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填報應重排名輕分數?

自2014年5月12日北京高考填報志願工作開啟之日起,2014年全國高考填報志願工作正式拉開帷幕。全國百萬高三學子將做出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選擇,無論是考生本身,還是家長和老師,都對高考志願填報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熱情和超凡的精力。

一、 高考填報志願的政策解讀

延續往年的傳統,2014年全國多數省份的高考填報志願工作仍放在了高考之後進行,有的省份甚至是高考分數公佈之後,才開始填報工作,比如遼寧省。這種填報方式風險較小,考生和家長在沒有備考壓力並且已知分數的情況下,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專業,因此,多數考生在2014年填報志願的時候,應該不會覺得過於苦惱。然而,即將參加2014年北京和上海高考的考生就沒有那麼幸運了。今年,北京市和上海市仍然採用考前填報志願的方式,北京市從5月12日,上海市從5月14日開始填報。所以,很多北京和上海的考生只能根據自己的一模和二模成績,對高考的分數進行預估,並且在考前20天的時候,慎重做出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之一。

不過,對於北京考生而言,今年高考填報政策有很多利好的變化。從2014年起,北京高考填報本科志願實行本科批次平行志願填報的方式,即對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志願設置由原來的4所學校擴大到5所學校。具體為:每批次第一志願2所平行的學校;第二志願為3所平行的學校,每個志願學校選報專業由5個調整為6個。第一志願、第二志願均採用平行志願投檔方式。這在北京高考填報志願的歷史上是一個跨越式的改革,至此,北京的考生將和全國大多數考生一樣,享受“平行志願”帶來的好處。當然,作為第一年嘗試,很多北京的考生及家長仍舊對“平行志願”比較陌生,因此,張丹將就“平行志願”的相關問題對各位考生及家長進行解答。

1. 什麼是“平行志願”?

所謂“平行志願”就是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學校,然後按“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這種填報方式改變過去志願優先的錄取原則,大大增加了學生被心儀學校錄取的機率。具體地說,按照平行志願錄取方式,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E等五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2. “平行志願”是完全平行嗎?

2014年北京高考填報志願屬於“雙平行”模式,即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同時存在,而每個志願裡選報的學校各自平行。因此,今年北京高考志願填報並不是我們想象的“完全平行”,至少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之間仍然存在分數差。因此,各位考生和家長在進行選擇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各大高校歷年來招收第一志願和第二志願學生的數量及比重。除此之外,即使是處於“平行”位置的學校,如本科一批第一志願的兩所學校,在排列先後的時候,也會有一定要求,比如參加自主招生且得到加分或優惠的考生,必須把自主招生學校放在A志願位置;再比如,當分數相同的時候,會優先錄取A志願的考生。因此,張丹提醒各位考生及家長,在填報時要合理安排兩個學校的順序,並且留出10分-20分的志願梯度,以避免考生髮揮失常,兩所平行學校同時落榜的情況。

3. “平行志願”的利與弊

顯然,“平行志願”作為當前全國大多數省份採用的高考志願填報方式,一定具有順序志願無法匹敵的優勢。平行志願對高分考生而言,增加了一次投檔的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分考生落榜”、“高分低就”等情況的發生,為兼顧專業和學校提供了更多可能。而且,這種填報方式,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證優秀大學的生源,對學校和學術的發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不過,風險與機遇必然會並存。張丹介紹,“平行志願”帶來的弊端主要有兩個:一是平行學校同時落榜,原因在於學校定位不準,沒有安排適當梯度,所有學校已經投滿;二是雖已投檔,但被退檔,原因在於填報專業已經錄滿,專業不服從調配或者不符合專業錄取要求或者分數在已投檔考生中較低。無論哪種情況都會導致考生等待徵集志願或掉入下一批次,要避免這些風險,家長和考生需要仔細閱讀學校要求,報考中不能違反,避免各種限制。

二、 第一志願的選報指導

在錄取時,考生最佳的錄取順序為本科一批一志願一專業。這種“三個一”的錄取方式,會在分數沒有任何折損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發揮高考分數的功用,所以這是最理想的錄取結果。當然,這就意味著考生在進行第一志願選報時,要更加仔細謹慎,按照自身的情況合理選取學校。

1. 重排名,輕分數

由於全國大多數省份都採用了平行志願填報方式,因此,同檔次學校的分數線會相對接近,歷年高考分數對考生報考志願的指向作用會弱化,尤其像北京這種第一年改革為平行志願,且考前填報的省份。張丹提醒考生,在填報時應該更加看重的是自己在一模和二模考試中,全區和全市的排名情況。

以北京為例。2014年北京市海淀一模文科一本線為550分,理科一本線為525分;海淀二模的文科一本線575分,增長了25分,而理科一本線高達560分,增長了35分。因此,對於海淀某文科考生而言,若一模和二模均考了620分,那麼其在全區的排名顯然不會一樣。所以對於考生來講,一定要看清自己在海淀區的排名,若是外區的考生,建議考一遍海淀一模和二模的試題,並且儘量按照海淀區的排名進行估分填報志願。比如若是理科生的話,在海淀區排名在1000名左右,可以填報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若是文科生的話,區排名在300名左右的,可以考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等學校。所以,在今年這樣一個改革之年,各位考生要更加重視在海淀區的排名情況。

2. 關注兩條“線”,兩“分差”

一般來說,在填報志願時,考生和家長除了關注自己在全區、全市甚至全省的排名之外,還可以通過看一本線和北清線(即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微博)的提檔線),以及目標院校過往3年與這兩條線的分數差進行考量。

