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關溝通與職業相關,形式多樣。公關溝通是主體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一般與職業有關,溝通形式包含組織溝通、媒體溝通、人際溝通等多種形式。在企業組織運營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好溝通是實現企業長遠發展的加速器。
工具/原料
公共關係相對於組織運營而言是一個群體關係,是組織利益點的集合。
步驟/方法
未雨綢繆
環境變得日益複雜,只有未雨綢繆才能有條不紊、自信沉著地應對無處不在、隨時出現的危機。筆者曾經服務的多家企業就是因為沒有準備、沒有危機管理預案從而使企業在危機來臨手無足措、驚慌萬分,只有一整套危機預防系統及危機管理方案才能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及時溝通
危機發生後,組織應第一時間與媒體和公眾進行溝通。時間是最寶貴的,企業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與利益相關著進行溝通。危機發生後,公眾急需要組織發出聲音、瞭解事情的真相,及時溝通能夠展示組織良好的負責任的形象同時也能夠很好的避免謠言的產生,多個案例表明謠言產生的原因是組織沒有及時發出聲音。
主動溝通
危機發生後,組織應該主動點披露資訊、主動道歉、主動賠償,越主動越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和公眾的接受。越被動發出的資訊越不能讓人信服,越值得懷疑。
適度溝通
主動溝通的同時應該避免“溝通過度”。不要包攬不屬於自己的問題;不要口無遮攔引火上身,也不要隨便汙衊同行,也不要自爆猛料,這樣做只會使危機升級,向你不可控的方向發展。
有效溝通
溝通要想有效果必須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要使用有效語言,要使用你溝通物件能夠理解的、聽得懂語言,不要使用專業術語和行業用語;二是要麼不說,說到的必須做到,筆者曾服務的多家企業在危機開始時承諾過度,而後發現根本做不到或者說做到的成本太高從而沒有實現,企業又陷入信任危機。
一個聲音
一個組織只能發出一個聲音,危機發生後,無論是最高層領導還是最底層員工都要發出同樣的聲音,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聲音也要一致,否則公眾就會認為你不可信。因此危機發生後,要指定特定的新聞發言人與媒體、公眾進行溝通,也要對所有的員工進行適當的培訓,告知事實的真相,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員工協助你渡過難關。
運用第三方
危機發生後,自己說自己往往是不可信的,要依靠獨立的第三方也就是權威人士和意見領袖為你說話。你說一百句話的效果不如他們說一兩句話的效果,因為他們有影響力和可信度,危機發生後,公眾更相信他們。
合作不對抗
遵循友善溝通的原則,不要與任何利益相關者對抗特別是媒體。危機出現後,要與媒體合作要與媒體進行很好的溝通。對抗只會使危機升級,使危機的影響面更大。
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就是堅持公眾利益至上,尊重人的的“價值”。善於傾聽、換位思考、尊重感受、態度先行,在適當時期表達你的愛心和同情心就能獲得公眾的理解與支援。
注意事項
溝通是化解危機最重要的工具,貫穿在危機管理的每一環節。無論事前的危機預防,事中的危機管理還是事後的恢復管理,都離不開溝通。放棄溝通,危機管理就無從進行;溝通不善,組織運營就會在危機的泥潭裡越陷越深