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碧無涯的大海,噴薄而出的朝陽,蜿蜓如帶的金海灘,碧波盪漾的河流,茂密繁盛的叢林,恬靜秀美的溼地,峰巒疊翠,海鳥啁啾,紅頂素牆——這就是北戴河。大海壯闊,景色怡人。在長達 22.5 公里的海岸線上,沙灘和礁石,相互交錯;海灣和岬角,依次排開。沙灘鬆軟潔淨,堪稱北方第一,坡度也較為平緩,是一個優良的天然海水浴場。北戴河受海洋氣候的調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之中,日最高氣溫超過 30攝氏度的天數,平均只有 7.6 天。這裡有6600多公頃森林,50多畝溼地,良好生態環境,使這裡成為鳥類的樂園,成為從西件利亞、中國北方與中國南部、菲律賓、澳大利亞之間遷徙之候鳥的一個驛站。春秋兩季,候鳥遷徙,丹頂鶴、白鸛等成群結隊從空中飛過,且飛且鳴,成為一大奇觀。春夏之交,鴿子窩一帶的大潮坪、灘塗,時時可看到鳥群覓食,悠閒自在,怡然自得。北戴河是神州九大觀日處之一。觀海上日出以東北端的鷹角亭為最佳地點。
工具/原料
氣候介紹:
宜人的氣候,是北戴河海濱成為馳名中外的旅遊避暑勝地的重要因素。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暑期平均氣溫只有24.5℃。且空氣清新,濱海地區每立方厘米空氣含負離子4000個,高於一般城市10至20倍。
美食:
烤大蝦——秦皇島是海濱城市,海產品豐富。烤大蝦是以北戴河所產大蝦為原料,烤制而成,再輔以適量湯汁即可食用。特點是色澤豔麗,香味醇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小吃長城餑欏餅——在長城周邊所生的餑欏樹樹葉內,加入澱粉、三鮮等製成的餅,餅皮略呈透明狀,味道清香適口。相傳這種作法源於明朝戚繼光守山海關時,當時他手下的將士大都來自江浙一帶,對北方的糧食不很適應,於是就想出了這樣一種粗糧細作的食品。在位於秦皇島市山海關城關南路的鴻宴飯莊可以品嚐到這一美味。
小吃回記綠豆糕——清真食品,用當地所產綠豆以及白糖,依祕方調製而成。油而不膩,鬆軟香甜,口味醇正。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天心衚衕22號的清真回記糕點部可以品嚐到。
小吃老二位麻醬燒餅——色澤微黃,層次分明,麻香醇正,鬆軟適口。在秦皇島市文化北路15號的海港區老二位飯店可以嚐到正宗的麻醬燒餅。
小吃四條包子——造型美觀、口味獨特、醇而不厚、肥而不膩,是當地久負盛名的快餐食品。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南大街的包子店裡可以嚐到。
特產:
北戴河瀕臨渤海灣,特產以海產品為主:螃蟹,乾貝,海蝗魚、梭魚、墨斗魚、帶魚、魷魚、海螺、毛蚶等貝殼類品種繁多,集渤海灣海味產品之精華。
工藝品包括各種珍珠飾品:門簾、項鍊、珍珠掛件等。還有一種當地人用平螺(海底發光的一種螺)加工製成的裝飾品,是當地特產與手工製作藝術的結合。另外,有一種當地產的小洋梨,個小無核,口感酥脆,甜而不膩,是當地野生果樹中的獨特品種。
步驟/方法
聯峰山公園
