家看罷了。實驗過程中,塑膠、賽璐珞(醋酸纖維)、電木皆下沉;聚苯乙烯會上浮,但其折射率為1。59,測一個折射率就可以簡單區別。鹽水測試後,要用清水沖洗,以軟布擦乾。電木在西方又稱貝克來,為化學家名(Leo Hendrik Beakeland),他1909年發明電木。

4、紫外熒光實驗:不同顏色的琥珀,在長、短波紫外熒光下均為藍白色熒光;透明的弱,不透明的強。但有些深色的琥珀無熒光。一般塑膠仿品的熒光與琥珀有較大差別。

5、針燒法:加熱針至紅色,燙在琥珀不顯眼處的表面(如穿孔壁處)產生的煙,色黑、有松香味,被燙處呈灰色。塑膠仿品煙味刺鼻,色藍或白,被燙處會融化,針取出時會帶出絲。賽璐珞有樟腦丸味。

6、手指摩擦法:如是琥珀會有松香味。

琥珀的質量鑑定方法簡介

7、刮削法:以鋒利小刀、刀片輕刮不顯眼處的表面,琥珀、珂巴的刮屑呈粉粒狀,刮面有點狀閃光。塑膠刮屑呈捲曲片狀,刮面平滑,無點狀閃光。

8、試劑實驗:乙醚(甲基化醚,Ether)、丙酮滴在坷巴及一般樹脂表面變成糊狀;滴在琥珀表面上無反應,這是鑑別琥珀與珂巴最簡單的方法。由於乙醚揮發很快,一般看不到明顯的溶蝕現象。實踐表明,對琥珀溶的時間長一點也可以溶。聚苯乙烯易溶於苯、甲苯。

  據丘志力介紹,Spencer[7]對新西蘭Kauri的柯巴樹脂研究,發現滴一滴乙醚在Kauri柯巴樹脂上,30秒後無反應或反應輕微。如滴一滴酒精在Kauri柯巴樹脂(包括25百萬年的樹脂)上,30秒後出現溶於酒精的反應:表面發粘或變得不透明。而真正的琥珀滴上酒精則完全沒有反應。

9、紅外吸收光譜對琥珀與仿琥珀的鑑別,客觀、科學、準確。價值較高的琥珀原料、工藝品,可作紅外吸收光譜測試。對琥珀的紅外吸收光譜的解釋與對比,需要較高的專業知識。

注意事項

測試方法千千萬,各人有各人的見解,上述方法應該說是較為主流的方式,當然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可行都是可以的。也歡迎分享出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