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發聲訓練的學習?

明亮圓潤的歌唱發音

良好的歌唱呼吸,為歌唱提供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條件。沒有呼吸就沒有歌唱。然而,有了歌唱呼吸是不是就等於有了歌唱呢?這是不能劃等號的,因為聲音的產生既離不開呼吸,也離不開發聲器官的作用。發聲器官是怎樣發生的呢?我們先了解一些發聲生理方面的知識。

一、發聲器官及發聲原理

發聲器官是由喉嚨及其肌肉、軟骨和聲帶組成。氣管的上部是喉頭,喉頭中部有一個器官叫聲帶,共有一對,左右並列,性質相當於兩條很強的韌帶,表面很均勻的蓋有一層粘膜,聲帶是唱歌的發音體,聲音便是由聲帶的振動發出來的。喉頭是一個精巧的小室,在軟骨和肌肉的相互作用下,能夠對聲帶進行調節,吸氣時使兩條聲帶分離,聲門打開;呼氣發聲時,兩條聲帶又相互靠攏,在呼吸的作用下,能調節其長度、厚度和張力,使聲音產生高低強弱的變化。

在發聲開始前,聲帶進入發生準備狀態。開始發聲時,兩聲帶達到必要的緊張度並相互靠攏或閉合,使聲門關閉。此時由於呼吸肌群的作用,儲存在肺泡、支氣管裡的空氣被排出,使聲門下氣壓開始增高,當氣壓超出聲帶閉合緊度時,空氣就會週期性地迫使聲帶稍向兩側分開衝出來。在衝出後的一瞬間,聲帶借本身的彈力以及縮小聲門肌肉的作用,聲帶重又恢復原來閉合的狀態。接著又是增高氣壓、衝開聲帶和隨之閉合。由於聲帶有節律地衝開與閉合一系列振動,氣流通過聲門形成一系列“氣噴”造成空氣稠密和稀疏相間的動盪狀態而形成聲波,即聲門波。此聲門波再經喉腔、咽腔、口腔、鼻腔等共鳴體的放大與美化,就成為人的嗓音,即人生。

二、真聲、假聲和混合聲

真聲:音色明亮而飽滿的一種聲音。其發聲狀態為:發聲時聲帶拉緊,兩聲帶靠攏,作整體振動;聲帶張力較強,且依張力大小來調節音的高低。真聲主要是固體振動,發出的聲音剛勁有力,明亮結實,使用中、低聲區方便自如,與人平時講話的音質比較接近。真聲發出的聲音具有強烈的“個性”。如:當我們聽某人說話就知道是誰。但真聲的音域不寬,音域約從g-f2,不產生換聲區或換聲點,在g2以上的聲音變成假聲,出現明顯的換聲痕跡。由於歌唱有音高、時值的要求,完全用真聲就不能很好的使用歌唱的要求。

假聲:音色帶有特殊矯揉意味的聲音。其發聲狀態為:發生時聲帶振動相對放鬆,聲帶張力不強;聲帶在拉緊的狀態下,作邊緣振動;聲音的組成既有氣體振動的成分,也有邊緣振動(固體)震動的成分。音質不同與真聲。假聲的音域從c-a2/c3,在#f2以上聲音的威力得到充分發揮。但假聲裡泛音成分少,因而中低聲區的聲音不夠結實。如果高音用純假聲,就會使得音色單調、失去“個性”、無表現力。

混合聲:是真聲和假聲兩者想混合的聲音。其發聲狀態為:從低聲區開始,就使聲帶邊緣變薄,參入少量假聲,隨著聲音的上行,假聲成分逐漸增多,但仍不失少量真聲。中聲區真假聲近於相半,混合共鳴較好。混合聲的音域較寬,約從a-a2/a3.整個聲區自下而上均為真假聲混合。聲音統一連貫,無明顯換聲區或換聲點。這種聲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難分”,“真聲不炸,假聲不虛,混在一起”。一般說來唱高音時假聲成分多些,唱低音時真聲成分多些,唱中音時真假混合成分多些。

混合聲使高音明亮,低音結實,由於它具有真聲色彩,比較接近我們民族的語言,容易做到吐字清楚,聲音上下貫通又比較方便,所以,它符合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混合聲已被越來越多的民族唱法歌唱者所採用。其實,在我國傳統戲曲、曲藝、民歌中混合聲早已有應用,只不過由於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劇種風格、語言和地方欣賞習慣,所使用的真假聲比例不同而已。民族唱法所追求的自然混合聲,必須經過科學的訓練才能獲得。

