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六慾影響健康?

人是感情的動物,七情六慾,人皆有之,屬於正常的情緒活動,是對外界刺激和體內刺激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身心健康。但過激的情緒活動,則可使內臟發生疾病。

中醫經典曾說:“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怒傷肝,恐傷腎”。情緒作為致病內因主要是指七情過極,刺激量過大,超出了個體可能承受的正常生理範圍,導致體內陰陽氣血臟腑功能的異常變化,則可引起疾病。由於不同情緒的過激性質、刺激的強度和作用持續的時間是不同的,因而致病也不相同。一般而言,喜較少致病,暴喜,刺激強度較大則可致病。《說岳全傳》中宋朝名將牛皋,當他擒住敵軍最高首領金兀朮並騎在他背上時,因興奮過度,當即死亡。驚恐憤怒致病最速且重,如暴怒、驟驚、大恐等勃發性衝蕩刺激皆易致病,甚至死亡。《說岳全傳》中宋朝名將牛皋生擒金兀朮並騎在兀朮背上當即氣死兀朮,這就是暴怒氣厥。金兀朮被擒又是驟驚又是暴怒,結果被突發性情緒衝動而致死。而憂思致病則較緩慢,特點是情緒波動不強烈而反覆糾纏機體,久之則致病。又如久悲、久憂、思慮過度等持續不良的心境,積久可成疾;又如多種情緒間斷或連續刺激也易致病,如悲喜交加、喜怒無常、怒而帶憂等。

就七情過激而言,喜怒驚恐致病以刺激量過大為條件,憂悲致病以刺激時間越長越易致病為條件。

就性別而言,男性較易狂喜、大怒而致病;女性多易為憂鬱、悲傷所致炳。隨著社會前進,男女之間的社會經歷和地位的變化,情緒致病規律也將有所變化。

就年齡而言,老年人多易為憂鬱、悲傷、思慮所致病;兒童多易為驚、恐而致病。

就性格而言,外向者,常因怒而致病;內向者,對憂思、悲哀致病有較明顯的好發性。

總之,正常的情緒有利於五臟的生理活動,異常的情緒變化常影響相關臟器而致病,臟腑致病又常可引起情緒的變化。愉快的情緒,可使人心情開朗,滿面春風,福壽俱增;不良的精神刺激。會使人抑鬱,疾病纏身,夭亡短壽。

日益發展的心身醫學非常強調人的心理因素與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強調人們對環境刺激的心理生理反應。認為情緒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防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緒是人體內一種有助於健康的力量。因為,人們精神愉快時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指揮作用強,人體內進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洩的調整,保持著旺盛的新陳代謝。因而頭腦敏銳,精力充沛。科學家們研究認為,精神樂觀可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是一種強大的“抗體”。患病之後,若你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利於疾病儘快恢復,所以心理療法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各個方面,可見,良好的情緒是保健良藥。

情緒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重視。一般認為,七情之中以憤怒、憂鬱、悲傷、驚恐對人體的影響和危害最大。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頑固、沉重的憂愁和焦慮,足以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國外學者胡夫蘭德在《人生延壽法》一書中指出:“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情,如憂慮、頹喪、懼怕、貪求、怯懦、妒忌、和憎恨等”。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成年人所患的疾病,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八十起於精神創傷。長期情緒憂鬱,恐懼悲傷、緊張煩惱等,比精神穩定的人易患一些不治之症。惡劣的情緒引起的疾病,並不像細菌、病毒那樣,直接侵犯人導致某種疾病。任何內外環境的刺激,超過一定限度時,就有可能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紊亂,主要是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釋放增多,腎上腺皮質和垂體前葉激素分泌增加,胰島素分泌減少。從而引起體內神經對所支配的器官的調節障礙,出現一系列的機體變化和功能失調及代謝的改變,包括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植物神經系統和其它方面異常現象的發生。

精神因素對心血管方面的影響。異常的精神刺激常可引起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及腦血管病、頭痛等。研究認為,精神上的憤怒、焦慮、恐懼、可引起一系列植物神經機能變化,血管收縮,外周動脈阻力增加,心搏出量增加,血壓升高,長期處於激烈的緊張狀態,這種變化可固定下來,成為不可逆的病理現象。因此,急躁易怒、憂慮情緒的人最容易發展為高血壓。情緒壓抑或憤怒者,血中膽固醇一般較高,血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亦高,這種情況長期持續。則易導致心絞痛、冠心病。高血壓病人在憤怒之下,血壓急劇升高,可誘發腦血管病,當場“中風”。情緒刺激引起腦血管痙攣時,還會引起頭痛和偏頭痛。

精神因素對呼吸方面的影響。不良的情緒刺激失去心理平衡時,常可引起胸悶、氣急、心率改變、面色蒼白、頭額冒汗、哮喘等。由於換氣過度血液中二氧化碳成分降低,可出現手指發麻,肌肉顫抖,頭暈,甚至昏厥。

精神因素對消化方面的影響。不良的情緒刺激,可引起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胃痛、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結腸過敏、腹痛腹瀉等。據研究統計,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因情緒不良而致病者佔70~80%,因為異常情緒刺激造成影響胃腸道活動的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如突發緊張、恐懼使交感神經發放衝動增加、幽門括約肌收縮消化道反射性痙攣,加上內臟血管收縮,供血不足,所以暴怒時或稍後感到腹部疼痛;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多可使胃酸分泌增多,再加上外周小血管收縮造成胃腸道微循環缺血、淤血、胃上皮細胞更新變慢,使胃腸道粘膜出現、壞死和潰瘍形成。長時間的焦慮緊張則可提高副交感神經的興奮,引起胃腸道的運動和分泌增加,如結腸過敏時腸鳴、腹痛和腹瀉。

精神刺激與疼痛的關係。疼痛不僅是一種生理現象,同時也是一種心理現象。不良的精神刺激可引起骨骼肌肉緊張、疼痛,例如心理性因素引起的頭疼在各種頭疼患者中佔80~90%。對於各種疼痛使用無藥效、無副作用的“安慰劑”後大都收到減輕症狀的效果有的還可以完全解除疼痛。

泌尿生殖系統受到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出現尿急、尿頻、尿失禁。男子可有陽,痿、早,洩、性,欲減退;女子可有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乳汁減少等。

強烈的精神刺激對內分泌系統來說,可導致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等。

精神刺激更是精神衰弱、神經官能症、多種精神疾病的基本原因。

精神刺激還可以引起皮膚毛髮方面的改變。如皮,疹、白髮、脫毛、斑禿、多汗、神經性皮,炎、皮,膚瘙癢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情緒對於癌症的發生和治療關係密切。祖國醫學“七情鬱結”可導致氣滯血瘀,是發生癌症的一個重要原因。現代心身醫學實驗證實,不良心理因素、過度緊張、憂鬱悲傷,是一種強烈的“促癌劑”。惡劣的情緒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免疫細胞中的T淋巴細胞抗腫瘤功能衰退,為惡性腫瘤的發生大開方便之門。在現實生活中,多數癌症患者在發病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創傷或精神刺激。現代流行病學調查證明,情緒抑鬱、憂慮或急躁衝動的人,易患冠心病和癌症。性格易怒的婦女,乳腺癌發病率較高;妻子死亡的男性冠心病發病率高達40%,新近喪親屬者(如寡婦、鰥夫),要比同齡的其他人死亡率高七倍;易激動、易煩躁和喜怒無常的人中,高血壓、心臟病、潰瘍病及甲狀腺機能亢進等病的發病率高。可見精神因素對機體疾病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對壽命長短當然也是重要的。因此,要想健康長壽,首先要精神健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