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旅遊,怎能忘了臺北故宮呢??

臺北,是臺灣的省會,是一座讓大陸同胞似曾相識的城市。除了繁體字書寫的商店招牌,街上的人,和你穿同樣的衣服,說同樣的話。她有北京的沉穩內斂,她若上海的奢華時尚,她像香港的緊張忙碌,她似廣州的銳意創新,她是抹不去歷史烙印的“國父紀念館”,她是將自己帶向全世界的前第一高樓,她是密度排名世界第一的便利商店,她是熱愛嘗試一切新鮮事物的資訊高速公路,臺北認識臺灣第一站。相信你走下飛機、融進人群的那一刻,一點也不會感到陌生。

在臺北最棒的體驗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感受臺灣和祖國千絲萬縷的歷史聯繫。

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約1公頃,是一座仿北京故宮式樣設計建造的鋼筋水泥大廈。仁立在院前大眺臺上觀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北京故宮。而緊貼博物院的是覆蓋濃密樹林的陡峭山勢,又令人宛如站在南京紫金山。臺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

從外形看,築物似為2層,實則4層,建築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層分別是講演、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8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及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圖書、文獻、碑帖以及玉器、琺琅器、雕刻和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研究室。

巧妙的是,第三層樓後面架了一座長廊天橋,直插人後山之腹,原來是一個深180米、高6米、寬3.6米的山洞,洞內分為一個個小室分類收藏文物,全部設有空氣調節系統、防潮系統、防火系統和防盜系統。

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摺、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品類繁雜,大致可分為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琅器、雕刻、文具、印拓、錢幣、繪畫、法書、法帖、絲繡、成扇、善本書籍、清宮檔案文獻、滿蒙藏文文獻,以及包括法器、服飾、鼻菸壺在內的雜項等類別。

相關鏈接:https://itunes.apple.com/cn/app/tai-bei-gu-gong/id627843319?mt=8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