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成本核算方法(會計知識的補充說明)?

存貨成本核算方法 系統提供了三種常用的存貨成本核算方法,採用不同的方法系統處理的過程和結果也有所不同。以下我們就簡要對這幾種方法予以比較。

方法/步驟

成本核算方法1:移動加權平均法

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該核算方法自2007年執行新會計準則時終止使用,具體說明請查看>>>)

特點:其優點在於能使管理當局及時瞭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而且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缺點是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適用範圍:是實際工作當中運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存貨成本核算方法(會計知識的補充說明)

成本核算方法2:個別計價法

概念: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一方法是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相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特點:採用這種方法,計算髮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準確,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對發出和結存存貨的批次進行具體認定,以辨別其所屬的收入批次,所以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

適用範圍: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如房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成本核算方法3: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概念:即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收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和存貨成本。

特點: 採用此方法只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而且在市場價格上漲或下跌時所計算出來的單位成本平均化,對存貨成本的分攤較為折中。但是,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及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

適用範圍:適合各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的情況。

存貨成本核算方法(會計知識的補充說明)

成本核算方法4:先進先出法

概念:先進先出是核算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之一,是假定先進的貨品先銷售或先耗用,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具體做法是:接收存貨時,逐筆登記每一批存貨的數量、單價和金額;發出存貨時,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計價,逐筆登記存貨的發出和結存的數量、金額。

特點: 其優點在於存貨實際成本最接近市場價格,較為客觀。

在收發業務頻繁及單價變動較大的情況下,計價工作量較大,且產品成本偏低,不符合謹慎原則。

適用範圍:適用於收發業務不是非常頻繁的存貨計價。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