三、混合聲科學的訓練方法

1、“哼鳴”唱法練習:

“哼鳴”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作。歌唱中的哼鳴練習同生活中的哼鳴動作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要求“哼鳴”時喉頭放鬆,把“哼”的感覺置於嘆氣的呼吸狀態上,發聲時嘴不張開把“M”音加以延長。哼唱的好處是使喉腔自由與放鬆並防止喉音。如果整個聲音通道不是處於全然放鬆的狀態,就不能把“哼鳴”唱好。

練習閉口哼唱時注意:

(1)身體自然直立,胸部自然擴張,兩肩放鬆,吸進適量(不能過多)的氣息。哼唱時身體一定要保持吸氣的姿勢。

(2)嘴脣鬆閉,舌頭自然平放,舌尖輕靠著下牙根,下顎和頸部肌肉放鬆,上下牙略微分開,不要咬緊。

(3)哼唱時,應感覺到聲音是集中在鼻腔頂端,眉眼的上方,不論音的高低如何變化,聲音的感覺位置至少要保持在這個高度。

(4)哼唱時鼻、齒、脣可以感覺到輕微的顫動。

練習時先唱“M”,再位置不改變的前提下唱“MI”、“MA”

<1>1--- 3--- 5--- 5--- 3--- 1---

m„„„„„„,m„„„„„„。

m„„„„„„,mi„„„„„„。

m„„„„„„,ma„„„„„„。

<2>54 32|1-

m mi ma

<3>1234 5432 1- m

<4>i765 4321 1- m mi ma

<1><2><3>條用較慢的速度,音與音的連接要非常連貫,注意氣的流出要均勻舒暢。<4>條速度可以快一點。音調可以依各人情況升高或降低。上行時,以開始音C半音模進向上升高至G,然後再下行還原到起音音高。不同的音部,可以根據聲部的特點,調整音域、上下的浮動。

練習哼鳴時,方法一定要正確,如若不正確,發出的聲音又緊又逼,帶出來的聲音也就不可能有好的效果。哼唱正確了,帶出來的聲音才會好。自我檢查哼鳴的對錯,可以在哼鳴時對著鏡子看嘴巴是否能隨便動作,而不影響聲音的發出。如果不影響,說明哼唱是正確的。這樣,用哼鳴這種方法唱時,嘴巴在做咬字動作和做表情動作時,就不會影響聲音。

唱mi,ma時逐漸把嘴張開,發聲要自然而不費力。口張開時,聲音的感覺位置要保持在哼唱的高度,防止口一開位置就掉了下來。也就是說聲音不能脫離呼吸,而應該似乎是把聲音嘆在氣息上,這樣唱出來的聲音就有呼吸的支持,聲音通暢,寬亮,形成一個整體的歌唱感覺。

用這種方法練習湖南民歌《瀏陽河》、陝北民歌《咱們的領袖毛主席》

2、母音練習

聲樂練聲時多采用“咪”、“媽”等進行練習。戲曲練聲(通常叫喊嗓)多采用“衣”、“呀”等進行練聲,這就叫做母音練習。 母音是語言和歌唱發音的主要因素,因此,唱好母音對於歌唱來說非常重要。聲樂訓練常用的母音是a,e,i,o,u.這些母音的發音有寬有窄,有暗有亮,位置有前有後。為了使歌唱的發音位置統一,音色統一,符合民族唱法的聲音要求,而且便於咬字,可把以上母音結合成“妹、媽、咪、歐、努”,並按聲音色彩分成寬窄兩組。“烏、歐”為寬母音組,“衣、呃”為窄母音組。訓練時,兩組母音結合使用,將能取得較好的聲音效果。

兩組母音在訓練時有著不同的作用和效果,使用“烏、歐”母音時,便於打開喉嚨,使聲音鬆、通,有垂直感,是聲音獲得圓潤飽滿的基礎之一。

寬母音練習:

