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算算,我接觸中醫到現在已經將近十個年頭了。但是真正的自學中醫才有三年,從零基礎到能給家人朋友開方治病...我敢說,自學中醫,我有很多自己的心得。
工具/原料
重藥性,懂診斷。
重四大經典。傷寒,金匱,溫病,內經。
教材:推薦老五版。
方法/步驟
在中醫零基礎的時候,切記不要買什麼健康保健這樣的書,當然了,除非你不想學好中醫,我的經驗告訴我,這樣只會浪費時間。說實話,我家裡還有很多這樣的書,當你學到一定程度之後,發覺這些都只是簡單的道理而已!...
1,背藥性,藥是中醫克敵制勝的法寶!想想都能知道,不懂藥性,那你就什麼武器都沒有,還怎麼克敵如何致勝?特別是在有一定的中醫基礎後,開藥方的時候就會為了不知道用什麼藥好而發愁...所以藥性必須背,要爛熟於心,能夠信手拈來。當然,剛剛接觸中醫的朋友都知道,自學太難了,根本看不懂,記不下,所以我推薦大家背《藥性賦》和《藥性歌括》,只要肯用心,一個月,就能完全記牢。這個時候結合看老五版中藥學。
當然,背藥性是枯燥的,所以可以和中醫基礎理論和中醫診斷學或者方劑學岔開看,如此堅持三個月左右,就學習《傷寒論》。我學習的主要有兩本,一本是原文,一本是老五版的傷寒論講義,對於傷寒論,必須熟讀,會背。傷寒論的好處太多了,包含的哲理是沒有讀過的人所不知道的,被譽為四大經典之一,流傳千年,就對其的註解之多可想而知,好處我現在就不一一羅列了。
其次就是金匱和溫病了,這個必須熟讀的。之後就是內經了。其實在學了這些書之後,我都已經能慢慢開方治病了,就是境界不高而已。如此學習,堅持兩年。
讀書之後就是實踐!我的經歷告訴我,現在開大處方的中醫太多,如果你遇到方子一般在十三味中藥,價錢不貴的中醫的時候,你不要放過,悄悄的,用心的跟他學習,因為他就是一個合格的好中醫。而且會讓你受益匪淺...現在,把錢看太重的醫生太多了...
注意事項
貴在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