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武術的招式與正骨?

Tags: 武術, 招式, 梅山,

梅山武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土拳或蠻拳.它即保存著古老梅山功夫的實戰風格,又吸收了少林武功的精華。雖然梅山武術沒有保留下來完整的拳譜和練功體系,但是,人們足可以從現今的拳術及招式中體驗到它的古樸實戰。 梅山武術中用來防身和實戰的招式很多,有的甚至是一招致敵於死地的毒招,比方說二龍戲珠,二個指頭直取敵手的眼珠子。這與古人的生存環境有較大關係,冷兵器時代,以武立足保命,防身招數沒有花法,一招定乾坤是武者終身追求的目標。 就以梅山拳中的封手為例。關於封手,《少林絕技祕本珍本彙編》(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第一版)有闡述:“封手者,即封敵人手,使不能隨意變化也。逼即乘勢緊逼,進馬一步,作吐放之勢,使敵立足不住也。“真是防中帶打,打中帶防,在實戰中,堪稱上乘。筆者曾讀過《李小龍截拳道》(人民體育出版社一九九0年第一版),發現截拳道中的粘手與封手有異曲同工之妙。李小龍憑著粘手縱橫四海,傲視東西方武壇。封手的實用價值足見一斑。 梅山武術單以實戰的手法而論,那真是洋洋灑灑,蔚為大觀。比方說插手,有掌插、指插、駢指插、三指插等等。所以,梅山的拳師,以鐵掌鐵指獨領風騷的不在少數。已故著名梅山武術家陳畏南先生的鐵指功就獨步武林,已成絕響。此外,還有斫挑手。此手有雙斫單斫之分。單斫則一手挑撥,一手斫擊敵人之膀肉及脈根耳部等處。雙斫則兩手長短齊出,連挑帶斫,極為便捷。 從以上幾例完全可以看出,梅山武術是古梅山人在與虎豹野獸和外來敵人的鬥爭中創造出來的一種體用相兼的功夫。它樸實無華,又簡捷實用,是中華武術典藏中的奇麗瑰寶。 再說說梅山的拳法。以梅山虎拳為例。應該說,在古代的梅山,虎豹出沒村舍農家是常事。梅山人的靈性和智慧獲得了啟發。梅山人既模仿到了虎的各種搏擊手法,又窺出了虎的精神。從今天的著名拳家晏西征、鄒壽福、劉伯根,以及博拳道的創始人曾迎新等人演練的虎拳來看,真是:臂堅腰實,腋力充沛,一氣整貫,始終不懈,起落有勢,努目強項,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之勢。梅山虎拳中的擒手、拿手,凡與人搏,如銼似刀,全是拿筋掐脈,招招催魂,式式奪命。以致於影視巨星李連杰的老師吳彬大師觀賞了上述幾位拳家演練虎拳後,說:“這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武術。” 可以這樣說,梅山武術絕不是脫離外界孤立存在的。在千百年的實踐中,它既表現出梅山本土的野性,又吸取了少林武術的精華,如此,就使之成為了一種有鄉土風采,卻又可以登大雅之堂的武藝。 梅山拳法中的梅花拳,可以從一點梅直至十點梅,步法靈活、詭異,拳家們走到酣處,大有神龍見首不見尾之勢。梅山拳又能設樁而練,或樁上,或樁下,或樁間,練者如游龍,一派矯健。梅花拳非常實用,遇上群敵,可利用多變莫測之步法,與敵周旋,乃至最後致勝。梅山的梅花拳為南宗,北方的梅花拳流行於河北一帶,為北宗。現今的代表人物是韓建中,中國人民警官大學的武術教研室主任。 梅山武術的實戰性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取近不求遠。它將日常生活中的物具與實戰有機地結合了。 如梅山武術中的板凳拳。板凳,本是農家中的平常一物,正因為它隨處可見,取來方便,所以梅山武家們將它的功用發揮到了極致。武家們操起板凳來做兵器,那真是揮花舞袖,虛虛實實,功防兼備。當今著名武術家晏西征先生演練的板凳拳,靜如泰山,動如猛虎,上格下檔,橫打直衝,勢不可擋。板凳拳之處,還有桌拳。會演練這種拳的人已是稀物。筆者親見晏西征先生及弟子們演練過。一張十分平常的四方木桌,演練者一時在桌上倒立,一時在桌下穿行,一時在桌旁遊走,觀賞性和實戰性堪稱珠聯璧合,令人歎為觀止。桌拳與雜技的不少技法相似,與板凳拳一道,是梅山武術中的獨門拳法。 在此我應著重介紹一下梅山武術中的傷科。古代的梅山武者們,都全是武醫一體。當然,對於傷科一事,又皆得於師父之口授,以及平素耳聞目睹之事,純以經驗為依據。 筆者在對梅山武術的採訪探祕過程中,接觸最多的是那些治療骨傷的民間武術家。正骨之法,全是明醫手法之精純與經驗豐富。否則,冒昧從事,鮮有不誤人命者。 通過筆者的觀察考究,梅山武術中的正骨方法為四種:第一種:摸骨。凡受傷之人,筋骨內損者,不論其因跌撲或閃挫及撞打等所致,梅山武者對其筋骨受傷之現象,必先深究而熟知,然後才可以著手醫治。第二種:接骨。既然斷定傷者之骨業已折斷,欲使其合攏,復於舊位,輕者無須器具輔佐,重者,必須利用器具之輔佐。第三種:端骨。人身各骨銜接之處,皆有關節,互相吻合。骨縫緊湊,故能長短伸縮。此類關節,稍有斜歪,必疼痛難忍,不能轉動。而要定其位,務必使其離位之骨,送入臼中,而無歪斜,則可愈。第四種:提骨。所謂提骨,是指傷處之骨,反陷於內,一時未能使之復原,則設法提之使出。 關於梅山武術中的正骨名家,有羅樹生、廖育雄、鄒壽福等人。 羅樹生,一直潛心於梅山武術中骨科的研究,多年來,他吸收了民間的各種實用方法,棄之糟粕,取其精華。他給傷者正骨,效應如神。 總之,梅山武術發展到今天,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它的實戰性已日漸衰微。但是,它做為梅山文化中的長長一脈,在全民興起健身運動的大好時代,是值得我們去挖掘和研究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