(1)i765 4321 1- 努

(2)54321234 54321 努

“努”是使用“哼鳴”與“烏”母音結合的辦法。它在集中的哼嗚位置上唱出帶有暗、圓的烏音,使聲音具有鬆、通和垂直感,有有哼鳴集中的位置,這樣,所發出的聲音就會有既圓潤飽滿,有集中明亮的效果。注意,吸入氣息後,一定要保持吸氣狀態去唱,儘量找到發聲時鬆、通、垂直的感覺。旋律上行時,吸氣狀態要加強。

在“烏、歐”母音練習時,還要用它來帶其他的字(其他的母音),使別的母音也具有“烏、歐”母音的特點和色彩,也就是鬆、通和垂直感。

53 42|1-|53 42|1-||

努 歐 啊 努 呃 衣

這個練習體現了“烏”帶“啊、呃、衣”等母音。並使這些母音都帶上“烏”母音的感覺和色彩。由於“烏”母音能使聲音鬆、通和垂直,喉嚨又便於打開的特點,帶出來的其他母音也同樣具有同樣的特點。注意換字時咬字的動作不能太大,以免破壞喉嚨的打開和聲音的垂直。

以這種方法練習《珊瑚頌》、《我們就是黃河、泰山》、《駿馬奔馳保邊疆》、《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讚歌》、《毛主席的話兒記心上》、《牡丹之歌》、《英雄的讚歌》等歌曲。

窄母音練習:

使用“呃、衣”母音與使用“烏、歐”母音有所不同,雖然在歌唱的整體感覺上是一致的,但由於“呃、衣”母音比較集中、靠前、聲音張力也強,因此聲音較為明亮,富有靈活性,聲音位置也高。如果在練習中,配合好氣息和打開喉嚨,保持聲音垂直的感覺,那“呃、衣”母音的音色就是很甜美的,帶上其他母音,使其他母音也具有這種色彩。如

5342|1-|5342|1-|| 咪 媽 咪 咪 妹 咪 妹 媽 咪 妹 毛 咪

用“咪、妹”帶“媽”,寬母音“媽”容易散、空、垮,用“衣、呃”去帶,聲音就比較集中,明亮,聲音位置也不會變。用這種方法演唱中國歌曲和民歌都很適合,不僅吐字清晰,而且音色明亮甜美。

通過“烏、歐”、“呃、衣”兩組母音的練習,知道了他們所具有的不同性質和色彩,是使嗓音的發音能力得到提高的兩個方面。要想獲得圓潤明亮的嗓音,兩方面都不能缺少。如果兩方面結合起來練聲和練唱,你將會發現:嗓音的發音能力得到改善,變得明亮圓潤不再是尖的、緊的,也不再是渾濁的、悶暗的。隨著發音能力的提高,適合唱的曲目範圍越來越大。

3、假聲位置的作用

在學習歌唱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聲音要有高位置的要求。最能體現高位置的聲音是“假聲”。唱假聲的時候,喉嚨一般都是開的、鬆弛的,氣息也不僵,上下容易連成一條垂直的氣柱感覺,所以聲音比較柔和圓潤、通暢、統一,演唱時也相對省力。但聲音不夠結實。如果根據假聲的特點,發揮假聲的優點,即可在保持假聲演唱時的基礎上把聲音放出來,以增加聲帶的張力,摻入真聲成分,就會形成明亮圓潤的混合聲效果。同時音域也得到擴展。 也可以這樣理解和體會,就是把假聲放大,變成明亮而有力度的聲音,但一定要在不改變唱假聲的歌唱狀態下來放大聲音,使所有的字都統一在假聲的位置轉換,字的轉

換動作要小,而且每個字都是在相同感覺下轉換的。同時也要與氣息配合好,保持氣息深度,否則聲音就會發虛,反而放不出聲音。 開始使用假聲位置時,可能有些不習慣,也可能一下子難以把聲音放大,這個過程是正常的。只要堅持練習就能掌握。下,保持位置來帶聲音,一直唱到低音時仍然是假聲位置的感覺,加上氣息的配合,便能得到混合效果。

(1)i765 4321 咪 媽

(2)54321 53421 烏 歐 啊 烏 呃 衣

(3)55 55 55 5432 1- 烏 歐 啊 呃 衣 烏

另外,還可通過不出聲或小聲向遠方喊人和急切與人耳語時的那種狀態,來體會假聲發音的位置,以及氣息保持吸氣狀態的感覺。用這種感覺把聲音放出來後,再根據自身的嗓音條件來調節真假聲的比例,注意真假聲調節一定要在氣息支持的情況下調節,如果沒有氣息的支持,就不可能得到較高位置的混合聲。