又稱蓮蓬山公園。位於北戴河海濱中心偏西,傍海東西橫列5公里,有東聯峰山、中聯峰山、西聯峰山之分。園內有三座松林覆蓋的山峰,因山勢聯綴固有聯峰之稱,遠視又似蓮蓬,亦稱為蓮蓬山。最高峰東聯峰山海拔153米,是北戴河的制高點。其中最著名的有“林彪樓”和“張學良將軍樓”。民國年間號稱的“海濱二十四景”中有二十處就在這裡。
碧螺塔公園
位於北戴河海濱小東山,這裡三面環海,風光絢麗。碧螺塔為公園的主景建築,它是以世界獨一無二的仿海螺形狀而建造的螺旋觀光塔。碧螺塔由下而上分為海、陸、天構思裝飾,各種海藻、珊瑚、魚類、動物、雲彩、彩霞、鳥類飛禽等圖案五光十色,珠光寶氣,妙趣橫生。塔內裝修大型壁畫十餘幅,裝有大型木雕“碧螺仙子”和“海蛙姑娘”刀工精細,古樸典雅,還有大型落地屏風“柳毅傳書”和“神女”條屏等。碧螺塔海濱東山地區的最高點,登塔遠眺,一望無際茫茫,大海盡收眼底,使人心曠神怡。碧螺塔公園早觀日出,夜聽濤,尤其入夜彩燈輝煌塔形現,其樂無窮。
鴿子窩公園
由於地層斷裂所形成的臨海懸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鷹屹立,故名鷹角石。該石高20餘米,過去常有成群的鴿子或朝暮相聚或窩於石縫之中,因此得名鴿子窩。觀賞海上日出的最佳之處,每逢夏日清晨,這裡雲集數萬名遊客觀賞“紅日浴海”的奇景。漫步在182米長的望海長廊上任由海風的洗禮,在碧湖之畔櫻花樹下靜坐看白鴿飛舞,清靜雅緻、怡然自得。
老虎石海上公園
老虎石海上公園位於北戴河風景區中心,佔地總面積3.3萬平方米,公園內形態不一的礁石,狀似群虎,故而得名老虎石。這裡灘寬海闊,入海坡度平緩,水質良好,因而成為暑期海浴人數最多的浴場。這裡還有大型的娛樂公園,內設有海上飛傘、帆板、衝浪板、兒童樂園等,是目前國內較大的海上綜合性公園。老虎石西,有1957年經朱德同志特批興建的小碼頭,可停泊小型遊艇、遊船,是觀景、垂釣的理想之地。小碼頭西有“望龜亭”一座,小巧玲瓏,頗具情趣。
怪樓奇園
位於北戴河海濱黑石路上,是根據聞名遐邇的北戴河海濱東山園藝場院內的老怪樓的建築風格興建的,佔地110.8畝,共設置奇景、怪景99處。怪樓內山石瀑布,樓道索橋,多門多屋,真假難辨;人身怪獸,天外來客,巨石燈罩,美人戲水;水晶宮晶瑩剔透;鏡中有緣,倒行逆施……,真的是令人不可思議,樂不思歸。
秦始皇行宮遺址
在北戴河海濱金山嘴路東橫山上。規模宏大,面積達3000餘平方米,現已揭開地面的遺址有900平方米,其遺址東面是一組大型四合型建築群的一部分,共兩座10間的遺址和麵寬6間的東配房,長30.5米,寬8.2米,牆厚近1米。室內地面經整實,地面明柱礎石排列有序。柱礎石面離中心距5米,對距也達5米,坐北朝南、是一座氣勢宏大的宮殿遺址,東西長50多米,南北長13米,外有迴廊,四周圍牆寬2.3米,中間隔牆寬1米。共有2個大廳,每廳東西排列3行明礎柱石,柱石巨大,直徑為1.3米。
橫山之南約200餘米的高地上,發現另一組大型建築群遺址,專家考證認定為秦始皇行宮的主體建築群,它和橫山行宮建築,處在同一條大中軸線上。秦始皇行宮遺址出土文物豐富有菱紋、饕餮紋、捲雲紋、雙雲紋等瓦當、菱紋格空心磚、麻面大板瓦、陶井、陶盆、陶文等,經鑑定為是秦始皇父子東巡碣石時的行宮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