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專利申請費用、判定法律常識?

  外觀設計專利是專利權的客體,是專利法保護的對象,是指依法應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它與發明外觀設計專利證書或實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觀設計不是技術方案。中國《專利法》第二條中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見,外觀設計專利應當符合以下要求:⑴是指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的設計; ⑵必須是對產品的外表所作的設計; ⑶必須富有美感; ⑷必須是適於工業上的應用。

工具/原料

外觀專利申請

外觀專利判定

方法/步驟

外觀專利申請費用

委託別人申請專利的費用包括兩部分,官費和代理費。官費就是交給國家專利局的費用,代理費就是交給委託方的服務代理費。官費部分委託方可以幫助專利申請人申請政府資助或者費用減免,為申請人最大程度減少申請費用支出。

  1.外觀專利申請費

  申請費的繳納期限是自申請日起算兩個月內。

申請費(人民幣:元)

官費500

代理費2000

  2.外觀專利授權費用

  申請人辦理登記手續時,應當繳納專利登記費、公告印刷費、印花稅和授予專利權當年的年費。

審查費(人民幣:元)

官費205

當年年費600

代理費900

  3.外觀專利年費的繳納

  (1) 申請人辦理登記手續時,應當繳納專利登記費、公告印刷費、印花稅和授予專利權當年的年費。

    授予專利權當年的年費,應當在專利局發出的授予專利權通知書中指定的期限內繳納, 以後的年費應當在前一年度期滿前一個月內預繳。

外觀專利年費

官費 第1-3年 600 第4-5年 900 第6-8年 1200 第9-10年 2000

代理費 第1-3年 300 第4-5年 400 第6-8年 600 第9-10年 700

外觀專利申請流程

  1.申請階段

  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專利申請文件應當包括:外觀設計專利請求書、圖片或者照片。要求保護色彩的,還應當提交彩色圖片或者照片一式兩份。提交圖片的,應當均應為圖片,提交照片的,應當均應為照片,不得將圖片或照片混用。如對圖片或照片需要說明的,應當提交外觀設計簡要說明。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應提交委託書。申請費用減緩的,應提交費用減緩請求書及相應的證明文件。

  2.審查階段

  中國對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實行初步審查制度。在初步審查過程中,審查員會針對申請文件中的形式問題發出補正通知書。申請人針對該通知書做出補正。同時審查員會針對是否屬於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客戶進行審查,若存在不屬於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客戶的,審查員將發出審查意見通知書,申請人針對該審查意見通知書進行答覆或者對申請文件進行修改。

  3.授權階段

  ⑴授權:在通過初步審查後,審查員會發出授予專利權通知書。申請人在接到授予專利權通知書之後,需要辦理以下登記手續:在規定的期限內繳納專利登記費、授權當年的年費、公告印刷費以及專利證書印花稅。

  ⑵頒發證書:申請人在辦理登記手續之後即可獲得專利證書。此段時間約為2-3個月左右。

外觀專利侵權判斷

  比對的主體

  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對於其中某些相近似產品的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掉,而專業人員則很容易分辨出來。在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時,如果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出發,對權利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準,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準 .對於類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則不構成侵權,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則構成侵權。

  上文中的普通消費者,是指購買、使用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人。通常情況下,普通消費者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涵義是一致的。但是,對於非通常消費品,如建築材料、機器零部件、電動工具等,普通消費者不是其購買者,不具有對這類用品的一般知識和認知能力,故能夠對其進行相同或相近似比對的主體應當為這類用品的特定消費群體,即銷售、購買、安裝和使用此類產品的人員。

  以普通消費者為侵權判定的主體,並不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時去追求真正的消費者的意見,而是要求審判人員在判斷時,將所處的位置放在普通消費者的水平線上,去認識、感知比對對象的異同

  比對的方法

  判斷外觀設計相同或相近似,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肉眼觀察。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應該根據普通消費者用肉眼進行觀察時是否會產生混淆來判斷,對視覺觀察不到的部分,不能借助儀器或化學手段進行分析比較。觀察時應以產品易見部位的異同作為判斷的依據。

