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餐酒搭配那些事兒?

回想10多年前,朋友從法國回來,送了一瓶坐了10多個小時飛機的葡萄酒,之後可可是珍而重之地來到了廣州當年赫赫有名的“綠茵閣”,特意選了最昂貴的牛扒,小心翼翼地模仿西方電影的片段,讓侍應鄭重侍酒,才開始了這場“盛宴”。覺得唯有這樣才是對這瓶難能可貴的法國原裝葡萄酒,執行了最般配的行動。那個年頭,可不如現在,時尚雜誌、專業期刊、專家林立地向我們一板一眼地教授著關於餐酒搭配的那些事。當時只是憑直覺,舶來的葡萄酒應該只適合舶來的牛扒吧。餐酒搭配是何許事身旁根本無人深究。

  到現在,在葡萄酒系統裡,餐酒搭配幾乎已經可成為一門單獨的學科,研究、攻略、評測無不豐富而詳實。但其實,這搭配從遠古到近今,卻是巧合連篇,趣事無邊。

關於餐酒搭配那些事兒

工具/原料

葡萄酒

美食

方法/步驟

葡萄酒最開始配什麼?

  要追溯葡萄酒起始的歷史,我就不參與歐洲列國的爭鬥了。但說到最原始的“餐酒搭配”,其實由西元二世紀左右就開始了。羅馬人的主食由粥變成了麵包,這種由“溼”至“幹”的變化導致了紅酒需求的大增。因此,每次看到葡萄酒與某款粥或湯“被搭配”,我都不由在想,古人都知道,這餐酒搭配啊,一個是呼叫咀嚼肌之固體,一個是啟用舌頭之液體,讓嘴巴里的全體功能都本能地一起起立,才似交響樂團渾然天成的合奏。讓“搭配”之物都咕嚕咕嚕地一起灌下,未免讓牙齒太孤獨了吧。

是誰開始帶頭玩餐酒搭配?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這麼一個說法“買酒吃蘋果、賣酒吃乳酪”。這個不得不說是餐酒搭配始作俑者和見招拆招的首輪較量。相傳中世紀一位來自西班牙的醫生維拉諾瓦,作為最早將葡萄酒方面的出版物印刷成冊的他在書中寫道“要留心某些賣酒人的小伎倆,他們會巧言哄騙買酒人在嘗酒前先吃下甘草、堅果或陳年鹹乾酪,然後再去品嚐那些原本酸澀發苦的酒,就會覺得有些甘甜”。可見,餐酒搭配雖曾經被某些居心叵測之徒利用過,但是,就葡萄酒搭配食物後,餐、酒的滋味均會相互提增的說法在這個案例中,不是最好的見證了嗎?

關於餐酒搭配那些事兒

紅酒配牛排並不是歐洲美食傳統!

  深挖紅酒配牛排的歷史,那可是個美麗的錯誤呢。據美國葡萄酒專家Tim Hanni的解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駐有數千美軍,戰後法國糧食不足,美國軍隊的糧食全部從美國輸送過來,其中美軍最愛吃的食物是牛排,可是空運啤酒成本實在太大,於是只好讓士兵喝法國最普遍的飲料-紅酒,新接觸的紅酒大受美軍歡迎,紅酒配牛排的說法由此傳播開了。

當地葡萄酒也不一定僅配當地菜!

  當地酒最適合配當地菜,貌似合理,其實也不盡然。譬如產白葡萄酒為主的法國阿爾薩斯,任何菜餚都只是白葡萄酒的絕配。而產紅酒為主的法國隆河谷地區,基本上所有菜餚都很適合搭配紅葡萄酒。那都只是當時交通不發達,迫不得已的做法而已。歐洲最古老的餐酒搭配文化,其實來自英國,這個當時基本不產葡萄酒的國家國力雄厚,把世界所有葡萄酒都引進了,不管紅的,白的,乾的,甜的,用各處的“當地酒”搭配自己的“當地菜”,經過百年的實踐,千次的PARTY, 萬場的豪宴,總結再傳播出去。

關於餐酒搭配那些事兒

什麼時候葡萄酒開始爬上了中餐的圓桌?

  正如開篇說起的那段往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國內,除了那些覺得葡萄酒應該與雪碧和話梅共飲,歡快地認為葡萄酒很適合在中國餐桌上“幹啊”的人以外。身旁接觸愛上葡萄酒的朋友,很多的初體驗往往都來自那些充滿異域風情的西餐廳。在長方型的餐桌邊,搖曳的燭光下,血紅色的液體不知不覺滲透至感官乃至情感。但國人之腸胃,始終無法長期僅與牛扒、土豆為伍。終於,有那麼一天,葡萄酒紛紛被老饕們牽上了中餐的圓桌,一起踏上吃好喝好的旅程。這是葡萄酒與中餐搭配還算美麗的傳說。但其實,身邊有更多人,其中餐與葡萄酒的“第一次”,則客觀、中肯、實誠地不帶任何風雅了。呃~~,這白酒喝得傷身體,所以,現在都喝葡萄酒了。

還有這麼一種方法來“研究”中餐與葡萄酒的搭配

  終於,葡萄酒與中餐搭配即將拉開盛大的帷幕。儀態萬千的葡萄酒,博大精深的中餐,怎麼都覺得可研究之知識量堪比1999年第六版的辭海。但是,回首源遠流長的歐洲餐酒搭配之藝術,又有多少是從實驗室裡被考證及傳播出來的呢?那些巧合、那些軼事都是那麼不經意間找到了能產生共鳴的味覺火花,再傳為經典。我很是樂意在時間、空間有限的條件下,漫步暢遊別人嚐出的經典。但是,我不得不最欣賞的,還是先找到自己好生喜愛的葡萄酒,喜愛到不會擔心她的酸度會不會配不上南中國海域的生蠔,不會恐懼如果下盤菜辣椒太多,會不會她還不夠辛辣。找到了自己之喜愛,就會樂於帶著她來到一個被食友們已渲染地無比歡快的餐桌上,甚至菜還沒上幾道,一眾已迫不及待地嚼著最先上來的招牌菜,心滿意足地將瓶子清空。隨性之作肯定不會那麼系統,但誰知道,哪天,我們也會由此找到了流芳百世的經典搭配呢?

注意事項

葡萄酒配餐文化深、講究多!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