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降脂有奇功?

Tags: 常識, 降脂, 奇功,

  高血脂是指人體血漿脂質中一種或多種成分含量超過正常值,其中以膽固醇和甘油三脂值的增高最有臨床意義。國內一般規定血清總膽固醇正常值為5.2mmol/L(20mg/dl)以下,血清甘油三脂的正常值為1.70mmol/L(150mg/dl)以下,超過此標準為高脂血症。中醫將高脂血症稱為痰證、溼濁、眩暈、肥胖。除了服用藥物之外,中藥食療、手法按摩也能降脂。

常常按摩降脂穴

常用的降脂穴有內關、足三裡、豐隆、三陰交、太沖、太白等,但內關或足三裡為首選穴。

內關:

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內關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始於胸中,出屬心包經,下行至橫膈膜,按揉內關能寧心安神、宣痺解鬱、寬胸理氣、宣肺平喘、緩急止痛、降逆止嘔、調補陰陽氣血、疏通經脈等。每次按揉內關穴時間應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按揉強度應以病人耐受為度。用左手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上,左手食指壓在同側外關上,按捏10~15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壓左側的穴位,反覆操作即可。

足三裡:

外膝眼下3寸,或髕韌帶外側向下3寸,脛骨向外1橫指處。民間有“揉按足三裡,相當吃老母雞”之說。屈膝,將一手掌心正對膝關節髕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達旁開外側處即是此穴位。然後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鐘;再用摩擦法輪番100~200次。如搽點按摩液或正紅花油等在穴位上,效果更好。如果用艾條灸此穴10分鐘左右,每日1~2次,效果也很好。

豐隆:

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常按揉或針刺此穴有和胃氣,化痰溼,清神志的功效。

刺灸法:

直刺1~2寸。艾炷灸5~7壯,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

用大拇指採用點按式按豐隆穴3分鐘,然後沿順時針揉豐隆穴10分鐘,後用大拇指沿豐隆穴向下單方向搓(即只能由豐隆穴向下,而不能由豐隆穴向下然後由下到上這樣來回搓)10分鐘即可。

三陰交:

此穴在內踝尖直上3寸,脛骨後緣靠近骨邊凹陷處。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鍼灸或按揉該穴有健脾益氣、滋補肝腎、除溼通絡等效。每日用拇指或食指按壓此穴2~3次,每次持續2~3分鐘,使區域性產生酸脹感,可起到降脂、降壓以及健身美容效果。

太沖:

位於足背側,當第一跖骨間隙後方凹陷處。常按揉此穴有平肝洩熱、舒肝養血、清利下焦功用。可用大拇指按壓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壓,要有一定力度,感到明顯發麻脹痛,堅持半分鐘到1分鐘,然後再按壓另一隻腳。用牙籤或鍼灸針等扎刺效果更好。或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沖穴,3分鐘後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沖穴3分鐘。反覆2~3次,共10~15分鐘。

太白:

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按摩此穴,以有痛感為宜。揉太白穴有個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內側多硌它,這樣療效更好。

調脂方,走萬步

現介紹一副“調脂”方:首烏黑豆燉甲魚,取何首烏30克、甲魚60克、紅棗3枚為原料,先將甲魚去內臟,洗淨切塊,略炒,然後同黑豆、首烏、紅棗(去核)及生薑3片一起隔水燉熟,調味後,飲湯吃肉佐膳。對高脂血症、冠心病等有很好療效。

高脂血患者膳食原則應是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烹調時最好選用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高脂血症者雖可開葷,也應食之有度,每天二兩,最好吃清燉的,避免紅燒,燉時加胡蘿蔔、白蘿蔔或蘑菇,可有效去除油膩。同時給予低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多食蔬菜,嚴禁飲酒等。

另外,高脂血症者應多走路,少坐,保持情緒愉快,對名利“淡定”,多做全身自我保健按摩,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進補”。每天能保證1萬步左右的步行,即是最好的“降脂”之法。

連結:選用合理科學的食療,對降低血脂,預防冠心病發作或復發,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現介紹幾種可在家中自制的簡便食療藥膳方,供高脂血症或高血壓、冠心病等患者選用:

山楂菊花飲:山楂、菊花各10克,決明子15克,共煎湯代茶飲用。每日飲服。

海帶綠豆粥:水發海帶50克、綠豆30克與粳米50克共煮粥,可長期服用。

芹菜粥:白米50克,芹菜適量,洗淨切段,如常法煮米成粥,米將熟放入芹菜熬至極爛,晨起做早餐食之。

葵花子:每日臨睡前生嚼食葵花子9~15克,可長期嚼食。

玉米粥:玉米麵100克,加水適量煮粥長期服用。

洋蔥粥:洋蔥頭適量切碎,下鍋中放油和鹽炒一下,再取粳米或玉米100克煮粥,半熟時放入洋蔥頭煮爛成粥,可長期服用。

山楂粥:鮮山楂數個,與粳米一起煮粥長期服用。

何首烏粥:何首烏60克,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再入粳米100克、大棗3枚、冰糖適量同煮為粥服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