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篇在網絡上流傳甚廣的關於曾奇峰老師闡述精神分析(原文是深度心理學,這是一箇中國人造出來的名詞)通俗應用的文章,其中關於家庭教育的一些觀點引起了我的關注。實事求是地講,有些觀點的結論不錯;有些推理過程莫名其妙;有些內容我不敢苟同,感覺背離常識。
曾老師的觀點是依據精神分析理論演繹出來的,而精神分析本身就是一個沒落的理論。
在中國的心理專家中,精神分析流派佔主流。這也恰恰說明了中國心理諮詢事業與美英的差距,臺灣蕭文教授說大陸心理諮詢平均水平與美英相差20年,其中一個重要的論據就是在中國,大多數諮詢師還停留在談行為主義、精神分析上邊,而這些在美國恰恰已經不是很受重視了。舉了個例子,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美國有60%的心理諮詢師以精神分析為主要治療方法,但到了90年代末,以精神分析為治療方法的比例已為20%不到,而且基本上是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在用。”(參見目前中國大陸的心理諮詢狀況與國際相差20年)。精神分析在美國已經不是一個主流的流派,這其實是一個實踐檢驗的結果,效果不好的療法自然逐漸被越來越少地應用。參考我的博文;我和艾里斯眼中的“精神分析”。
這裡提一句,目前在中國兒童心理領域裡頗為流行的某些心理療法,比如沙盤遊戲、家庭系統排列都是建立在精神分析基礎之上的。精神分析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把簡單的事情搞得複雜,這些療法也都看起來高深莫測。我做過一定的研究,個人不看好這些時髦療法的效果。
還是具體地分析一下曾奇峰老師關於家庭教育的觀點吧。
這裡需要說一下我做心理研究的思路。我做研究,基本不做大規模的實驗(既沒有那樣的條件,很多東西也是難以做實驗的),主要通過自身和諮詢的實踐,通過誰都可以觀察到的常識、事實來驗證和檢驗。讀者也可以用自己觀察到的事實和常識來判斷我的觀點是否合理。
曾老師的觀點有多個,這裡只探討我有異議的部分。
【過度上網的孩子】即所謂的“網癮”,是孩子在現實層面攻擊性被壓抑的結果,因此轉向虛擬世界。孩子在家庭中缺乏自由和自主權,內心的攻擊力一直向內壓抑,最終崩潰而導致行為失控,自制力失控,情感失控。所以心理醫生對於過度上網孩子干預的重點不在孩子身上,而應該在家庭關係上。
這個觀點的結論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如果缺乏自由和自主權的話,孩子可能缺乏自尊和成就感;親子關係可能就不好,孩子的情緒可能會糟糕,所以可能會通過玩遊戲獲得自尊和成就感,宣洩情緒。曾老師的論述過程有些深奧、難懂。這就是精神分析的特點,善於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了。
我的觀點:如何預防孩子的網癮
【溺愛不是愛,是控制】父母用愛的名義來控制孩子,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比如一個孩子往前爬著,要去拿一個玩具,母親立刻就幫他拿過來遞給他。其實就是在潛意識裡告訴孩子,你是沒有能力的,你只能依靠我,你永遠離不開我。從小就一直這樣的教育,長大後,孩子的潛意識就會是自己是沒有能力的,永遠需要依靠他人。
只是根據常識,一般正常人是不會這樣想孩子的:你是沒有能力的,你只能依靠我,你永遠離不開我。這種沒有多少根據的猜測也是精神分析的特點,常常有些莫名其妙的對人心理的猜測,反正都歸於潛意識,誰也無法證實!
【媽媽的潛意識】一個女孩從小缺少關愛,因為她的媽媽工作很忙常常沒空來學校看她。在這個女孩長大也當了媽媽後,也把孩子放在外婆家,往往一週才會去看一次。以深度心理學視角可以看到這個女孩這麼做的深層原因,是因為所有母親在潛意識裡都想把孩子製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
“所有母親在潛意識裡都想把孩子製造成最理解自己的人”,這種對人心理的揣測,您覺得靠譜嗎?合乎常識嗎?
【哮喘是媽媽導致的】幼兒與母親的關係過於緊密,容易患哮喘。這是因為母親對於幼兒的照顧讓幼兒在潛意識中感到“窒息”,無法呼吸,這樣的幼兒容易形成依賴性人格,因此很多哮喘的孩子應該做心理治療。
根據研究,哮喘與心理的確是有關係的,緊張焦慮壓抑的情緒會使哮喘加劇。這也是曾老師觀點的合理之處。但是歸於“幼兒在潛意識中感到“窒息”,無法呼吸”,就有些牽強了。
【叛逆期】根據深度心理學,孩子的叛逆期的說法是不對的。其實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還想以以前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潛意識中並不期待孩子長大,怕孩子長大後就離開自己。如果孩子不反抗,不表現出叛逆,那才是糟糕的事。
這個論述有合理之處:父母還想以以前的方式來管教孩子,確實是叛逆期的原因之一。但是認為“父母還想以以前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是因為“不期待孩子長大,怕孩子長大後就離開自己”,可能就不大符合常識了。
其實這樣做,一般只是由於慣性,由於習慣,沒有那麼多深奧的含義。
【父母的焦慮】父母嚴格管教孩子學習,這其實是父母把對未來的焦慮和不確定,傳遞給孩子。只有看到孩子在學習,才能減輕他們自己的焦慮。而一個除了學習外,什麼都不讓乾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會懼怕異性,不敢追求女孩子。愛被壓抑在潛意識,意識層面則表現為恨和疏離。
“只有看到孩子在學習,才能減輕他們自己的焦慮”,部分父母是這樣的。但是大部分嚴格管教孩子學習的父母,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教育理念就是嚴格管教,嚴格管教的父母也不一定是焦慮的。
一家之言,供大家討論!
一位媽媽的評論:我覺得您說的有道理,那些精神分析的遇到問題就讓你回憶童年的創傷啥的,說實話,很煩。人都是變化的,老拿小時候說事,好像一個萬能藥方似的。
另外一位媽媽:“哮喘是媽媽導致的”這個說法挺恐怖的,很多孩子得哮喘,我們學過中醫的人知道,其中一些是由於帶孩子穿的太厚,一冷一熱導致的,即不恰當的護理導致的,這種不恰當不是有意為之,而是更多的基於不知道,這種哮喘是媽媽導致的說法情理上都說不通。何況很多孩子穿多少衣服在中國還真不一定是媽媽說了算的。莫名其妙媽媽們就多了一宗罪,真是比竇娥還冤! 還有一位:我兒子小時候體弱多病,我就是對他呵護有加,他從來沒有得過哮喘。還有網癮問題,我覺得更多是被吸引,和那個什麼攻擊性被壓抑,一點關係都沒有。如果沒有網絡,他們會怎樣失控呢?簡直是匪夷所思!如果按他的說法來教育孩子,維尼老師,您覺得會怎樣呢?我實在想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