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微表情?

微表情是心理學名詞。人們通過做一些表情把內心感受表達給對方看,在人們做的不同表情之間,或是某個表情裡,臉部會“洩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續1/25秒,雖然一個下意識的表情可能只持續一瞬間,但這是種煩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緒。當面部在做某個表情時,這些持續時間極短的表情會突然一閃而過,而且有時表達相反的情緒。

每種表情表達的意思

高興:人們高興時的面部動作包括:嘴角翹起,面頰上擡起皺,眼瞼收縮,眼睛尾部會形成“魚尾紋”。

什麼是微表情

傷心:面部特徵包括眯眼,眉毛收緊,嘴角下拉,下巴擡起或收緊。

什麼是微表情

害怕:害怕時,嘴巴和眼睛張開,眉毛上揚,鼻孔張大。

什麼是微表情

憤怒:這時眉毛下垂,前額緊皺,眼瞼和嘴脣緊張。

什麼是微表情

厭惡:厭惡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脣上擡,眉毛下垂,眯眼。

什麼是微表情

驚訝:驚訝時,下顎下垂,嘴脣和嘴巴放鬆,眼睛張大,眼瞼和眉毛微擡。

什麼是微表情

輕蔑:輕蔑的著名特徵就是嘴角一側擡起,作譏笑或得意笑狀。

什麼是微表情

其他常見微表情解析

單肩抖動——不自信時候更容易單肩抖動(並不是所有的單肩抖動就是不自信)。

注視對方眼睛——人在準備好謊言時,更容易注視對方眼睛,已使對方相信或觀察對方是否相信。(並不是注視對方眼睛就是撒謊)

回答時生硬的重複問題——回答時生硬的重複問題很有可能是典型謊言。

揉鼻子——掩飾真相時候更容易揉摸鼻子。

把手放在眉骨之間——當人感到羞愧的時候,很可能出現的動作是把手放在眉骨或者是額骨附近,用來建立一個視覺阻礙。

相關研究

微表情訓練

微表情研究的早期階段, 研究者們都在關注構造有效測量微表情識別能力的工具。2002 年, 微表情識別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Ekman 研製出第一個微表情訓練工具(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 METT)。該工具包含前測(pretest)、訓練(training)、練習(practice)、複習(review)與後測(posttest)5 個部分。其前測程序和JACBART 相同, 測量未受訓練情況下人的微表情識別能力。其訓練、練習與複習三個部分構成METT 的訓程序, 在訓練部分, Ekman 用視頻方式講授識別微表情的要點; 在練習部分, 被試練習使用在訓練部分學習到的技巧對微表情進行識別; 在複習部分, 被試進一步鞏固學習到的技巧。後測程序也與JACBART 相同, 但使用了與前測不同的數據集, 以測量被試接受訓練後的微表情識別能力。前測成績和後測成績的差異, 反映了被試微表情識別能力的變化。 METT提供訓練程序能在 1.5 小時的時間內提高人識別微表情的能力, 後測的成績能較前測平均提高30%~40% 。由於人往往難以覺察到微表情的存在, 所以微表情識別的研究都可能會出現地板效應。而METT 能提高人對微表情的識別能力, 從而有效地避免研究中的地板效應, 使各種微表情識別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但是, METT 的訓練效果的維持時間長短目前還不得而知。

瞬間互動研究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William Condon率先進行了針對瞬間互動的研究。在他著名的研究項目中,他逐幀地仔細觀察了一段4秒半的影片片段,每幀是1/25秒。在對這段影片片段研究一年半之後,他已經可以明辨一些互動時的小動作,比如當丈夫把手伸過來的瞬間,妻子會以一種微弱的節奏移動她的肩膀。

美國心理學家John Gottman通過對情侶錄像來分析兩人間的互動。通過研究這些微動作,Gottman可以預言哪些情侶會繼續戀情,而哪些將會分手。

測量表情研究

和父母或孩子說話時,大家都知道皺眉表示傷心或不滿。但皺眉是後天習得的行為麼?學者 微表情Paul Ekman也在思考同樣的問題。為了得到答案,Ekman決定走訪世界各地,研究各種文化背景下的人。通過研究國外城市、偏遠島嶼和與世隔絕的叢林的人。

Ekman和研究夥伴W V Friesen作了更深入的研究,(通過觀察和生物反饋)他們描繪出了不同的臉部肌肉動作和不同表情的對應關係。Ekman把其歸結為一個體系,稱之為“面部行為代碼系統”Facial Action Coding System (FACS)。

“測量表情”可不容易。比方說,“面部行為代碼系統(FACS)”不能識別情緒,只是確認做某個表情時肌肉的動作。測量方法是使用“動作單元(Action UnitsAU)”,每一個AU對應一個特定的動作,比如皺眉是AU 4,揚眉是AU 1。AU裡不包括 “嗤笑”或“似笑非笑”這種表述性的語言,因為這會影響對特定表情的理解。它還能識別某個表情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是自然的還是故意的。表情的強度也很重要。笑的強度(定義為AU 12)可分為6種,依據是嘴角翹起的角度。同理可以衡量眼睛的收縮(AU 6)。測量的時間長短則需要考慮笑容展開到最大程度的時長、其維持時間、面部恢復到常態的時間。笑的同時是否還有別的表情發生?它們與笑有關還是無關?笑容是對稱的麼?如果不是對稱的,各半邊臉部笑的程度是多少?