  2、隔離觀察,直接對比。

  在具體判斷時,首先應當把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分別擺放,觀察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要有一定的間隔 .這種隔離觀察的方法可以讓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產生直觀的感覺即第一印象。其次,再將兩種產品擺放在一起,由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直接對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異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結論。

  3、整體觀察,綜合判斷。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近似,不能僅從外觀設計的局部出發,或者把外觀設計的各部分割裂開來,而應當從其整體出發,對其所有要素進行整體觀察,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的主要構成和創新點進行綜合判斷。

  被控侵權產品構成侵權須滿足兩個條件:

  [4]一是被控侵權產品包含外觀設計專利的獨創性部分(即創新點),二是被控侵權產品從整體上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

  設計要部的確定

  設計要部是外觀設計專利中設計人獨創的富於美感的主要部分 ,亦即設計人通過創造性勞動而完成的外觀設計專利的創新點。在對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對比時,目前較為認同的做法是將要部作為比較的重點,看被控侵權產品是否抄襲、模仿了權利人的獨創部分。要部相同或相近似是構成相同或相近似的外觀設計的必要條件,要部不相同和不相近似的外觀設計是不相同和不相近似的外觀設計,不構成侵權。

  在專利權的申請階段,大多數申請人未明確指出其要部;在權利的授予階段,審查人員也只注重外觀設計的整體效果;在授權公告中,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更不會明確劃分出哪些是專利的要部。然而,要部作為構成整體外觀的組成部分,雖然較為分散,但通常可以在專利公告的視圖中表現出來。

  外觀設計要部是產品中最能引起普通購買者和使用者觀察和注意的主要視覺部位。實踐中,對要部確認的做法不盡一致,有的採用的是由權利人直接陳述的方法,有的採用的是由權利人和被控侵權人陳述、質證後由法院確定的方法。不論採用何種方法,權利人的外觀設計中包含有能引起消費者注意的設計創新內容是確定要部的基本原則。

  相同或近似

  實踐中,相同的外觀設計不難認定,只要將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專利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比較,如果兩者的形狀、圖案、色彩及其組合等全部要素相同,則為相同的外觀設計。比較困難的是相近似的外觀設計的認定。

  外觀設計相近似是指被控侵權產品與專利產品的形狀、圖案、色彩及其組合基本相同,其中一些微小的差別完全不足以引起普通消費者的注意,使普通消費者對兩種產品產生混淆,誤認為此即是彼。在判斷相近似的外觀設計時,普遍採用的是設計要部比較法。

  三要素的比對順序

  依照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三款的規定,外觀設計包括形狀外觀設計、圖案外觀設計、形圖結合外觀設計、形色結合外觀設計、圖色結合外觀設計和形圖色結合外觀設計。

  構成外觀設計的要素有三種,即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形狀、圖案和色彩。在三要素中,形狀、圖案是基礎,色彩是附著在形狀、圖案之上的,脫離形狀和圖案的色彩不能單獨成為中國現行專利法中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設計方案。從這個意義上講,色彩保護具有從屬性。

  有鑑於此,在進行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比對時,一般應按照形狀、圖案、色彩的順序依次進行。在判斷形圖色結合的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似時,應當先判斷形狀是否相同或相似,如果形狀不相同或不相似,則可以認定外觀設計不相同或不相近似,無須再進行圖案和色彩的比對;如果形狀相同或相似但該形狀屬於公知在先設計,應進一步判斷圖案是否相同或相似,圖案不相同或不相似,則可以認定外觀設計不相同或不相近似,無須再進行色彩的比對;如果圖案相同或相似但該圖案屬於公知在先設計,再對色彩是否相同、相近似進行判斷,色彩不相同也不相近似的不構成相同或相近似的外觀設計,色彩相同或相近似的則構成相同或相近似的外觀設計 .在三要素中,形狀是最主要的,在侵權判定時應以對比形狀為主。如果產品的外觀形狀是專利權人首創,而被控侵權產品使用了該形狀並添加了圖案,則無論被控侵權產品添加了何種圖案,均應認定為侵權。

注意事項

部分內容為相關資料整理所得,供大家學習參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