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健身的運動項目也變得越來越多,有很大一部分人熱愛太極拳這項健身運動。太極拳不僅能夠強健體魄還能夠修身養性,是現在很多人的最佳選擇。下面小編帶著大家瞭解一些關於孫氏太極拳入門的知識吧!
孫氏太極拳入門的“三害九要”
孫氏太極拳入門三害 :
第一害是指努氣,第二害是指拙力,第三害是指挺胸提腹。
用努氣者,太剛則折,易生胸滿氣逆,肺炸諸症。譬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
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脈不能流通,經絡不能舒暢,陰火上升,心為拙氣所滯,滯於何處,何處為病,輕者肉中發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結成瘡毒諸害。
挺胸提腹腹逆氣上行,不歸丹田,兩足無根,輕如浮萍,拳體不和,即萬法亦不能處時中地步。
故三害不明,練之可以傷身,明之自能引人入聖,必精心果力,剔除淨盡,始得拳學入門要道,故書雲: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練習諸君,慎之慎之。
孫氏太極拳入門九要 :
孫氏太極拳入門九要是指什麼分別是指:塌、扣、提、頂、裹、鬆、垂、縮、起鑽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勁,尾閭上提督脈之理;
扣者,開胸順氣,陰氣下降任脈之理也;
提者,穀道內提也;
頂者,舌頂上齶,頭頂,手頂是也;
裹者,兩肘往裡裹勁,如兩手心向上託物,必得往裡裹勁也;
鬆者,鬆開兩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垂者,兩手往外翻之時,兩肘極力往下垂勁也;
縮者,兩肩與兩胯里根,極力往回縮勁也;
起落鑽翻者,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順,起鑽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機輪之循環無間也。
以丹田為用根,以意氣力為用,以九要為準則,遵而行之,雖不中不遠矣。
孫氏太極拳入門九要口訣:
鬆鬆鬆,太極功,太極頭條要放鬆。
學太極,先學鬆,不鬆難得太極功。
意念鬆,形體鬆,心靜精神才能鬆。
一處鬆,一處通,處處皆鬆百絡通。
頭要鬆,頸要鬆,胸背腰脊一起鬆。
肩要鬆,肘要鬆,腕骨掌指勿忘鬆。
胯要鬆,膝要鬆,踝骨腳趾也得鬆。
肌膚鬆,筋骨鬆,骨骨節節俱要鬆。
腹要鬆,氣血通,氣血通暢易長功。
內要鬆,外要鬆,一層一層往下鬆。
鬆又鬆,何為度,鬆而不懈理想中。
時時鬆,刻刻鬆,鬆到腳下最成功。
鬆字功,莫放鬆,太極功成還是鬆。
鬆鬆鬆,貫始終,延年益壽不老鬆。
鬆順與中和是練習孫氏太極拳的兩個基本關竅。
1、心、身要鬆。
2、形、勁要順。
恬淡虛無啟心之中和。逆中行順在乎其氏法合乎中和。順中用逆在乎其動法合乎中和。逆中行順、順中用逆,其要是內開外合,變動不居,乃求中和之法。 客從彼意,緩急輕重由他不由我,而分毫不差,能神行機圓、感而遂通者,乃用之中和。心鬆,要心中無事,有事也要學會忘得了。身鬆,要知其法門,不知法門則不能鬆透。由鬆中求不得真鬆,知規矩則能緊中求鬆。浮於表者,將重心均勻分佈於全足以為是。深入裡者,將重心落於足跟則自能均於足。形順、勁順者,真體也。浮於表者,真體只歸於樁形,大動則破。
深入裡者,真體能變動不居,動而若靜。此為鬆順之大意。內中詳情,寡言難述。鬆來自內外順逆,不知由內外順逆中求,則不知鬆為何物。故求鬆之法,重在盤架子,盤架子就是求鬆之徑。盤架子要合乎規矩,規矩有身法、步法、運動、呼吸之法。故從調形、調息、調心的規矩中求鬆。所以若沒有合乎規矩的套路的練習,就不能得著真鬆之意。鬆緊是同時出現的。外靜內動,為第一步。更進一步,當為動靜合一。內開外合是孫氏太極拳的重要法門。內開是胸腹如一虛圓直通足跟。
外合就是“九要”。
一氣起落如圓,其圓落於小腹通於足,而不漲實、不浮起、卻周流全身,是為內開。不失“九要”、足與身合,雖形氏上三尖未照,或鬆散開,卻仍為外合。內外外合,貫穿始終。近日給金仁霖先生送書《孫存周先生110週年紀念冊》,時金先生已經有了個複印本,金先生對我說這裡有真東西。我說道:是內開外合的練法。金先生當即道:就是這個東西!內家拳就是這四個字!當時有金先生的一個學生在,未多探討,即寒暄告辭。
鬆有死、活。鬆而活,才能鬆不見底,才能運轉輕靈,是謂真鬆。鬆若有底線,一味地往下鬆,雖鬆到腳,但移動不能輕靈,並非真鬆。鬆而活、鬆而透、鬆不見底的關竅,只有兩個字:意圓。沒有易筋易骨基礎,意圓也就是體會一下鬆的意思而已。內開外合是開手合手兩氏要體會的重點!將此之意貫穿到各氏,則得一氣循環之意。外圓內方,對己要圓,對彼要方。真圓寓真方。
相關閱讀推薦:
· 吳式太極拳簡史
· 孫式太極拳是如何形成的
· 武式太極拳正確身法是什麼
· 陳氏太極拳有什麼健身作用
· 初學孫氏太極拳有哪些注意事項
· 如何練陳式太極拳的鬆與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