關 於 共 鳴

當你建立了良好的歌唱呼吸,有了科學的發聲之後,你還必須瞭解有關歌唱共鳴的問題。因為聲音的音質與共鳴因素分不開,不同的音質來源於不同的共鳴腔體。發聲和共鳴是彼此相聯繫的,歌聲中很難把發聲和共鳴截然分開。發聲和共鳴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一、共鳴器官及共鳴原理

共鳴器官包括全部發聲系統的空腔: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和鼻竇。以軟齶為界氛分為兩組:鼻腔、鼻竇和鼻咽腔稱為上部共鳴器;胸腔、喉腔、口腔稱為下部共鳴器。高音以上部共鳴器為主,低音以下部共鳴器為主。各共鳴腔又根據體積的固定性和靈活性,分為可調節共鳴器(咽腔和口腔)和不可調節共鳴器(鼻腔、鼻竇、胸腔)。其中共鳴作用最大的部位是聲帶以上形似喇叭的共鳴腔,即聲道。

上述共鳴腔,在聲帶以上的,由喉腔、咽腔、口腔和鼻連接起來組成類似管樂器的管子部分,形成共鳴管,此共鳴管出口部分鼻腔和口腔,形似喇叭。咽腔部分不但可以擴大和縮小,還可以拉長和縮短,形似長號的伸縮管部。該共鳴腔的調節性變化,可使聲帶發出的原音之中各泛音成分受到不同作用:發低音時聲道拉長,低泛音成分擴大;發高音時則縮短,高泛音成分擴大。這樣,由於聲道的不同調節,使人的歌聲表現出各種不同的色彩:有時嘹亮清脆,有時雄偉粗獷。

由喉部發出來的原音如果脫離共鳴器官——喉腔、咽腔、鼻腔和口腔等,單純的喉原因是單薄無力的,就好象軍號一樣,號聲之所以明亮飽滿傳送致遠,是由於喇叭共鳴的作用。如果去掉喇叭,單吹號嘴則聲音是很弱而不好聽的。人聲共鳴的原理就象號嘴和喇叭共鳴的關係一樣。有人把人的共鳴器官叫做口咽喇叭,是有道理的。但比管樂器的喇叭構造複雜得多,它可以拉長縮短,可以變粗變細,共鳴聲腔容積可變大變小。 根據人聲發音的高低不同,人聲共鳴可分成頭腔共鳴、口腔共鳴和胸腔共鳴三種類型。

1.頭腔共鳴:即鼻腔共鳴,包括鼻腔、鼻咽腔和鼻竇等。因為正確的鼻腔共鳴,歌唱者頭部有振動感,因此聲樂藝術叫做頭腔共鳴,事實上頭部本身內裝腦髓沒有腔體,實體並不起共鳴作用。“頭腔共鳴”不過是歌唱者的自我感覺而已。鼻腔位置很具體,是歌唱發音中最重要的共鳴體,它使聲音明亮、豐滿,富有金屬性鏗鏘的色彩。

2.口腔共鳴:包括口腔、口咽腔和喉腔。中音共鳴作用在口腔系統。它使聲音、音色明亮清晰、字音親切。口腔是咬字吐字的主要器官,它作為語言器官的功能往往大於共鳴器官的作用。口腔共鳴比較原始,歌唱時必須輔以其他共鳴作用才能改善其音色,否則沒有藝術表現力。

3.胸腔共鳴:包括氣管、支氣管和整個肺部,胸腔共鳴作用時,胸部有明顯振動感,它使聲音宏亮渾厚有力,為低音共鳴作用。一般用於中低音聲部及某些粗壯男高音,其他男、女高音則不常用或不用。(但隨著現在聲樂理論的發展,趨向於無論是高音還是低音都最好有胸腔共鳴,有了胸腔共鳴,聲音會更結實、更優美)戲曲中稱之為“膛音”。

二、共鳴腔的運用

民族唱法共鳴腔的運用是:以鼻腔(頭腔)共鳴為主,輔以喉、咽、口腔,加上適當的胸腔。形成一個上至頭腔、下通喉腔和胸腔的垂直柱狀的共鳴通道,以求達到最佳的整體共鳴效果。相對來說,民族唱法由於咬字和潤腔等技法的運用,在共鳴效果上,與美聲唱法的寬、洪、粗、大有所不同。在共鳴腔管的使用上,比美聲唱法要細一些和短一些,喉咽腔不要求開得太寬,喉結相對穩定。喉嚨打開適度,放鬆下巴。這樣獲得的共鳴集中在頭腔(鼻腔)。使聲音通暢甜美,便於咬字行腔。