從經驗上來看,當一本線和北清線確定的時候,基本上各大高校的提檔線就可以確定了。這主要是因為各大高校在每個省份每年的錄取比例基本持平,而且高校的被關注度、高校排名及報考熱度每年的情況也基本相同。所以,基於上述理由,張丹建議考生和家長在選報志願時,可以重點關注一下這兩條重要的標準線。

3. 第一志願兩個學校:衝一保一

由於今年北京是第一次採用平行志願的填報方式,因而張丹將重點放在了北京高考的志願填報上。按照剛才所說,2014年北京本科一批第一志願將擴大為兩個平行的學校,這就意味著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張丹建議考生可以按照“衝一保一”的原則進行填報,即按自己期末、一模和二模三次考試的最高分和最低分選擇兩所大學,或者按自己平時的學習情況,以超水平發揮和失常發揮為前提,選擇目標院校。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因為發揮失常,而導致兩所高校都沒被投檔的尷尬境況。

當然,在填報的過程中,張丹也與很多學生和家長進行交流,她發現有一些考生在填報時,過於激進或保守。比如一名理科生,東城一模考了580分,二模考了610分,打算在填報第一志願A志願時選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顯然不太現實。再比如一名文科生,海淀一模考了609分,而二模考了618分,但是卻因害怕自己高考失常,故而選擇兩所去年的提檔線分別為587分和556分的學校。這種填報方式,顯然低估了自己的實力,而且會造成高考分數的浪費。

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小心謹慎是必須的,但也不用過於保守,低估自己,患得患失。只要能擺正心態,最後一個月按照規律複習,張丹相信大多數考生都會在考場上正常,甚至是超常發揮。所以,她希望考生相信自己的實力。不要過於激進,高估自己的實力,也不要束手束腳,造成遺憾。

三、 大學與專業的選擇標準

每年到了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無數的考生和家長就會對很多大學和專業的未來充滿好奇與期待,既希望能選擇一所名聲響亮的大學,又可以選擇一個考生喜歡且未來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但往往事與願違,除了670分以上的考生會比較自由的選擇學校和專業之外,很多考生還是會在“選大學”還是“選專業”之間進行考量,還有的考生和家長比較關注學校是否為“211”和“985”。那麼張丹就對考生和家長的這類疑問進行解答。

1. “學校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有這樣一群考生,他們的分數處於極其尷尬的境況。若是奔著好學校的名聲去,那麼只能學習一個一般的專業,但若奔著專業去,又會覺得在一個“爛學校”有些不甘心。那麼這種情況下,考生和家長就應該靜下心來,好好考慮一下自己未來10年的計劃。如果考生現在就基本能確定,本科畢業之後,打算直接找工作,不打算考研(微博),張丹根據自己當年大學畢業找工作的經驗來看,學校的名聲還是很多大公司考慮的重要因素,即在此種情況下,考生和家長應該選擇“學校優先”。但若是考生現在比較傾向於考研,或者將來出國繼續做學術研究,那麼從經驗上來說,專業會更加重要一些。這主要是因為,考研需要在本科的時候有比較好的學術基礎,而且若能得到導師的青睞並被推薦的話,考上研究生的機率也會相應增加。因此,對於這個話題,張丹覺得,沒有一個完全確定的“非此即彼”的答案,主要是看考生對未來的把握。

當然了,無論是選擇學校還是選擇專業,張丹都建議考生以自己的興趣為導向。在中國這種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好多學生被迫在美好的年華學了很多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那為什麼不在可以選擇的時候,奔向自己喜歡的學科,給人生最美的大學時光留下更多“愛”的記憶呢?前天,張丹接到一位考生的電話,在電話中,該考生非常直接地提出,自己不喜歡數學和語言,但是喜歡美術、營銷、人力資源等,所以她寧可去一個較低分的學校學一個廣告學專業,也不想委屈自己在一個好大學選擇一個不喜歡的學科。放下電話,張丹陷入了沉思。的確,很多高三學生在過去的18年裡,從來沒有過選擇的權利,那麼請你在成人之際,在最美的年齡,為自己做出最莊嚴最負責任的承諾吧。

2. “211”和“985”有用嗎?

“211工程”是我國政府在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重點學科、公共服務體系和學校整體條件建設3部分,其中重點學科建設是“211工程”建設的核心。“985工程”是我國政府為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而實施的建設工程,其建設任務主要包括機制創新、隊伍建設、平臺和基地建設、條件支撐和國際交流與合作5個部分。所以,各位考生和家長在進行選擇時,會比較看重大學是否是“211”或“985”的學校。的確,“211”和“985”的大學,在未來是國家重點關注的項目,也應該是各位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考慮的因素之一。但是,這並不是對大學的唯一考慮,也不應該僅僅因為某大學是非“211”或“985”的學校,就直接把它排除在外。

一般來說,“211”和“985”的學校有三大優勢:1)國家資金投入,主要是實驗室的建設,政策的支撐或者資源的配置等;2)大型國企或央企比較看重;3)申請出國時,為申請成功增加砝碼。若是考生沒有上述提到的三個方面的考量,那麼可能就沒有必要在選報志願時,過分考慮“211”和“985”的背景了。因此,在瞭解了這些基本的信息之後,相信考生們在選擇時,可能視野會更開闊。

2014年高考填報志願工作的大幕已經拉開,百萬名高三學子將為自己的未來選定一個光明的方向。無論過程多麼痛苦與糾結,相信所有的考生在9月份踏進高校那一刻,都會欣慰的一笑,發現高三一年付出的所有都是值得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