現實應用

公共服務

在美國,針對微表情的研究已經應用到國家安全、司法系統、醫學臨床和政治選舉等領域。在國家安全領域,有些訓練有素的恐怖分子等危險人物可能輕易就通過測謊儀的檢測,但是通過微表情,一般就可以發現他們虛假表面下的真實表情,並且因為微表情的這種特點,它在司法系統和醫學臨床上也有著較好的應用。

醫學領域

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從METT訓練中受益,使得他們的微表情識別恢復到正常。

心理分析

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城,因為城門的緊閉而讓別人總是擁有濃厚的興趣去打開它。

微表情,是內心流露與掩飾,是心理學名詞。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能力也能幫助我們。如果我們錯誤的理解“微表情”的含義,我們會對交流對象形成錯誤的判斷。本書試圖使讀者理解“微表情”,能夠從一閃而過表情信號裡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同時本書教會讀者是否能夠謹慎的運用“微表情心理學”來找尋到一個屬於自己的真相。

微表情是心理應激微反應的一部分,它從人類本能出發,不受思想的控制,無法掩飾,也不能偽裝。再能“裝”的人,遇到有效刺激之後的第一瞬間也會出現微表情,他的“裝”只能出現在微表情之後。因此,以微表情為代表的微反應是個人內心想法的忠實呈現,是瞭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最準確線索。

常見微表情心理學分析

傷心:面部特徵包括眯眼,眉毛收緊,嘴角下拉,下巴擡起或收緊。

害怕:害怕時,嘴巴和眼睛張開,眉毛上揚,鼻孔張大。

憤怒:這時眉毛下垂,前額緊皺,眼瞼和嘴脣緊張。

厭惡:厭惡的表情包括嗤鼻,上嘴脣上擡,眉毛下垂,眯眼。

驚訝:驚訝時,下顎下垂,嘴脣和嘴巴放鬆,眼睛張大,眼瞼和眉毛微擡。

輕蔑:輕蔑的著名特徵就是嘴角一側擡起,作譏笑或得意笑狀。

撒謊的微表情心理學分析

向對方詢問某事時,對方一側肩抖動表示對方對自己的話不自信身體和語言不一致,表示他在撒謊驚奇、害怕的表情在臉上超過一秒,表示是假裝的對方對你的質問表示不屑,通常你的質問會是真的。

對方對你撒謊時,會有更多的眼神交流,來判斷你是否相信他的謊言對你的問題生硬的重複是典型的撒謊方式 eg:“你去過他家嗎?”“我沒去過他家。”

說話或思考時把手放在鼻子上是想要掩飾什麼的舉動說話時一直把手放在褲兜裡或抵著大腿,是緊張的表現描述一連串發生的事情,如果事情是編造的,他可以按虛構好的順序說,但是卻無法倒敘重複。

人撒謊時會摸脖子,這是經典的機械反應。

緊張、憤怒、興奮的微表情心理學分析

緊張,憤怒,性興奮三種情緒會使人的瞳孔放大手臂緊貼腿部,手指豎起,是心裡不安的表現。

微笑的時候眨眼睛說明真的想到令人幸福的事。假笑眼角是沒有皺紋的人在害怕時會出現生理逃跑反應:血液從四肢迴流回腿部,做好逃跑準備,手部會先變冰涼微表情是內心流露與掩飾,通常發生在五分之一秒的時間之內。你說錯了,對方會有嘴角輕微上揚而又恢復。 撒謊時,搖頭否認之前可能會有一瞬間的點頭動作。

憂傷的微表情心理學分析

眉毛掛下來。 羞愧的表情:低著頭,手撫摸額頭,擦汗狀。不屑的表情:上嘴脣上揚說話很急,使用手臂或者物體將自己與對方之間形成障礙,是焦慮的表現。當然,每個人遇到被人疑為罪犯時都會有這樣的反應。

其它的微表情心理學分析

癟嘴角是經典的犯錯表情。對自己的話沒信心。

聲音的震顫可能是反感或厭惡。

沒有表情與出現表情同樣重要當一個人面部兩側表情不對稱時,他很有可能在偽裝感情。

撫摸自己的手是一種自我安慰的手勢,在自己不完全相信自己所說的話時,用來儘量打消自己的疑慮。

如果是真的生氣,大吼大叫和手用力拍桌子應該是同時發生的,如果一先一後,就有可能是在偽裝。

研究表明,越受歡迎的人,越會撒謊,他們善於隱藏自己的情感因此容易受歡迎。

真正的凶手會對被害人表現出輕視、厭惡,甚至害怕,而不是驚訝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