民族唱法對於鼻腔的強調,主要基於語言便於清晰表達。因為鼻腔和口腔離得較近,口腔是咬字吐字的主要器官。口腔所發出的字音雖有原始的口腔共鳴,但遠遠達不到歌唱藝術的嗓音要求。當口腔的字迅速進入鼻腔被加工後,口腔共鳴不足的情況得到彌補,口腔中字音的清晰度不僅不會受到影響,還因此變得圓潤。由於鼻腔共鳴比較集中,又使得字和聲得到統一,歌聲變得圓潤和明亮。

結合《南泥灣》看共鳴的作用: 歌曲以清新的風格,表現了南泥灣這塊革命根據地一派自力更生的新氣象。親切的述說,由衷地讚頌,由於一股清泉注入心田。要求嗓音清脆、甜美。

演唱時,如果以鼻腔共鳴為主,口腔中的字音可以立刻被加工,得到美化。字音得到統一。不僅歌詞咬吐清晰,而且歌聲明亮、圓潤。這樣的聲音比較符合歌曲那種清新的風格。如果共鳴是一種整體共鳴,勢必要把共鳴腔均勻地調成寬、粗、大。咬字器官為了要服從這種共鳴狀態,其靈活性就要受到限制。這種共鳴狀態的發聲宏亮豐滿,比較有威力,但字音的清晰度欠佳。可以想象,若用這樣的聲音表現《南泥灣》那種清新的風格,顯然不合適。

民族唱法強調鼻腔共鳴,為的是語言更清楚的表達,字音更完美的統一。如果共鳴不集中,就會影響到字音吐出後的清晰度。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象嘴裡含著一個餃子”,這種聲音聽起來既不順耳又不親切。

然而,強調鼻腔共鳴是不是就等於強調鼻音呢?

鼻腔共鳴是:音波隨部分氣流通過鼻腔產生共鳴後,隨即被推射到體外。而鼻音現象是:由於軟齶下降,隔斷了口鼻之間的通道,音波被全部堵塞在鼻中,推射不出來。兩者在客觀聽覺上和主觀感覺上是完全能區別出來的。從客觀聽覺上比較,前者明亮、流暢,後者悶暗、堵塞。從主觀感覺上相比,前者貫通自如,後者憋氣、淤阻。這就是鼻腔共鳴和鼻音的根本區別。

如何來獲得鼻腔共鳴呢?首先,鼻腔在吸氣時就應充分打開,一是為了擴大進氣通道,二是為了字音進入鼻腔做好準備。吸氣後並保持吸氣狀態,也就是保持鼻腔打開的狀態。當字音進入打開的鼻腔後,切勿停留在鼻腔內不動,而應繼續用氣將字音經過鼻前和眉心、最後推出體外。這個過程的關鍵就在於字音能否準確無誤地進入鼻腔。而進入鼻腔的關鍵又在於吸氣時鼻腔能否及時打開。為了保證字音能及時進入鼻腔,字音的力量要適中,太重容易阻斷氣流,引起口腔緊張,影響和鼻腔的協調;太輕則難以進入鼻腔。

三、共鳴的調節與交替

一般說來,高音區主要以頭腔共鳴為主,中音區以口腔共鳴為主,低音區以胸腔共鳴為主。歌唱中,三個共鳴腔往往配合著使用。在對語言的美化方面,胸腔、口咽腔共鳴的作用雖然不如鼻腔那麼直接和明顯,但在整個歌唱表演中對調節音色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他們於鼻腔共鳴交替配合、緊密協作,是歌唱表現更為生動、風格色彩更為鮮明。這樣的例子在戲曲、曲藝、民歌中比比皆是。歌唱中也是如此。

總之,根據歌曲內容和風格的需要,個共鳴腔可做變化調節,這樣可以獲得不同的共鳴效果。在表現歌曲不同的內容、突出歌曲不同的風格和韻味時,這種調節是非常有效的。

工具/原料

歌行者俱樂部

www.gexingzhe.com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