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場選擇的思考?

在擔任公司高管的幾年間,我面試過數以百計的各個層面的員工,其中最讓我感到遺憾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人有著非常好的素質,甚至有的還是名校的畢業生,因為不懂得去規劃自己的職業,在工作多年後,依然拿著微薄的薪水,為了一份好一點的工作而奔波。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只要稍微修正一下自己的職業方向,就能夠在職業發展上走得更從容。  有一次一個大連理工大學的研究生,好像是學電子的,來應聘我們的公關企劃部部長。那小夥長得不錯,將近一米八的身高,很陽光,個人素質也很好。他研究生畢業後去了一家稍微有點規模的IT企業,因為他對於軟件的瞭解很不夠,就沒有做技術,而是從事管理,後來做到了總經理助理,主管行政和企劃。工作5年後的薪水也就是5000多點,他在公司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侷限。我在面試的過程中瞭解到,他之所以應聘我們的公關企劃部部長,只是因為我們這個職位給的薪水還可以,而不是因為他喜歡這樣的工作。後來我幫助他分析,依照他的素質和職業興趣,如果選擇得當,幾年後應該有著很好的發展。但是我們公關企劃部部長的職位並不適合他,如果我們聘用了他,不但耽誤企業的發展,而且也會耽誤他本人的發展。我幫助他分析以後他恍然大悟,對我十分的感謝。後來他經過認真的思考及時修正了自己的職業道路,目前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所以有時候沒有應聘上反而是面試的成功。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這樣的人大多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哪個領域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幾年過去了,稀裡糊塗的換了幾家公司,回過頭來才發現,只是積累了不同行業、不同職能方向不成功地豐富經驗。而且據我觀察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因為似乎什麼工作都難不倒聰明人,他們就有機會嘗試不同的工作,結果卻都是“蜻蜓點水”。一段時間以後突然發現,多種多樣的工作經驗並沒有給自己帶來沉甸甸的收穫,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專長、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局面。最最關鍵的就是他們永遠都難以結束低薪長跑,白白浪費了上天賦予他們的才智。  當然,和此相對應的是另外的例子。有的人起點並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麼好得不得了的專業,甚至這裡邊還有大專和中專畢業的人,但是因為他們的正確的職業發展之路,幾年之後他們在職場上的價值超過了很多當初起點比他們高的人。我們公司現在的財務總監就是專科畢業的。但在十多年的財務生涯中,從出納、會計、主管會計到財務經理,他一步一個腳印走得很踏實。不少和他同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還沒有取得這樣的成績。我也認識不少拿著高薪的人士,他們中不乏低學歷的人才,只是因為在一個領域裡辛勤耕耘而成為這個領域的專精之士,從而能夠獲得和他們價值相匹配的薪酬。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