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裡不能忽略的圈子游戲?

  離開辦公室,“圈子”就是最時髦的字眼。放眼娛樂圈,遠有“夜店一族”Paris Hilton, Nicole Ricci和Lindsay Lohan,近有大小S和她們的死黨組成的“姐妹淘”;現實生活中,眾多標榜著“25歲以下、非商務人士勿進”的商務社交圈門庭若市;就連平凡如你我,MSN上,也動不動被人邀請加入他的“人際圈”…… 

  為何一入職場,聽到“小圈子”就讓人冷汗一身?尤其當有人用更老土的說法,談論起辦公室裡的“小團體”,落伍又邪惡的感覺更是油然而生。恐怕原因有二:一是對自己獲得職場友誼毫無信心,二是對他人的職場情誼心存嫉妒。 

  我們被告誡了太多遍: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不要妄想和同事交什麼朋友,所謂的小圈子,更要避讓三分。如今,我們也常拿這話告誡新人。卻忘記了辦公室時間佔你我每天的三分之一,“職場圈”好似一個無形的場,人脈、資訊、經驗、祕籍都可分享;你躲避不得,卻有選擇和營建“圈子”的自由,它的大小和質量,關乎你長期的職業曲線。

  孔夫子說過,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你究竟是“圈地運動”中的既得利益者,又或者一朝“圈子”變“圈套”,一不小心套死了自己?置身現代職場,君子或小人,功力差別只在分寸之間。

  “波士”圈

  老闆們痛恨小圈子,最怕手下相互排斥、互挖牆角。不過,最聰明的老闆懂得營建“核心圈”,將自己的光芒從辦公室內延伸到辦公室外。 

  從小在美國長大的Susan被總部派來中國公司的最初,就深知處境不易:但凡空降主管,往往就像嫁入豪門給人當後母,有現成的婆婆和孩子,上有考驗下有挑戰,手下有兵卻不是自己的,感覺倒成了四面楚歌的孤家寡人。

  不過Susan的確自有一套,把手下的團隊打造成一個“快樂大家庭”:無論走到哪裡,做事的效率快得像只豹,愛喝精力湯的Susan,終日活力四射,對人友善又豪氣,身上散發出溫暖可靠、魅力十足的母性氣質。加班後會替大家買啤酒,週末相約一起去pub跳舞,遇上端午元宵這樣的中國傳統節日,還會邀請家在異地的單身同事來自己家中,一嘗自己的好廚藝。

  一起工作,一起飯局、一起喝酒打牌,Susan是這個“圈子”裡公認的Super Lady。完全不同於本土經理們一本正經、缺乏人情味的形象,Susan對下屬體貼有加、義氣相挺卻又公私分明,“Work hard, play hard”是以她為核心的圈子奉行的原則。下屬們崇拜她也信賴她,而她個人的威信和光芒,也從辦公室內延伸到辦公室外。 

  等級分明的職場,圈子與圈子永遠不是平行關係,Susan的高妙就在於適時打破涇渭,化被動為主動,利用“圈子”拉近了和大家的距離。一改“外來空降兵”常被批評“不能融入本地團隊”的宿命,Susan的團隊溝通異常有效而透明,出色的業績受到高層的嘉許,其他本地經理既難望其項背,也實在無從指摘。

  “波士圈”入會章程

  ●職場從來不是平的,“小圈子”也帶著強烈的階級烙印,像記住“老虎永遠是老虎”一樣,記住“老闆永遠是老闆”!

  ●聯誼時刻,公事勿談,別對辦公室內的任何人和事做褒貶評價。

  ●玩樂也是精力的比拼,提醒自己別搶老闆的風頭。

  ●肆意大笑或酒後大哭,無論被老闆或下屬看到,隔天都會感覺尷尬。維持良好形象,將是你獲得尊重的前提。

  ●別期待和老闆共享太多,尤其是他/她的隱私。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